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5
這是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三維目標,是優秀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習作。本組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寫一個熟悉的人,嘗試寫出他的特點。在內容上,課本提供了一些表示人物特點的詞語,并提示學生看到這些詞語想到了誰、為什么會想到他。教材中的兩個小泡泡則提示學生可以從這些角度去說說、寫寫人物的特點。
本次習作要求是將人物的特點寫清楚。三年級的學生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的階段,因此寫作的條理性稍微欠缺。這需要教師進行指導與示范。基于以上分析,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先利用游戲激趣,打開學生的習作思維;然后利用習作導圖,引導學生挖掘習作素材;最后,在不同范文的對比中,引導學生根據評價標準,自主總結評價,確定星級,做到學評一致。本課教材有明確的請他人評價的要求:“如果有可能,還可以給你寫的那個人看看,聽聽他的評價。”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口頭語言表達提升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培養其人際溝通、交流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利用微課示范,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人際交流,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他人聽,邀請他人給予評價。這樣的評價鍛煉了學生口頭語言、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教學目標】
1.在游戲體驗中,發現身邊熟悉的人的特點。
2.通過評價、學習范文片段,學習用一件具體的事將人物特點寫清楚。
3.通過微課學習,邀請他人給自己的習作進行評價。
【教學過程】
(一)請你猜一猜
1.猜謎游戲導入。
今天,我們要玩一個特殊的猜謎游戲,線索是你“身邊”的某個人(貼詞卡:身邊)。這個謎語的特殊之處在于,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當你看到謎面,頭腦中馬上想到身邊的某個人了,就立即舉手。
2.分別呈現三個詞語:“小問號”“小書蟲”“運動健將”等。
一看到這個詞語,你就想到了身邊的誰呀?
看來同一個稱號,我們想到的人可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這個游戲的特點。
3.揭示課題: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
4.完成習作導圖。
(1)將能夠體現你身邊那個人特點的詞語寫下來。
今天,你想寫身邊哪個朋友的鮮明特點呢?請你將能體現他的特點的詞語寫下來,可以是上面的詞語,也可以是自己照樣子想到的詞語。
(2)寫一寫說明他具有這個特點的理由,一兩點均可。
你為什么認為他有這個鮮明的特點呢?請你將理由寫下來。能夠寫出一條理由的得到一顆星,能夠寫出兩條理由的得到兩顆星。
(3)分享導圖,評一評理由合不合理、成不成立,是否圍繞特點來寫。
【設計意圖 三年級的學生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其言語也正由以口頭語言為主向書面語言發展。因此,設計游戲激趣的導入環節,意在真實的游戲情境中打開學生的習作思維。在猜謎游戲中解決“寫什么”的難題,使學生輕松地發現身邊熟悉的人的特點。而猜謎反饋,讓學生人人開口說話,為學生打開了寫作思路。最后,引導學生完成并評價思維導圖,實際上是幫助學生挖掘、激活寫作素材。】
(二)請你寫一寫
1.呈現描寫“小書蟲”特點的片段一,明晰寫出特點的標準。
片段一:
有一次,表哥連來我家做客都帶來了書在看。他一直在看書,連零食也不吃,玩具也不玩。一直到吃飯時間,他還是在看。
你知道小作者寫的是什么嗎?
看來他寫出了“小書蟲”的特點了,我們給他一顆星。
2.呈現描寫“小書蟲”特點的片段二,請學生點評,明晰寫清楚特點的標準。
片段二:
有一次,表哥來我家做客。剛進門就看到他捧著一本厚厚的《西頓動物小說》。媽媽為他準備了一桌子他愛吃的零食,我也搬出了最心愛的玩具想與他一起分享,可他窩在沙發上專心致志地看著,連頭都不抬一下。中午,廚房里飄來的香味早已讓我流下了口水,肚子“咕咕”叫個不停。但看看表哥,還保持著一動不動的姿勢,連叫他吃飯都沒反應。真是個廢寢忘食的小書蟲啊!
同樣是寫“小書蟲”,你會給他評幾顆星呢?為什么?
