日期:2021-05-29
這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園地,是優秀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語文園地三
教學目標:
1、 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交流綜合性學習的收獲,提高傾聽、應對、表達等語言能力。
2、 比較句子,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
3、 積累農業氣象諺語。
4、 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時間:
四課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展示事例,激發興趣
講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課。
l 2000多年前埃及人邁克雷在尼羅河邊散步時,踢到了干烏龜殼,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木制四弦的樂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澳大利亞原本沒有兔子,只有袋鼠、鴕鳥等少數動物種類。1859年英國移民帶去20多 只家兔到達澳大利亞。那里沒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動物,兔子沒有天敵,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時間,就多得擠滿了牧場草地。到了19世紀末,兔子經過的地方,牧草、麥苗蕩然無存,仿佛刮了一場龍卷風,或像洪水剛剛沖過一樣,豐美的草場變成了荒漠,確確實實發生了一場"兔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兔子的逞兇束手無策。后來,科學家找到一種針對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過蚊子傳播給兔子,大批兔子接連死去,這樣澳大利亞的農業和畜牧業才得以恢復。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告訴我們:自然界動物與動物之間,動物與植物之間都是協調統一的關系,哪個環節上發生失調,就會破壞生態平衡,就會給人類帶來災害。
二、自主選擇,分組交流
自主選擇交流的內容--從下列方面任選一項交流:自己對大自然的發現;搜集到的相關資料;
自己的發明設想;自己嘗試實驗或設計發明的情況。
自主選擇交流的伙伴--交流內容相同的組成一個或若干個小組。
自主推薦在全班匯報的代表--教師適當引導激勵上臺少的同學,善于發現突出典型并積極向組員推薦。
三、全班匯報,互動交流
1.各小組推薦的代表向全班匯報,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說話清楚、大方、語言順暢連貫,通過過渡評點和重點引導學生評議兩三名同學來激勵學生;聽的同學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聽的過程中或聽完之后舉手向匯報的人請教,形成臺上臺下的互動交流,學生不能解答的教師可做解答或引導課外去查閱資料、實踐探究。
2. 評選"最佳創意獎""查閱資料能手""超越自我獎"等,進行精神獎勵:全班鼓掌、打節奏為獲獎同學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說,強化提高
請向獲獎的同學或你認為最出色的同學學習,重新組織自己的語言,再同桌兩人一組,一人講,對方聽一聽、問一問、夸一夸。教師巡回指導。
教學旅程第一站──題目探究與備課思考
習作內容解讀
武老師:老師們,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次習作的內容。
寫“大自然的啟示”綜合性學習中的發現、活動經過或心得。“習作”既可寫在綜合性學習中的發現,又可寫活動經過或心得。
武老師:老師們,看完習作內容我們來試著分析一下本次習作內容透露了哪些信息?
ü 寫“大自然的啟示”綜合性學習中的發現,
ü 也可寫活動經過或心得。
武老師:老師們,本次習作指導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呢?
1.讓學生關注自然,了解自然,熱愛自然。
2.通過師生共同查找有關人類與自然聯系的資料,深入感受人類應按自然規律辦事,并從自然中受到啟示,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這一思想。
3.能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下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發現或活動的過程與心得。
4.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從大自然受到的啟示,為學生今后的探索播下興趣的種子。
課前準備:
習作備課準備
青年教師朋友:教學之前,我們應該做好什么準備呢?
武老師:教學之前,我們可以做好的準備有以下幾點:
1. 關于習作知識點的了解:
ü 了解過渡和照應的方法
ü 了解敘述的順序
ü 理解如何由物及人的感悟
2.關于口語交際課:
本次“口語交際”的訓練內容是指導學生運用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交流綜合性學習的收獲,提高傾聽、應對、表達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老師指導學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關大自然給人啟示的資料,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發明創造的事例或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的啟示,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和同學交流。
“口語交際”教學前,教師可簡單地創設情境,如,請擅長書畫的同學在黑板上題寫活動主題:“‘大自然的啟示’綜合性學習成果匯報會”,配上簡單的背景圖畫;自薦或推薦學生主持人,準備開場白與串聯詞等。
“口語交際”交流時,先分小組人人發言,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不善于說的同學,并請能說會道的同學當好“小老師”,作好示范。在匯報中,聽的人可以向臺上的同學請教提問,發言者可以當即回答,也可講完后解答,還可以請臺下的老師、同學解答,形成臺上臺下的互動交流。
3.關于習作素材的搜集:
①學生準備有關“大自然的啟示”綜合性學習的圖文資料、小發明、小創意等。
②教師準備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啟示有所發現與發明事例的資料或課件。
備課策略思考
青年教師朋友:本次習作教學,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呢?
