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4
這是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是優秀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我安排一課時講完這篇,這也是我近段時間一直都在嘗試的一種教學節奏,課前有指導性的組織學生預習,在預習中讀通讀準,初步學習生字,這也是學習能力的培養過程,今天講的這節課也不例外。雖然有預習,但是課堂上并不是拋掉字詞不管,而是更好的利用抓詞串文,以詞讀文,以讀代講。
課堂上環節緊湊,感覺的出來孩子總是處在精神集中的狀態上。師生接讀達到范讀、檢測、糾錯的目的,省時省力,在語言環境中讀,降低了孩子讀詞識字的困難,其中老師范讀也建立了課文基調。略讀是三年級孩子要逐步學會的讀書方法,走馬觀花地看以達到掌握大意的目的,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課文都寫了哪兩個場景下的事情?”以疑引讀,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滲透概括全文的方法。默讀有利于思考,在默讀中突破全文重點,圍繞陶罐和鐵罐的兩次對話,第一部分落腳于“奚落”,讀的過程抓住充分體現兩個角色特點的詞語,比如“傲慢、謙虛”等,充分讓學生品味關鍵的字詞的意思和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有利用補白想象闊詞的方法,以感悟人物的內心感受為重點,在此過程中訓練學生讀的能力和分析能力。為了給每個孩子練習的機會,不斷使用“聽呀,他讀出了挑釁”等這樣的語言引導讀悟結合。
隨文識字是本課設計的出發點之一,像“謙虛、惱怒、價值”等都是要寫的字,隨著的讀板書出來范寫指導。文中出現的生詞,比如“懦弱”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說文解字,從文字的部件結構入手思考,無形中滲透了漢字的造字規律,這同時也滲透了解詞辨字的方法。或是聯系上下文理解,或是換詞,總之就是先提供方法,然后把理解的意思送進文中讀。
閱讀教學重在讀。以讀代講,是閱讀教學的最基本方法。課堂上,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略讀、默讀、輕聲讀、朗讀等來理解,積累、內化課文語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學習寫作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按照自己的設想進展很順,基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但是缺少小結、質疑和寫法的引導,板書凌亂,教學中讀的設計層次感不夠突出,朗讀形式單一,齊讀太多,這些都源于教學機智不靈活,要繼續提高自身能力。
本篇習作是一次放飛想象、創編童話故事的訓練。習作教學緊密結合單元教學主題。單元閱讀教學目標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盡管是這樣的教學目標,但是四篇單元課文《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方帽子店》《漏》《棗核》,篇篇都有意想不到的吸引人的故事內容。口語交際《趣味故事會》也是讓學生來講講有“趣味”的故事。學生通過復述、續編、講述等方式已經熟悉了故事的基本構成要素,而且對自主創編屬于自己的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習作單元《這樣想象真有趣》也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地提出來了。
《這樣想象真有趣》給學生搭建了一個特殊而有魅力的王國:如果母雞能在天空飛翔,如果螞蟻的個頭比樹還大,如果老鷹變得膽小如鼠,如果蝸牛健步如飛,如果……一旦動物失去了原來的主要特征,或是變得與原來完全相反,它們的生活會有什么變化?又會發生哪些奇異的事情呢?讓學生通過大膽想象,編寫童話故事。習作教學目標是“根據提示,展開想象,嘗試編童話故事”。
由此可見,本單元的習作要求就是重在“想象”。“想象”是童話的生命。這也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以及“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尤其符合學段目標中對應的第二學段提出的關于想象方面的要求:“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對于“故事”,也只是提出了“嘗試”創編。
因此,在教學時,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激發編寫童話故事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創編、自由表達。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樂于表達、交流的習慣;鼓勵學生關注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評改、互相激勵,激發學生樂于習作的激情,主動參與習作并學會評改他人習作。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選擇一個動物,通過大膽想象,創編童話故事。
2.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嘗試把故事寫得奇異有趣。
3.懂得欣賞他人習作并學會圍繞評改提示評改同學習作。
