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30
這是我的植物朋友教學反思優點與不足,是優秀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單元的習作話題是“我的植物朋友”,要求學生選擇一種植物進行觀察,并借助記錄卡,把自己觀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寫下來。
這個習作話題需要學生提前觀察,本來打算帶領孩子們一起觀察,但是考慮到種種原因放手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觀察并制作記錄卡即可。
本次習作課之后的幾點思考:
1. 學生為什么不能準確地、清晰地說出習作要求?在謎語導入后課題后,我先讓學生去自行閱讀習作的內容,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結果出現了找不全、不敢說的情況。試想,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審題意識都沒有,寫作要求都不甚明確,如何能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給學生的時間太少?還是問題不夠簡單明確?又或是平時對學生在這方面的訓練不夠,所以學生不明確、不敢說、怕說錯。
2. 小組討論形同虛設。在本次習作課之前,我就給學生們布置了觀察一種植物、制作記錄卡的任務。在小組交流記錄卡時,同學們大都是交換記錄卡互相看了看,沒有試著自己去把自己的記錄卡講解給他人聽,彼此間沒有交流補充。后來的“如何把句子寫得更優美”的討論更是成效不佳。現在看來,這個環節設計的本身就有問題。雖然已經給學生們提供了一些寫作方法,但他們依舊不知道如何把句子寫得更優美,在面對記錄卡上的種種特點時,也不知道該從哪一句開始下手。這樣的小組討論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們沒有什么收獲。
3. 問題設置不合理。這就是我剛剛說的小組去討論:如何把句子寫得更美,試著把自己的記錄卡轉化為優美的語言。這本身就是這節課的難點,是孩子們要突破的瓶頸。這個問題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就一些具體的描寫如植物的外形、植物的作用或者從這一方面到另一方面如何過渡,讓學生去展開討論,一個模塊一個模塊地去解決。同時,這也給我了一點啟示:作文真的可以以一篇帶多篇,從細小處鍛煉孩子的表達。就像張校長說的那樣,剛開始,全班同學統一練寫一種指定的植物,如迎春花,等到大家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以后再百花齊放,讓孩子放手去寫自己喜歡的植物。或者是這個觀察作業布置得更早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觀察、去記錄、去查閱資料等等。然后練習某一小段的寫法。如外形、顏色等等。
4. 作文課學生表達的太少。習作最終是要落實到孩子們的表達上的。然而回顧我的作文課,更多地是我在一直不停地說,而限制了孩子們的想象力。
5. 寫作方法指導不夠細致。雖 然我們幫孩子梳理出來了寫作的框架,以及需要寫的內容,以及記錄卡內容向作文內容的轉變。這并非易事,學生可能還是一頭霧水,不知如何下手。這并非一節作文課所能轉變的,而是需要學生平時的積累與訓練。其實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例文片段是一個很好的思路。課堂上給給孩子們呈現了幾個好的開頭與結尾后,發現孩子們都能主動地去模仿,并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6. 本次習作重點沒有給學生明確指出,即要寫的是“我的植物朋友”,不僅僅是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更要寫出對植物的熟悉與感情,即突出“朋友”,而不是像說明書那樣介紹自己的朋友。
提高學生的寫作并非易事,多觀察多思考多閱讀多積累,教師也同樣需要寫隨筆,寫得過程就是一個反復思考提升的過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的植物朋友》是部編本三年級下冊的第一篇習作,本次習作緊扣“觀察大自然”的主題,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記錄卡”,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植物的方法,最后將觀察到和感受到的寫清楚。這是學生新接觸的一種新型的習作方式。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借助教材,掌握觀察方法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正是寫作的起步階段,教師要激發學生寫作動機,培養寫作興趣。教學時,出示教材中的一張桃花的“記錄卡”,先讓學生觀察記錄卡上的內容:“上面都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記錄卡”上記錄了桃花的“樣子、顏色、氣味”等內容,再指導學生明白這是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等方式觀察事物。這樣學生就明白應該怎么觀察事物,才能觀察仔細,為制作植物觀察記錄卡奠定基礎。后來學生制作的記錄卡都非常漂亮,內容觀察仔細,為習作打下了基礎。