武老師:策略預設如下:
ü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ü 開始上課時可通過生動的.故事和直觀圖片資料的導入新課,創設了一種情景,引導學生較快地進入了課程中間,營造“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氛圍。指導過程中教師可通過“猜一猜”、“看一看”、采訪等環節,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自始至終保持寫作的熱情。
ü 本次習作的教學重點是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教學難點是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交流綜合性學習的感受,提高傾聽、應對、表達等語言能力。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展示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并把這次活動進行了習作指導。
教學旅程第二站──指導預設兼方法點撥
青年教師朋友:本次習作指導,我們應該安排哪些教學環節呢?
武老師:本次習作指導,我們可以設計以下教學思路
前作文:未成曲調先有情
(一)話題交流,真情融匯:吹面不寒楊柳風
1.講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課。我國古代的魯班,上山砍樹時,不小心被帶有邊齒的葉片劃傷了手,受到了啟發,發明了鋸子。2000多年前埃及人邁克雷在尼羅河邊散步時,踢到了干烏龜殼,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木制四弦的樂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課件出示烏龜殼、小提琴、播放小提琴優美的旋律)大自然有著無窮的奧秘,投向大自然的懷抱,擁抱大自然,同學們一定都有收獲吧。
2.展示圖片資料,了解美麗的大自然。(有條件的可以制作媒體課件。)
3.下面,老師給大家我講述一個關于兔子的故事──
澳大利亞原本沒有兔子,只有袋鼠、鴕鳥等少數動物種類。1859年英國移民帶去20多只家兔到達澳大利亞。那里沒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動物,兔子沒有天敵,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時間,就多得擠滿了牧場草地。到了19世紀末,兔子經過的地方,牧草、麥苗蕩然無存,仿佛刮了一場龍卷風,或像洪水剛剛沖過一樣,豐美的草場變成了荒漠,確確實實發生了一場“兔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兔子的逞兇束手無策。后來,科學家找到一種針對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過蚊子傳播給兔子,大批兔子接連死去,這樣澳大利亞的農業和畜牧業才得以恢復。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停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啟發?(同學們議論紛)
師:(簡單小結)它告訴我們:自然界動物與動物之間,動物與植物之間都是協調統一的關系,哪個環節上發生失調,就會破壞生態平衡,就會給人類帶來災害。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的故事和直觀圖片資料的導入新課,創設了一種情景,引導學生較快地進入了課程中間,營造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氛圍。
(二)成語點睛,詩句引趣:嘈嘈切切錯雜彈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大自然風、云、雷、電、雨虹,讀一讀下面的的成語,說一說你最子喜歡哪一個。
風流云散 風起云涌 風調雨順 風雨飄搖 風云變幻
亂云飛渡 黑云壓城 烏云翻滾 天高云淡 浮云
飄悠云海茫茫
云浪滾滾 烏云密布 陰云密布 彤云密布 密云不雨 千姿萬態
雷聲隆隆 電閃雷鳴 晴天霹靂 悶雷低沉 一聲春雷 春雷滾滾
金蛇狂舞 電似金箭 電如火龍 雷霆萬鈞 平地驚雷 迅雷不及掩耳
淅淅瀝瀝 雨聲沙沙 大雨淋漓 大雨傾瀉 驟雨大作
雨簾懸掛 雨過天晴 雨聲滴答 雨聲嘩啦 嘩啦嘩啦
傾盆大雨 飄潑大雨 雨絲風面 雨花紛揚 大雨傾瀉
半圓彩弧 長虹貫空 七色彩帶 彩虹飛架 空中仙橋
2.讀一讀下面的詩句,體驗一下詩中的山水,說一說你最喜歡那一句詩。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門山》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唐·白居易《憶江南》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敖》
設計意圖:引導了學生了解大自然風、云、雷、電、雨虹的成語,可以使學生豐富自己的詞匯;引導學生誦讀描述山水的古詩,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情思。
(三)激發情趣,游戲引路:未成曲調先有情
小游戲:猜一猜、連一連。老師搜集了一些圖片資料,考考大家,看這些設計是從哪里得到的啟示,請連線。
日光燈 蝴蝶
雷達 蒼耳籽
迷彩服 螢火蟲