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導入,揭示習作題目
1.情境導入,介紹顛倒國。
教師配圖講述:顛倒國里,小小老鼠樹林里面稱大王,大老鷹害怕那個小老鼠。螞蟻扛大樹,大象沒力氣。小小魚兒飛呀飛呀在藍天里,小鳥兒游呀游呀在大海里。公雞會生蛋,母雞喔喔啼。
2.講述完后問:你發現了什么呢?引導學生發現顛倒國的特點:顛倒國里動物的特征與現實生活當中完全不一樣,是相反的,這都是作者想象的結果。
3.看著這樣的圖片,讀著這樣的文字,你感覺怎么樣?學生回答“超級有趣”。
4.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完成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
板塊二:顛倒動物形象,大膽想象創編
1.出示習作教材中的四幅圖片,并請學生說說圖意:母雞在天空飛翔,螞蟻的個頭比樹大,老鷹很膽小,蝸牛健步如飛。
2.你發現了什么?這四種動物的表現和現實生活中完全不一樣,也是作者的想象。
3.在四人小組內,每人任選一種小動物想象,說一說:如果真是如圖中所說,這四只小動物的生活會發生什么變化?又發生了哪些奇異的事情?(5分鐘)
4.全班交流,教師相機評價。每個小組推選一位代表發言。(板書:想象 奇異)
板塊三:從課文中借法,習得創編方法
1.同學們剛剛口頭創編的故事已經講得有趣了,但我們的故事要怎樣才能更吸引人呢?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本單元學過的《漏》是怎么寫的。(出示課文片段)
老虎嚇得渾身發抖,賊聽得腿腳發軟。賊心里害怕,腳下一滑,撲通從屋頂的窟窿里跌下來,正巧摔到虎背上。
老虎馱著賊,賊騎著老虎,跑哇,跑哇,累的老虎筋都快斷了,顛得賊骨頭架都快散了。跑著跑著,雨大了起來,前邊有棵歪脖子老樹,老虎想:“‘漏’真厲害,像粘膠一樣,貼住我了。到樹跟前,得把它蹭下來,好逃命。”
到了樹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賊順勢一縱,躥到樹上。老虎一邊往前跑一邊想:“終于甩掉‘漏’了!”賊一邊往上爬一邊想:“終于甩掉‘漏’了!”
2.指名學生朗讀后,說一說這些片段精彩在哪里。(想象很奇特)
板塊四:創編童話故事,展現奇異魅力
1.讓我們學著課文的樣子,把剛剛口頭創編的故事寫下來。
2.出示本次習作提示,學生習作:選擇一個小動物(可以選擇以上四個,也可以自己重新選擇)作為主角,大膽想象,創編一個童話故事。
3.生習作,師巡視指導。(15分鐘)
板塊五:評改交流童話,集文匯編成書
1.出示評改提示:
是否圍繞動物主角變化后的特點來寫。
動物主角的經歷是否奇異。
2.圍繞上面的評改提示,師生共同評改一篇習作,并根據評改提示為其打星。
3.學生根據評改提示,同桌交換習作進行評改打星。(3分鐘)
4.展示你讀到的想象最奇異、最有趣的習作。
5.班級其他同學聽完后,提出修改意見:哪里還可以想象得更奇異。
6.根據同學的交流啟發,再次加工自己的習作。
7.師總結:今天同學們運用想象創編的童話故事都很奇異,如果把它們集中在一起就可以變成一本書,書名就叫《這樣想象真有趣》。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棲霞區實驗小學)
(原文載于《小學語文教學》會刊版2019年第5期“教學設計”欄目)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教育教科書部編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縱觀整堂課,有收獲亦有遺憾,現反思如下: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重朗讀、抓對話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這篇文章。教學時,分角色朗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再作適當的指導。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采取師生分角色朗讀。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再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不完美的地方
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緊張,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啟發、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改進方法
1、看圖談話,激趣導入。
2、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在閱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然后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讀課文,查找、圈畫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的句子。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體會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評價語。在學生匯報交流中,我做適時點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