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3
這是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是優秀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解析:
本單元語文園地共安排了4個板塊的內容。
“交流平臺”的主題是整理寓言故事,這一板塊有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回顧自己學過的寓言故事,能進行簡單的復述。二是明確寓言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三是將寓言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這三個方面層層推進,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提升語文素養。“詞句段運用”包括三部分,一是積累“AABC”和“ABAC”式的詞語。二是積累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的句子。三是學寫通知這一應用文。這一板塊從詞語到句子,再到段落,體現了學習程度的由淺入深。“書寫提示”列舉了4個上下結構的字和4個左右結構的字。揭示了橫畫或豎畫較多的字,書寫時要先考慮好這些筆畫的長短比例和距離。“日積月累”安排了9個成語,全部來源于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都包含著深刻的道理。與本單元品味寓言的主題遙相呼應。
教學目標:
本次語文園地學習可按照板塊依次進行教學,注意每個版塊內容難度方面的梯度上升特點,注重實踐運用。
梯度上升特點:從整體上看,本次語文園地學習內容按照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由字到詞再到句子,段落這樣的一種梯度上升的。從每個版塊內容看,其難易程度也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實踐運用:
1.“交流平臺”的第三個環節是“讀了寓言,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可以讓學生再列舉一些與自己生活相關的事情來說明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2.“書寫提示”要求學生先看后寫再對照,給與學生充足的書寫時間。
交流平臺
1.回顧自己讀過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簡單的復述。
2.結合自身生活說明寓言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設計意圖: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在熟讀精思的基礎上感悟出來的,又是通過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加以強化的。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整理能力,還能讓學生懂得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
詞句段運用
1.能正確掌握“AABC”和“ABAC”格式的詞語特點,并能進行獨立列舉,如:“依依不舍”、“津津有味”、“無法無天”、“無影無蹤”。
2. 積累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的句子,并能在具體的語境中熟練使用。
3.了解通知這一應用文的書寫規范,并能根據相關要求進行寫作。
書寫提示:
1.了解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即在左右結構的字中,偏旁在左側,整個字要寫得左窄右寬,如“艷、植、睛”。上下結構的字,偏旁在上方,整個字要寫得上小下大,如“霜、害、最”。
2. 橫畫或豎畫較多的字,書寫時要先考慮好這些筆畫的長短比例和距離。
3.養成先看后寫再對照的寫字習慣。
日積月累
1.能正確認讀這9個成語,做到讀準字音,讀熟詞語。
2.了解這些成語背后所隱含的寓言故事。
3..了解這些寓言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設計意圖: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會讀會寫這9個成語,還要幫助學生了解它們所指向的的寓言故事及其道理,這樣學生知識的寬度無形中被拓展了。】
教學重點:
理解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能正確書寫通知。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相關PPT。學生回顧自己讀過的寓言故事,搜集“日積月累”中9個成語所包含的寓言故事。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熟讀精思,品讀寓言
1.布置預習,自主回顧
回想一下自己讀過哪些寓言故事,嘗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
從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選擇其中一兩個進行思考。
聯系生活實際,這些寓言故事能讓你想到哪些生活中的人和事。
2.復述寓言故事
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把寓言故事說清楚。
(1)教師先進性示范性復述,學生聽。