《我的植物朋友》習作教學反思
二、利用范文,降低寫作難度
有記錄卡做扶手,習作就容易多了。教學時,結合桃花的“記錄卡”,出示例文,學生通過閱讀例文,結合記錄卡,談發現。學生就會發現除了把仔細觀察到的內容寫清楚外,還要運用優美的語句,使用修辭方法把習作寫的'更加生動、具體。這樣學生也體會到“仔細觀察”師寫好文章的關鍵。有了這樣的鋪墊,趁熱打鐵,鼓勵學生進行習作。
三、習作評價,分享寫作體會
學生完成習作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共同分享、討論,各抒己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經驗,評評好在哪里,妙在哪里,欠缺又在哪里,喚起學生 “我要寫得更好 ”的心理需求,孩子們在反復閱讀中找出文章不足之處,學會修改,學會思考,對以后的寫作大有裨益。
雖然多樣的作業有時會覺得麻煩,但是細想一下,孩子能從一次一次鍛煉中成長,多么值得。
在本周的線上直播語文教研活動中,我嘗試了一節三年級習作教學的展示,從備課到活動結束,種種困惑與思考,終于在摸索實踐中慢慢上路了。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中年級的習作要求是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根據課標要求,在準備《我的植物朋友》這節習作課之前,我先分析了學情:我們班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習作學習,對習作方法有些了解,但還需教師針對性的有效指導。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觀察方法,目前只有部分學生擁有留心觀察的習慣,多數學生還需要在教師的引領下寫觀察日記或者觀察周記。此外,課前,在學習過本單元《荷花》一課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已經學會制作簡單的植物觀察記錄卡,完成了本次習作的一個目標。
由于還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就請同學們觀賞自己家中的植物,或者選擇喜歡的`植物,通過觀察網上的植物圖片,收集植物的信息,建立自己喜歡的植物的觀察記錄卡,激起學生的興趣。班上多數學生能夠從植物的名稱、樣子、顏色、氣味等方面記錄植物的特點,這為習作課提前做好了一些準備。
接下來的重點就是習作課上如何指導學生把觀察所得通過文字清楚的表達出來。為了降低學生對寫作的畏難心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想采用簡潔直觀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一個支架,學生才愿意寫、有東西可寫,進而喜歡寫。教學設計中,我本著教學評必須一致的目標,從目標制定的依據、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評價設計、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幾個方面來思考。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將觀察到植物的寫清楚。教學難點也是這個,如何才能將觀察到的植物寫清楚呢?我覺得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寫作支架,一個寫作順序、寫作方法等搭建起來的支架,學生就可順著支架,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寫作的方法,愿意在習作要求下進行寫作。
本課學習效果的評價標準,也就是學習目標有三個: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學生能有序、仔細地觀察雞冠花,習得觀察植物的方法;能夠借助觀察記錄卡,運用看、聞、想等觀察方法,把植物的樣子、顏色、形狀等內容寫清楚,并寫出自己的感受;運用學過的詞句和其他語言材料,學習修改習作。怎樣讓目標在學習與評價中真正落實在學生身上,課上我通過激發興趣、鼓勵分享、互動交流,引導學生把學到的觀察方法遷移運用到自主習作中去,最后再對照習作展示評價表,對學生具體的習作展開評價,來驗證這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
總的來說,這節習作課給我帶來許多思考。正是由于學生在習作之前有真正的觀察體驗,習作課上有老師適當有效的方法指導,靜心習作的時間,還有習作展示的評價交流,學生的習作才能出彩,或者至少有些進步。
教研活動中,聽了各位老師和語文教研員董老師的評價與指導,我也很受啟發,比如在真實的教學過程中,要關注與評價每個學生的習作;習作指導要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鼓勵學生樂于表達,主動分享;教學時如何激發學生寫植物朋友時的想象還需要深入思考,不僅引導學生把喜歡的植物當做朋友來看、聞、摸和感受,還得融入學生對植物朋友豐富的情感,發散學生的思維。
在以后的三年級習作教學之路上,我將繼續引導學生多觀察、多體驗、多思考,多想象,還要多積累,多練筆,相信學生在我們語文老師的引導下,定能慢慢地擁有善于發現的慧眼、勤于思考的大腦、善于寫作的文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