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3
這是楓樹上的喜鵲教學反思簡短,是優秀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楓樹上的喜鵲》是部編本第四單元課文。本文講了小作者喜歡站在楓樹下看喜鵲一家,由喜鵲一家的叫聲中,想象到的喜鵲媽媽和喜鵲寶寶們的日常生活。充滿了兒童的奇思妙想。
在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中,有一個主要的語文能力的培養——運用學到的詞語,把想到的畫面寫出來。二年級第一次關于想象的能力訓練,要求是: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第二次關于想象的能力訓練,要求是:讀句子,想畫面。這三次要求,由易到難,螺旋上升。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我確定了課文重難點:一、培養學生了解理解詞語的方法。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并能用學到的詞講故事。在解決這兩個難點的同時,進行隨文識字,教學重難點分到兩個課時中,每節突破一個。
第一課時,首要任務是讓學生把文章讀順。在讀流利地基礎上,講前四個自然段,讓學生讀懂“我”喜歡做什么。在此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找近義詞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蔥郁、遮蔽、渡口”三個詞的意思,借助象形字特點,指導學生書寫“傘、姨、弟”字。再把字還到文章中,指導感情朗讀。這一個環節的教學,我的重點目標放在詞語理解,把難的詞語理解了,指導感情朗讀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課時,講五至十二自然段,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除了隨文識“便、教、游、戲、母”字外。進行第二個難點的學習。首先引導學生找出:“作者看到了什么”,引出“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個排比句式。這樣的句式,學生已經有過接觸,所以沒有再去進行仿寫訓練。作者聽到的內容,在文中出現兩次。在原來的教學設計中,是一起講的。但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學生并沒有搞清楚哪個是聽到的,哪個是想到的,所以臨時改變為:讀文章,從文中找一找,作者聽到了什么?這部分的內容,我設計了一個闖關游戲。將第一次聽到的、想到的做為第一關。學生找準確,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就能順利過關。要提到的是,標點符號沒有講解,只是提醒學生注意喜鵲阿姨和喜鵲弟弟說出的話,標點不一樣,要通過朗讀,讀出不同而已。也就是說完全靠著朗讀去理解標點的特點。第二次聽到和想到的內容做為了第二關,在第一關的基礎上,只是指導朗讀。為第三關留下充足的時間。課文內容是全部講完了,第三關是什么?我將課后練習題引過來,做為第三關。因為這一道仿寫練習,就是在第一二次對話練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放在這里做為第三關,有了前面語感的熏陶下,孩子們的思維特別活躍,這一難點順利突破。
教后反思這一節,我覺得,無論哪一篇課文,文中的知識點一定特別多,為了突出重點,必須有所取舍。
本節課首先在導入環節出示喜鵲的圖片,請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鳥嗎?同學們回答:鳥兒,喜鵲……接下來,請同學們來聽喜鵲的叫聲。熟悉喜鵲,美麗動聽的聲音。出示課題,本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楓樹上的喜鵲》,同學們齊讀課題。
出示學習目標: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一、復習本課生字、詞語;二、文中反復提到“我”喜歡,“我”都喜歡什么呢?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三、學習完本課后,你有什么收獲,跟同學們說一說。
首先出示生字和詞語,請同學們以開火車讀的形式,和男、女生分開讀,最后一起讀的形式來進行。強調個別字的寫法,如:“游”、“戲”這些字的寫法。“游”字下半部分,可以形象的記憶成一個孩“子”,不能寫成反文旁或者折文旁,戲字是有撇有點,也是要注意左半部分的“又”,捺變成點。“便”、“教”兩個多音字也需要格外注意。
接下來聽課文范讀。學生們可以圈記下來,不理解的字詞。聽完之后,請同學們自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課文中出現了比喻句,引導同學們來仿寫比喻句。另外還有一句,“它的綠蔭遮蔽了村里的渡口。”這句話改為“把”字句和“被”句,這時請同桌兩個互相說出自己改的句子,判斷對錯,之后請同學們來發言。課文中說,“我”稱喜鵲為喜鵲阿姨,這里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來說一下,同學們說是“我”對喜鵲充滿了喜愛之情,非常喜歡小動物,也說明了我非常的懂禮貌。這里出現了一句:“我一有空,便來到渡口邊,站在楓樹下,看望我的喜鵲弟弟。”這里有一個表示條件的關聯詞,“一……便……”這時,請同學們來說一說,用這個關聯詞來造句。貫穿課文的修辭手法是擬人手法,擬人手法就是把本來不具備人的動作和感情的事物當做人來寫,這樣寫出來的句子更富有人情味兒,表現了“我”對喜鵲一家的喜歡。