看來,作者不僅寫出了“小書蟲”的特點,還通過一件事情把特點寫清楚了,我們給他評三顆星。
3.向三星作文學習。給你們 8分鐘的時間,圍繞一個詞寫一個片段。
4.自評:根據兩段范文的標準,評價自己的習作片段。
寫完后,請自己評一評,看看是更接近于一星片段,寫出了特點,還是更接近于三星片段,寫清楚了特點呢。
5.取題目:用上能夠凸顯人物特點的詞語,給自己的習作取個題目,寫下來。
【設計意圖 本教學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將人物的特點寫清楚。呈現兩個不同的習作片段,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明晰“寫出特點”和“寫清楚特點”的區別,并且能夠自主總結出“寫清楚”的方法。學生“學”的過程成為 “評”的過程,將評價前置,學評一致,促進學生理解評價的標準。】
(三)請你評一評
1.投影展示學生當堂習作片段,師生評價。
2.欣賞、學習完整的習作范文。
出示范文:
我的表哥是個名副其實的小書蟲,整天沉迷在書的世界里。他的藏書可多了,有《格林童話》《成語故事》《城南舊事》《昆蟲記》,滿滿的整個書柜的課外書呢!
有一次,表哥來我家做客……(上文片段二)
剛才我們圍繞一個理由,寫了一個片段。其實,這位同學啊還寫了一篇完整的文章呢。我們下課之后,也可以再想一想,如果把另一個理由也添加上去,就把人物的特點寫得更加清楚了。
3.利用微課,指導學生課后請他人評價。
下課后,我們要把自己的習作讀給你寫的那個人聽,看看他是什么感受,有沒有把他的特點寫清楚,請他給評一評。
播放微課視頻,指導學生課后請他人給予評價。
【設計意圖 緊扣課文“如果有可能,還可以給你寫的那個人看看,聽聽他的評價”的要求,教師用微課示范的方式有效地指導學生,讓他們懂得如何邀請他人給予評價。課外進行人際交流與評價,一方面,使得學生的口語表達、溝通交往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多維、多角度的評價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習作的讀者意識。】
【板書設計】
【設計總評】
《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習作。本單元習作要求是寫一個熟悉的人,嘗試寫出他的特點。其實,在三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寫過身邊的小伙伴,但側重于人物外貌特點的描寫。因此,這一次的習作練習,側重于引導學生通過一件能夠凸顯人物特點的事情來描寫。在第一課時的設計上,我主要引導學生選用適當的事例來寫出人物的特點;同時,讓學生寫下的兩點理由以及最后完整范文的示范,均為第二課時的繼續寫作做好鋪墊。對第一課時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打開思路,挖掘素材
在課堂伊始,利用游戲激趣,在真實的游戲體驗中打開學生的習作思維。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輕松地發現身邊的許多人都具有鮮明的特點。同一個稱號,學生想到的人可能是不一樣的。呈現更多的詞語,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馬上就想到某個人的詞,和四人小組的學習伙伴分享自己的想法。這時,學生人人能開口說話,為之后的落筆寫作打開思路。
這樣的環節安排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這個年級段的學生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其言語也在由口頭語言為主向書面語言發展。教學中,先從具體的詞語發散思維,尋找身邊人物的特點,再自己總結能夠體現人物鮮明特點的詞語,有效地打開了學生的習作思路,使他們有了初步的寫作方向。同時,先口頭和四人小組學習伙伴說說自己想到的人然后寫作,開啟了本次習作表達之路,從易到難,讓學生輕松完成。
在廣開思路之后,習作素材的合理性也是至關重要的。要想凸顯人物鮮明的特點,就得有充分的理由才行。此時,設計一個簡單的星級挑戰, 意在引導學生找尋適當的素材來描寫、體現人物的特點,這是有意義的思維過程。
二、理解標準,學評一致
在解決了“寫什么”的難題之后,到底要“怎么寫”才能夠體現人物的特點呢?教師呈現兩個習作片段,讓學生在自主評價、對比賞析的過程中理解評價標準。這樣,使學生既明晰了“寫出特點”和“寫清楚特點”的區別,又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習作方法,一舉多得。
評價他人習作片段的過程是學生理解本次習作評價標準的過程,這樣將“學”與“評”的過程有機地融合起來,合二為一,真正做到學評一致。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參與評定星級,習作的好壞不再是教師說了算,這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既是習作者,同時也是評價者和被評價者。
三、微課指導,課外評價