例:《揠苗助長》講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長得快,便將禾苗往上拔,結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管事物的發展規律,強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2)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的示范例子,想一想,要把寓言故事復述完整,需要哪些要素。
教師點撥:
古代——時間。宋人——人物。拔苗——事情。禾苗枯萎——結果。
如果不管事物的發展規律,強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蘊含的道理。
學生歸納,復述寓言故事需要包括五部分:時間,人物,事情,結果,道理。
3.學生嘗試復述故事,教師應給予適當點撥引導
例;《葉公好龍》:葉公喜歡龍,家里到處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后,去拜訪他。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這個故事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正愛好。
《南轅北轍》:講述了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于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買櫝還珠》:楚國有個珠寶商人到鄭國去賣寶珠.他用名貴的木材,雕了一只盒子.又用各種方法,把盒子裝飾得很美觀,使盒子散發出香味,然后把寶珠裝進盒子。有個鄭國人,看到這個裝寶珠的盒子那么精美,就出高價買了去.把盒子留下卻把寶珠還給亍那個珠寶商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應主次分明,不能取舍不當,本末倒置,喧賓奪主。
學生在復述故事過程中,容易遺漏復述的五要素中的某個環節,而且對故事所蘊含的道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因此,教師要進行及時跟進指導。
【設計意圖:學生對復述故事并不熟悉,因此教師的示范非常重要,學生從中提取復述寓言所需要的五大要素,然后按照這五大要素復述自己收集的寓言故事。這樣,學生能掌握復述故事的基本方法,也能實現本版塊的教學目標。】
3.聯系實際
這些寓言故事能讓自己想到生活中哪些人和事。
要完成這一環節的學習,學生首先要對寓言故事所反映的道理有著明確的認識,才能將其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
二、聚沙成塔,積累詞句
1.預習自學
根據以下詞語特點,嘗試再寫兩個。
源源不斷 念念不忘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無憂無慮 無邊無際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師生討論交流自學成果,從中尋找規律
(1)類似詞語舉例
依依不舍 津津有味 戀戀不舍
無法無天 無影無蹤 無緣無故
(2)觀察詞語格式,總結規律
諸如“源源不斷”、“念念不忘”之類的成語,它們的兩個字相同,后面是兩個不同的字,這種結構組成的詞語或成語叫做AABC類成語。
像“無憂無慮”、“無邊無際”之類的成語,它們的第一、第三字一樣,其他兩字不一樣,這樣的成語叫做ABAC式成語。
【設計意圖:學生有一定的詞語積累,因此再寫兩個AABC和ABAC式的成語并不困難,所以學生能夠在預習自學環節里完成學習任務。但總結這類成語的規律,對它們進行歸納就需要教師的指導點撥了。】
3.感受動作描寫,神態描寫
(1)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讀熟教材中列舉的兩段文字,注意“噘”讀為“juē”,“皺”讀為“zhòu”。讀第二段文字時嘗試讀出高興的語氣。
指名讀第一段文字,提醒學生注意加點短語“噘起了嘴”,“皺起了眉頭”。
指導學生反復觀察加點的短語,尋找特點。
嘴,眉頭——身體的部位
噘,皺——動作
結論:這些短語都是由表示動作的詞和表示身體的部位組成,表現了描寫對象的神態。
學生根據師生分析得出的結論,補寫句子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使用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注意說話人物著急的語氣。
例句:他睜大了眼睛,使勁搖了搖頭:“你真是急死我了!”
【設計意圖:在觀察例句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加點的短語,目的是為了從中尋找特點,從而能夠將要求補充的句子填寫完整。】
(2)學生自學第二段文字,嘗試尋找加點短語的特點。
“真的,一個陶罐!”其他的人都高興地叫起來。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仔細讀人們說的話,體會人們驚訝,高興的心情。然后把自己的體會和“高興地叫起來”作對比。
總結:通過讀人物的語言描寫來推測說話者當時的心情,才能填上合適的詞語。
根據結論把句子補充完整,教師及時檢驗學生自學成果。
【設計意圖:在觀察例句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加點的短語,目的是為了從中尋找特點,從而能夠將要求補充的句子填寫完整。然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自學第二段文字,又可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4.學寫通知
(1)讀通知,找一找,一份完整的通知由幾部分構成
師生合作解析通知的組成部分
標題,正文,落款,時間
學生第一次接觸通知這一類型的應用文,因此在這一環節學習中,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
(2)讀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應由幾部分組成?