衣服上拉鏈 蝙蝠
鋸子 有齒的葉子
設計意圖:小游戲以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啟迪學生熱愛科學,積累寫作素材。
中作文:奇思妙想我能行
(一)奇思妙想,開啟心路:一語天然萬古新
師:大自然魅力無窮,只要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樂于觀察,善于發現,就一定能得到很多啟示。現在,“大自然的啟示”綜合性學習成果匯報會正式開始。
1.同學們在頭腦中“放放電影”,靜靜回想一下自己的發現或活動的過程與心得。
2.“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同學們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有驚喜嗎?說說你的發現、發現的過程或者你的感受,來和大家共享。展示自己搜集的圖片、資料進行介紹。比一比,誰的發現最有吸引力,誰的資料最全面,誰的點子最新奇。
△我國上海一家醫院里的一個大夫,偶然發現一個病人在小便之后,很多螞蟻都來吃,深受啟發,經過研究實驗,發現他的尿是甜的,后來發明了今天能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
△我覺得拱形橋梁特點很奇怪。上網查找資料,才知道這是一種力學原理。
△我覺得大自然太神奇了。當我們滿世界去尋找,原來我們身邊的很多東西都是受大自然的啟發。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我的體會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和疑問,去尋找答案,一定會從中獲得無窮的樂趣!
……
3.你有什么不明白嗎?可以向臺上的同學請教提問,發言者可以當即回答,也可講完后解答,還可以請臺下的老師、同學解答。
4.怎樣把自己的觀察體驗大自然的結果匯報得更精彩呢?
根據學生回答,啟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教師小結。
(1)說我最感興趣的,(2)說我觀察實驗的,(3)說出我的真實體驗,(4)說我的思考分析,(5)說我的收獲和啟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先說后寫,通過回報交流來打開行文的思路,引導學生理出自己的寫作思路,降低了習作的難度。
(二)佳作引路,章法導寫:要把金針度與人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篇小學生觀察大自然的佳作,較好地寫出了大自然的啟發。請大家讀一讀,談一談自己的收獲。
(1)展佳作一:
蚌的血液是淡藍色的
我和汪強、汪誠都喜歡玩小動物,也喜歡解剖動物。有一次,一位農民老伯伯把幾只蚌用磚頭戳碎后吃,我看見從敲碎的蚌殼里流出一種淡藍色液體,就問他:“這是什么東西?”伯伯說:“是蚌的血。”我聽了感到,心想,血都是紅的呀,蚌的血怎么會是淡藍的呢?”
這天下午,我們到河里去摸蚌,不一會兒,就摸到了許多。我們選了一只最大的,決定做一次實驗。我們把蚌養在臉盆里,等它張開了蚌殼,就把一根木棍插進去,使兩片蚌殼之間留有一條縫隙;然后我看到一顆輕輕跳動的淺藍色的心臟。我們就用鋒利的刀,小心地把它剖開,看到從里面流出一種淡藍色的液體。
這時,我們相信了那們農民伯伯的話、蚌的血液的確是淡藍色的,這說明,動物的血并不都是紅色的。
(2)師生共評析,找出有點供學習:
△這篇作文寫的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很真實。
△先寫一次偶然的事件引起“我”對蚌的血液顏色的興趣;接著寫實驗的經過和觀察到的結果;最后,找出規律性,得出結論:“蚌的血液的確是淡藍色的”,“動物的血并不都是紅色的”。條理清晰,語言簡潔,作者把這個過程寫清楚了,寫得很生動。別人看了一目了然。
△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很認真做實驗,細心觀察,值得我們學習。結論來自對事實的分析,科學可靠。
△作者把自己感興趣的、印象深刻的內容寫下來,引人入勝。讀這樣的文章,不僅增長了知識,還能體會到作者在活動中的快樂呢。
(3)展佳作二:
蟬發音的秘密
蟬為么會發音,對我來說一直是個謎。為了揭開這個秘密,我常常躲在樹下悄悄地觀察。我發現蟬鳴時,總是“挺胸”、“翹尾”。
這是為什么呢?一天,我捉到了一只蟬,進行了觀察研究。我摘掉
了蟬的翅膀,把它放在地上,它在地上撲打著小翅膀,叫著;我又折斷了它針狀式的嘴,可它仍然叫著。蟬究竟靠什么發音呢?經過反復觀察,我發現這聲音好像是從胸部發出來的。于是,我把它捉起來看,發現它凹部的兩側,各有一片魚鱗似的硬殼,像鉗甲一樣,里面有一對透明薄膜。蟬嗚時,簿膜地回動,我用手輕輕地一捍這個地方,蟬就叫了。我不停地捏,它就不停地叫。我想:這對簿膜就是它發音器吧!我把簿膜刺破,再怎么捏,它也不叫了。后來媽媽告訴我這是蟬的“響板”,是雄蟬特殊發音器。發音膜的肌肉收縮振動,蟬就會發出聲音。雌蟬沒有“響板”,所以是啞巴。
這時,我才明白,蟬叫的時候,為什么總愛“挺胸”和“翹尾”了。揭開了蟬發音的秘密,我又一次嘗到了動腦筋、學科學的甜頭。
(4)師生共同從寫作內容和寫作方法兩方面評議。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佳作,拓擴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讀中學寫,幫助學生快速打開習作的思路。
2.自主匯報,確定習作內容
①用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匯報本次習作想寫什么。