本次習作教材提出明確的要求:“如果有可能,還可以給你寫的那個人看看,聽聽他的評價。”這樣的評價要求很有意義。目前,學生的習作評價大多數停留在教師評或學生互評的層面上。如果在課后能主動邀請他人評價自己的習作,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又能夠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習作不再只是課堂的作業。同時,本次習作內容是寫身邊的某個人,把自己寫的作品給所寫的那個人看看,聽聽他的評價,看看自己有沒有把他的特點寫清楚,這應當是最客觀的評價,使學生初步形成寫真實的意識。
通常,這樣的課后評價方式容易被教師和學生所忽略、淡化。學生只是簡單地把自己的習作給對方,請對方打個等級。到底要怎樣邀請他人給予評價,這是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困惑點。而這正是教師指導的契機。在本課中,我采用了微課示范的方式有效地指導學生邀請他人給予習作評價。在微課中,小作者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寫的那個人聽,有禮貌地邀請對方給予評價,并認真聽取對方讀后的感受。這樣,使學生掌握了交際的方法,理解了這樣評價的目的。
本課的教學設計,巧用導圖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學評一致解決“怎么寫”的問題,邀請他人評價解決“怎么評”的問題,使學生學會習作,達到本次習作的目標。
我以為這堂作文課會上的比較輕松、順利,結果發現,中途還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其實教學思路還是很清楚的,就是先讓學生確立自己的寫作對象,確定寫作對象的突出特點,然后根據這個特點來例舉突出的事例。第一次讓學生闡述事例的時候只需要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和做什么。接著就通過回憶課文中的寫法來引導學生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來讓自己例舉的事例更加生動形象。再讓學生在第一次表述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事例過程的表述。想到如果僅僅只有一個事例,學生很難把文章寫完整,于是又引導學生可以抓住人物的特點,寫寫在不同場景下人物能突出人物特點的例子,并提供了句式指導。最后引導學生以表達自己的感受或對對方的期望、鼓勵為結尾。在這個基礎上又指導學生完成最后的標題。
自己設想看似完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有的學生雖然一開始確定好了寫作對象,也完成了如何寫開頭這一部分,結果當我指導到中間部分的時候,他告訴我他想不起來有關這個人物特點的事情。還有的孩子,前后描寫的人物不一致,沒有把自己的文章串聯起來。
后來我又想了想,覺得其實我是可以提供一些線索性的范例的,我也應該跟著學生的思維一起來寫一寫、改一改,如果我自己先將這一完整的思維過程展現給學生,可能學生在最終完成的成品上會呈現的更好一些。
有時候,我也在想:我們作為老師在教學生寫作文的時候自己是不是也應該提筆寫一寫,自己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能不能寫出好的文章,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可能學生也很難達到我們想要的要求。
作文,只有培養學生自己改才有出路
身邊有特點的人作文
每逢期末,上級都會有一個綜合檢查,作文又是必查之項。查的時候要求教師不但要有眉批、段批、總批等,而且還要求必須是教師自己批改。很多人都覺得學生作文,教師批改;天經地義,不容代替。在一些地區,這種觀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個別教師剛剛引導學生自批或互批幾篇作文,立即受到指責批評,全盤否定。
批改作文是習作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但領導們是否知道,教兩班語文課,每班作文都收上來,往前面一擺,它們像兩座大山,于是我們便每天挖山不止,真如愚公移山。習作太難改了,經常上個單元習作還沒改完,下個單元習作又來了。老師這么辛苦的“精批”“細改”,學生往往只看一下分數,極少數學生能根據老師的旁批總批主動去修改自己的習作,所以就出現老師累死了,學生寫作水平卻沒什么提高的現象。
葉圣陶曾經說過:“作文,只有培養學生自己改才有出路。”作文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不僅考查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反映學生語文運用技能的熟練程度。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禁錮在“學生寫、教師改”的模式中,教師花費大量的心血對學生的習作進行修改,而出于種種原因,教師修改之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十分有限,導致作文教學的效果很難顯著。而“學講”理念下的作文教學,不僅要鼓勵學生自主寫作,更應提倡學生自主修改作文。可見,讓學生學會批改習作,并參與批改習作,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關鍵。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