課文在第五段出現了“我”看見喜鵲阿姨一會兒教喜鵲弟弟唱歌,一會兒叫他們做游戲,一會兒教他們學自己發明的拼音字母……這句話中出現了排比句式,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課件上出示課間同學們在做課外活動的場面,請同學們來造句。這里結合平時的看圖寫話來教學,可以讓學生們圍繞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心情來寫。同學們回答問題,激情、高漲,學以致用,同學們在逐漸學會寫更加優美的看圖寫話。作者真的能聽懂喜鵲阿姨與喜鵲弟弟的對話嗎?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留心觀察,大膽想象,就一樣能夠懂得鳥言獸語,作者大膽的想象,才聽懂了喜鵲阿姨和弟弟的對話。我們細心觀察,也能發現世界上更多的美。最后總結,文中“我”喜歡的有哪些?“我”喜歡的有渡口的楓樹,喜鵲的窩,喜鵲阿姨以及喜鵲弟弟……課文表現了作者喜愛喜鵲一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文中讀是非常重要的在讀上,我帶領學生反復地讀,希望能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從而讀出我對喜鵲一家的喜愛之情和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課后習題中說,看到下面的場景,你會想到什么?試著寫下來。這里引導學生大膽去想象,喜鵲阿姨與喜鵲弟弟之間的對話。
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下結束了本節課,明白了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同時也要熱愛大自然,保護我們的大自然。
《楓樹上的喜鵲》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課文,本文介紹了楓樹上喜鵲一家的故事。通過“我”的創造性想象,把喜鵲一家的生活描寫得其樂融融、有聲有色,讓我們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達了作者對動物、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故事情節簡單,語調活潑,富有兒童詩意,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和閱讀接受能力。
上課前,我認真專研教材,吃透教材內容,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用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并盡心盡力上好這一課。一節課下來,可喜的`收獲如下:
一、課前妙招,激發學習興趣,能更好的組織課堂教學。
我知道,要讓低年級的孩子好學,有求知欲,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也知道低年級孩子好動,沒有好的辦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是不會認認真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因此為了達到讓孩子在課堂中能自覺守紀,能積極與老師互動,參與課堂學習。我就課前剪好一些孩子們最喜歡的大紅花,把這大紅花取了富有創意的名字,如“紀律花”、“勇敢花”“智慧花”等,并在課前三分鐘亮出大紅花,對孩子們說出獲取這個大紅花的要求,孩子對這節課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教學過程中,我都能及時的把“勇氣花”、“智慧花”整節課堂,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高,氣氛很濃。
二、實施目標教學,有的放矢,順利完成教學要求。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它決定著課堂教學內容的,也決定這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教學活動過程,為了讓學生知道這課到底學什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采用目標教學作為導向,在教學活動前讓學生讀教學目標,理解教學目標,并在課前、課中、課后,教師都要引導孩子圍繞教學目進行標思考和行動,通過這次的教學實踐,的確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孩子豐富的想象力。
這是一篇的童話故事,作者采用了擬人、比喻等手法敘述的,字字句句都充滿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愛因斯坦有這樣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的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這讓我明白在教學中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這節課,我借助這樣教學內容,精心創設教學方法,讓孩子發現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并以此來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