②老師提示:本次習作,是寫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發現,或者活動經過,或者心得體會。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話可說就寫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錄資料。
㈢ 、快速行文,一氣呵成:輕舟已過萬重山
1.多么有意思的經歷啊!根據剛才的學習討論,同學們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自己擬定一個題目,記錄下自己的發現、感受。注意按一定的順序寫。
2.學生自主寫作,獨立完成作文。教師巡視,并對習作有困難的學生作個別輔導。
后作文:快樂體驗更新穎
(一)自我欣賞,同伴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盤
1.朗讀自己的習作。自己先閱讀自己的文章,把文章中認為精彩的字詞、句段展示給組內同學。
2.自查自改。文章寫完后,朗讀自己的作文,看看寫通順了嗎?寫清楚了嗎?對不滿意之處進行修改。把自己的習作初稿寫得更完美。
3.鄰座交流。同桌或鄰座之間交流作文,提出看法、建議。教師巡視,就學生“能否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作指導。
4.小組評議。大家把作文交流一下,先看作文題目,把精彩的題目告訴老師。作文題目就反映了你們各自獨特的發現。根據小組評議,看看誰的習作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誰的作文知識性強,推薦優秀的作文進行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與展示,增強習作的成功感;通過小組評議,互相批改,找出自己的不足,引導學生精益求精 ,學會修改自己的習作。
(二)集體會診,創新行文:二月春風似剪刀
1、相互修改,完善習作初稿。如果課堂上有時間,可以當堂點評一、二篇習作,還可以把巡視中發現的語句、標點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講一講,引導學生修改。
2.個性展示臺。學生自主上臺展示本次習作中的“亮點”──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寫得好的句子、段落。詞語:上臺在黑板上寫。句子、段落、篇章:上臺宣讀,自己談談向大家宣讀的理由,適當引導評議。
3.教師做小結:老師根據全班本次作文情況,進行評說,展示好的,師生共同分析好的地方。提出共性存在的不足問題。
①教師從優劣得失等方面小結本次習作的情況。
②提出有共性的問題(如語句、層次、標點等)引導全班評議集體修改。
4.個人再修改,二次創新行文。各人放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用修改符號再次修改明顯錯誤或有毛病的地方,根據自己作文的情況找出問題所在。在作文中進行修改。
5.對習作不合格的同學,教師指導重新寫作或當面指導修改完善。
設計意圖:把“改”的優先權還給了學生,凸現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優越性。習作的交流評價重在鼓勵學生的習作熱情和興趣,教師在教學中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始終以樂觀和愉悅的心情來寫作文。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評改中實現了優勢互補,競爭激勵,共同提高。
(三)佳作展覽,評選最佳:回眸一笑百媚生。
1.小組評選最佳。最佳項目越多越好。
2.班級評選最佳,獲獎人數越多越好。
3.對于有特色的習作,教師可推薦發表或參賽。
設計意圖:此環節意在幫助學生樹立成功的信心,鞏固學生習作的興趣,身體學生體驗習作的成功和快樂。
(四)變格創新,自由表達:映日荷花別樣紅
課外重新觀察一個大自然的秘密,用學會的方法,再寫一篇日記,談一談自己的收獲和啟發。
特別建議:
· 教學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廣開思路,選好角度,選好材料,指導學生寫自己最想寫的內容。
· 在學生動筆前,要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放放電影”,靜靜回想一下自己的發現或活動的過程與心得;再考慮先寫什么再寫什么,確定表達的順序,重點寫什么,使學生對習作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構思與安排。學生習作時,教師可巡回指導。
· 學生習作完成后,采用讀一讀、評一評、改一改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修改,修改時注意用上一些學過的修改符號。
· 課堂上師生可當場點評并口頭修改幾篇習作。
· 學生在參與綜合性學習時的態度、團體合作的精神、勇于探究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教師也要給予積極評價與鼓勵,給學生留下“我能行”的自信,雖然本次口語交際與習作重點是要求學生表達自己從大自然受到的啟示,但學生在參與綜合性學習時的態度、團體合作的精神、勇于探究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教師也要給予積極評價與鼓勵,給學生留下“我能行”的自信,為學生今后的探索播下興趣的種子。