星期四上午9點——表示時間
全體同學——被通知者
教學樓門前——地點
參加運動會開幕式——通知的事情
少先隊大隊部——落款(通知者)
4與7日——寫通知的時間
在解析正文的過程中,教師應用嚴謹的語言對學生加以指導。
【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接觸應用文,教師的引導示范作用特別重要,因此教師要把通知的各部分組成用嚴謹的語言表述出來,才有利于學生理解。】
(3)按照通知的書寫規范,根據課本要求寫一份通知。
例:通知各班班長領取新校服。
通知
3月3日(星期五)上午10點,請各班班長在一樓大廳領取本班同學新校服。
xxx小學
201x年3月1日
例2:通知班上同學參觀博物館
通知
4月10日(星期一)上午8點,請同學們在學校正門集合,坐車參觀市博物館。
xx小學
201x年4月7日
第二課時
一、筆精墨妙,體驗書法
1.預習自學
仔細觀察“書寫提示”列出的9個字,找出它們的偏旁,把偏旁和另外一部分作對比。
2.檢查自學
明確每個漢字的偏旁
艷——“豐”字旁,靜——“青”字旁,植——“木”字旁
霜——“雨”字頭,睛——“目”字旁,害——“宀”
最——“日”字頭,需——“雨”字頭
3.師生合作找出這些漢字字形特點
(1)漢字各部分的占格情況
左右結構的字:偏旁占格少,另一部分占格多,例如:偏旁在左側,整個字就要寫得左窄右寬,比如“艷、植、睛”這三個字。
上下結構的字:同樣是偏旁占格少,另一部分占格多,例如:偏旁在上方,就要寫得上小下大,比如“霜、最”這兩個字。
(2)找一找這些漢字主要由哪些筆畫寫成。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這些漢字都是橫畫或豎畫較多的字。但是這些筆畫的長短是不同的。
(3)學生根據總結的書寫規律和注意事項進行寫字練習。
【設計意圖:這一板塊旨在引導學生寫好漢字。因此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歸納總結這些漢字的共同特點,這些共性就是書寫這些漢字時的注意事項。學生只有明白了這些規律,才能完成呢既定目標。】
二、集腋成裘,感悟經典
1.自學預習
(1)借助拼音將“日積月累”中的9個成語讀熟,做到讀準字音。
(2)查閱相關資料,找一找這9個成語分別對應哪些寓言故事。
2.檢驗自學成果
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讀好這些成語
邯(hán)鄲(dān)學步 濫(làn)竽(yú)充數
自相矛(máo)盾(dùn) 杞(qǐ)人憂天
3.小組合作展示成果:交流搜集的寓言資料
在這一環節中,對于學生不易理解的寓言,教師應進行及時的點撥指導。
邯鄲學步:出自《莊子•秋水》,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一個燕國人聽說趙國邯鄲人走姿很漂亮,便來到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記自己的走姿,最后爬著回到了燕國。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
濫竽充數: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故事講的是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后,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
掩耳盜鈴: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有個人想偷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背不動;于是用槌子把鐘砸碎,剛一砸,鐘锽锽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出自于《韓非子》: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么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么東西都能將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么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形容行事或言語前后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
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 船已經前進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故事告訴我們辦事不能只憑主觀愿望,不能想當然,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處理。
畫蛇添足:出自《戰國策•齊策二》:楚國有個搞祭祀活動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壺酒賞給門人們喝。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足夠,一個人喝則有剩余puxuewang.com。我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先畫好的人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先把蛇畫好了,他拿起酒壺正要喝,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給它畫腳。”沒等他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么能給它畫腳呢!”然后他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舉,反而得不償失的人。后以“畫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無益。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杞人憂天:出自《列子•天瑞》:杞國有個人擔心天塌下來,吃不好飯,睡不著覺,有個智者從天體構成對他進行了開導,終釋疑惑。故事告訴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