活動一∶合作編小詩集。
1.準備和選擇素材。先收集自己喜歡的詩歌或者自己曾經在課堂內外寫的詩歌,還可以是與詩有關的故事或資料。
2.給詩歌分類。給自己所選的詩歌分類,可按詩人、內容、形式等角度給詩歌分類,如李白的詩、有關大自然的詩、五言詩,等等。
3.展示詩歌。根據自己所選詩歌的作者、題材、內容等配上合適的插圖。如李白的詩,我們可以選擇李白的自畫像作為詩的插圖,也可以是山、水等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插圖。譽抄詩歌時,要注意布局、排版的合理,以求達到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
4.給小詩集取名字。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提高我們創作的積極性。我們可以結合我們班級編寫的小詩集的最大特色來取名字,這樣既能突出小詩集的優點,又能吸引同學們的眼球。如《詩海揚帆》《暢游詩海》等。
5.制作封面和目錄。結合詩歌、題目、內容等制作目錄。封面可采用繪畫或書法字等風格,但要符合詩歌的主題,要能吸引人。
6.展示小詩集。把合作編成的小詩集裝訂好后,在班里進行展示,在得到肯定的同時,還要認真聽取意見或建議,以求做得更好。
活動二∶舉辦詩歌朗誦會。
1.分詩歌朗誦小組。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分組,并在每組分別選出一個組長。
2.選擇朗誦內容。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由組員投票,組長確定選擇哪首詩歌和采用什么形式進行朗誦,力求本組詩歌朗誦更精彩。如選擇《在天晴了的時候》這首現代詩,可以采用單人朗誦和多人朗誦相結合的形式。朗誦時,盡量脫稿,用恰當的語氣讀出詩歌表達的情感,注意表情、手勢要自然。
3.推選主持人,安排節目順序。采用自愿和投票的方式為這次班級朗誦會推選一位儀態大方、敢于表現自己的主持人。由主持人結合詩歌朗誦小組的意見,安排本次詩歌朗誦會的節目順序,并確定活動的時間、地點。
4.朗誦準備。根據商量的結果,分頭準備,如舞臺(講臺)布置、道具制作、著裝準備等。
5.朗誦展示。由主持人根據活動安排引導朗誦小組依次上場,進行詩歌朗誦展示。臺下的同學認真聆聽,感受詩歌中的美好。
6.朗誦評價。班上成員共同評一評哪個小組表現得最好。如哪個小組活動準備得最充分,哪個小組朗誦儀態最得體,哪個小組詩歌朗誦內容最優美,哪個小組聲音最洪亮等等。我們可以在朗誦活動結束后相互交流,學習詩歌朗誦的技巧,共同探討詩歌朗誦會的意義和樂趣。
識字加油站: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 278),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楚辭之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代表作有《離騷》《九歌》等。
陶淵明(352 或 365—427),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先生,東晉詩人。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代表作有《歸園田居》(五首)等。
孟浩然(689—740),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世稱"孟襄陽"。他的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代表作有《春曉》《過故人莊》《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詩人,被后人稱為"詩圣"。為了與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合稱"大李杜"。杜甫一生寫詩 1500 多首,以沉郁頓挫的風格為主,對后世影響深遠,其詩被稱為"詩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等。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唐順宗即位后,實踐"永貞革新",但革新失敗。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他的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烏衣巷》等。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號"文正",蘇州吳縣人。北宋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后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龔自珍(1792—1841),字璟(se)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詩人、思想家、文學家。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朝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留存文章 300余篇,詩詞近 800 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