井底之蛙:出自《莊子•秋水》:一只青蛙生活在井里,它很快樂,但是它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所以孤陋寡聞,比喻見識短淺,思路狹窄的人。
杯弓蛇影:出自《風俗通義•怪神》:應郴請杜宣飲酒,掛在墻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為杯中有蛇,疑心喝下了蛇,心憂而病,應郴聽說杜宣生病后來看望杜宣,杜宣看到墻上的弓后病就好了,后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擾。
學生明確這9個成語蘊含的道理后,再次朗讀。
【設計意圖:對于從寓言故事所演化而來的成語,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因此這一環節要充分發揮學生查閱資料進行學習的能力,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能拓展他們的知識面,提升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
1、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2、寫出綜合性實踐活動中的見聞或想象。練習修改習作。
3、能發現比喻句的特點,體會怎樣才能把句子寫形象。
4、積累意思相反的幾組詞及優美的詩句。會認7個生字。
5、積極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教學準備:
1、詞語卡片。
2、學生用各種不同方式表現自己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教學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師:小朋友們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去了解我們家鄉的環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這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在小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況。
推舉代表,準備在班組匯報。
三、全班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交流,提醒:與其他組一樣的不重復說。
四、總結、引導討論
1、根據學生的.匯報交流,總結所掌握的情況。
2、引導討論:面對家鄉的環境情況,我們小學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從我做起,不亂扔垃圾;遇到破壞環境行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圍人的工作,增強環保意識,為樹林做廣告拍;親手種花種樹等。
3、評出合理化的建議。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們真正行動起來,做環保小衛士。并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看看他們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第二課時
習作
一、明確習作要求,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1、師:這一段時間,這個單元的課文讓我們的視線始終停留在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上,通過調查,我們不僅了解了家鄉的環境狀況,也在思考我們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記下來的東西,或者你對未來也曾想象過,在綜合性學習中,沒準還發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進一步交流嗎?
2、根據習作提示,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二、自擬題目,自主習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說清楚或把事情的過程想仔細再寫。
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三課時
修改習作
一、自讀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現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二、指名讀習作,大家共同修改
1、選擇不同內容習作,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1)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2)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展示臺
1、學生自讀展示臺中學習伙伴的話,了解展示內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內容。
(1)在小組內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現
1、出示課本里的兩句話,讓學生想一想發現了?
2、說說自己的發現:
第二句話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說說你還積累了哪些這類的句子。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1)自己讀一讀,認一認。
(2)指名讀,注意字音是否正確。
(3)小組比賽,看誰生字認得準,并說說用什么辦法認識的
(4)組詞大列車
2、讀讀背背
(1)自己練習讀詩句。
(2)指名讀
(3)想一想:五組詩句有什么特點?你發現了什么?
(詩句都是寫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動物)
(4)男女生比賽讀
(5)背誦詩句。引導背誦:抓住詩寫的對了特點
(6)抄寫詩句。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觀察,發現本組“我的發現”里的字都是由兩個以上相同部件組成的,并運用這個特點幫助記字
2、能通過本組“日積月累”的學習,認識9個生字,記住6個詞語,背誦4條諺語,《語文園地二》教案。
3、認真聽別人講話,能聽懂別人講的內容,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參與討論交流,有幫助別人的愛心。
4、能通過“故事會”和“查字典擂臺”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我們知道,漢字是個神奇的大家族,他們的組成可有趣了!瞧──出示漢字,你能猜猜這幾個字是怎么來的嗎?最后這幅圖又有什么特點?小組商量一下。 山 網 秋 上 下 哭 笑
⑴ 小組交流。
⑵ 班級交流: 從形狀變化而來的字──山、網。 帶有指示意義的字──上、下。 可以借助圖形進行辨認的字──哭、笑。 偏旁、組成有表示意義的字──秋。
2、今天,老師請來了一組新的漢字朋友,看──(出示“我的發現”)旁邊的小姐姐為我們提了一個問題,大家一起讀一讀吧。 齊讀問題。
3、自己讀讀,說說,告訴你的同桌: 出示“我的發現”:
班級交流:
⑴ 相同的兩個字上下排列構成──多、呂、昌、炎。
⑵ 相同的兩個字左右排列構成──雙、朋、羽、林。
⑶ 相同的三個字排列構成──品、晶、眾、森。
4、大家還知道哪些漢字也是用這三種方法構成的? 學生各抒己見。
二、日積月累·讀讀認認
1、通過剛才的學習,咱們又發現了漢字一種有趣的構成方法。現在,有一群老朋友來了?大家還認得嗎? 出示漢字,小老師帶讀,讀對的齊讀: 議 塘 站 慌 鉤 爪 褲 符
2、老朋友大家都記得,那么他們帶來的新朋友呢?你從橫線兩邊站的字中發現了什么? 出示漢字: 議──義(字義) 塘──唐(唐詩) 站──占(占領) 慌──荒(荒地) 鉤──勾(勾畫) 抓──爪(爪子) 褲──庫(糧庫) 符──付(付錢) (都是形聲字、形近字)
3、到底該怎么叫新朋友,自己認認、想想,還可以拿出字典查查,教案《《語文園地二》教案》。然后在小組里討論一下: 小組討論。
4、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新朋友吧: 抽出生字卡片。
5、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新朋友的? 班級交流。
6、你還認識哪些形聲字,把它們記下來吧: 生拿出紙筆記錄。
三、小結
把這節課你的收獲教給別人。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些新朋友,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我們再來認一認吧: 游戲復習生字。
2、今天,我們繼續到語文園地里學習。
二、日積月累·讀讀記記
1、認讀詞語、句子:
⑴ 上節課,我們積累了許多生字,今天,我們要積累些什么呢?看──(出示課文題目) 讀讀記記 雷聲大作 傾盆大雨 陽光燦爛 隨風舞動 芬芳撲鼻 黑白相間 讀讀背背 花要葉扶,人要人幫。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幫助別人的人,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誠心能叫石頭落淚,實意能叫枯木發芽。
⑵ 這兩道題的題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發現了嗎? (都要求“讀”)
⑶ 請大家根據題目的要求,先把這6個詞語讀一讀吧。比比,誰讀得又快有好: 生自讀詞語。
⑷ 都讀準了嗎?(生)在小組里讀一讀,比比誰讀得最準? 小組讀詞語,互相正音。
⑸ 班級交流:詞語接力(開火車輪讀,哪組讀得最準,接得最好就算贏)
⑹ 能不能用最喜歡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口頭造句。
⑺ 我們再來讀讀句子。 句子接力(開火車輪讀,哪組讀得最準,最流利,接得最好就算贏)
⑻ 讀了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 (要為身邊的人或事物伸出熱情的手)
2、記憶擂臺:
⑴ 大家說得真好!那能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些詞語、句子都記下來。你喜歡背詞語就背詞語,喜歡背句子就背句子。背完一項再背另一項。比比,誰是“記憶小神童”。自己先背。 生自己背誦詞句。
⑵ 同桌兩人比比誰背得又多又好。你有什么好的記憶方法也請告訴你的小伙伴。 同桌互背。
⑶ 班級交流:“記憶小神童”大擂臺。
⑷ 請“優勝者”交流記憶的辦法。
⑸ 再次背誦、記憶。
三、單元總結,升華主題
1、這個單元,我們認識了幾位新朋友?他們是──(出示) 泉水娃娃 雷峰叔叔 薩沙 卡羅爾
2、你喜歡這些新朋友嗎?(生)這些新朋友做了什么事讓你們這么喜歡?(一個一個回憶。) 各抒己見。
3、我們一起把19頁方框里的話讀一讀吧。(齊讀)
4、是呀,他們都是熱心的好伙伴,都有火熱的心(板書、簡比畫),都熱情地伸出手幫助身邊的朋友,甚至是小動物。老師也很喜歡他們,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多關愛別人,才會贏得別人對我們的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