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2-0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wǎng)
這是中班觀察記錄20篇,是優(yōu)秀的幼兒園觀察記錄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一):
幼兒觀察記錄:幼兒處理的方法不恰當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28日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對象:恒恒和寒寒
觀察記錄: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孩子們在班里經(jīng)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
恒恒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幫教師做事,可是他經(jīng)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fā)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教師告狀,說寒寒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寒寒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是寒寒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時寒寒在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個性漂亮的游樂場,而這時恒恒正巧跑到寒寒搭的建筑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筑物弄倒了,于是寒寒就大聲地說‘你干嘛啊’,恒恒哭著向我告狀說寒寒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寒寒叫了過來,對他說:“你對他怎樣了啊?”寒寒說:“恒恒把我的積木弄倒了,我沒有罵他”我又問他:“你知不明白他為什么哭呢”寒寒搖搖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氣對他說話,那他以為你就生氣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會哭。對嗎”寒寒想了想,對我說:“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齊玩。”我笑了,摸著他的頭說:“對,你是最棒的!”
反思:中班幼兒的行為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兒社會交往潛力的缺乏。作為教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狀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為沖突問題發(fā)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二):
幼兒觀察記錄:幫忙幼兒多開口說話
觀察幼兒:張璐
觀察時間:20xx.10.12
觀察目的:幫忙幼兒多開口說話
觀察過程:張璐是九月底來我們班的,性格很內(nèi)向,在班上很少和教師小朋友說話。
觀察一:
有一天,吃完飯,我讓吃完飯的小朋友端著椅子坐到操場上,只見她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在一旁的卞琦小朋友就對她說:“你怎樣不出去啊?”張璐看了一眼卞琦,不做聲,把頭低下去。
觀察二:
午時快放學了,我拿出已學的字卡讓小朋友來認,我先出示一張字卡對小朋友說,看哪位小朋友還認識這個字寶寶?”我一說完小朋友都很踴躍的把自我的小手舉起來了,張璐想舉又不敢舉的小手,我看著她說:“張璐,你能告訴教師這個字寶寶怎樣讀嗎?她緩緩地站起來,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著我不說話,我微笑地對她說:“不要怕,教師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見她小聲地讀:“紫色的紫”我讓小朋友為她鼓掌,表揚了她。
措施:
1、創(chuàng)造條件,讓她多開口說話。
2、多鼓勵她,并多開設一些談話活動。
效果:
經(jīng)過這一個月的觀察,張璐的性格活潑開朗了許多,發(fā)現(xiàn)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時候還能看見她高興的笑容,有時候點她回答問題,也不會向以前那么小聲地回答我,和教師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顯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會更加多對她引導,讓她歡樂成長!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三):
觀察對象:銳銳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1日[由www.boliduo.cn整理]
觀察環(huán)境:教室
觀察目的:培養(yǎng)幼兒用心的學習態(tài)度
觀察實錄:銳銳是一個比較調(diào)皮的小男孩,每一天都能看見他和同伴開心的嬉戲,小嘴巴也總說個不停,聲音也大,群眾游戲時就更加活躍了。但一到上課時間卻總是無精打采的,一動也不動的坐著,小手插在口袋里,嘴巴也不張,不愿同教師學習知識,教師批評了他,可他仍然不愿張嘴巴,這讓教師很著急。
分析:幼兒對于學習的興趣不濃厚,上課很懶散,還經(jīng)常坐不住小板凳,沒有其他小朋友上課時的活躍與活力。
措施:
1,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
2,運用不一樣的游戲激發(fā)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3,慢慢培養(yǎng)幼兒上課時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四):
觀察時間:第14周
幼兒姓名:許智雨
幼兒性別:女
幼兒年齡:5歲
行為過程
計智雨是一個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的女孩,平時很喜歡幫教師和小朋友做事情。可是每當教師和小朋友指出她犯的錯誤時,她總是百般辯解,不肯認錯。在一次手工活動中,她做了一會兒,忽然向我報告說,小組長沒發(fā)給她紙。我詢問了值日生和她旁邊的幼兒,都說發(fā)給她了。這次我沒再像往常對校耐心地詢問她,而是告訴全班小朋友,做手工的時候,每個人僅有一張紙,剪壞了自我負責。有了這樣的前提,她就不能再得到紙,而只能在座位上看別人做手工。
個案分析及措施方法
分析:
計智雨是個各方面發(fā)展較好的幼兒,在幼兒群體中有一種惟我獨尊的驕傲的感覺,從未覺得自我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另外,她在家中也有著特殊的地位:家長對她百般呵護,寵愛有加。即使她做錯了事,也沒有人對她說任何不是。長期以來,她不容任何人指出她所犯的錯誤,即使指出來,她也不承認。
措施:
1、換位思考,移情訓練:
幼兒年齡小,很難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受。為了幫忙她克服認錯的不良行為。我利用她喜歡幫忙教師和小朋友做事情的這一優(yōu)點,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當她發(fā)東西時,我特意請一名幼兒說自我沒有收到。而她來告狀時,我什么都沒說。當她第二次發(fā)東西時,同樣的事情又發(fā)生了。到第三次時,計智雨心急如焚地來告訴我:“教師,那洋怎樣會這樣明明是她不對,她卻始終不承認,還說是別人不對。”我的精心安排在計智雨的身上有了強烈的反應。本來為大家做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可是卻是不到別人的認同,反而被小朋友冤枉,計智雨心理覺得很難過。我抓住她此時的心理感受與她耐心地交流,告訴她:“以前你不也是這樣嗎你做錯了事,從來都不愿承認,還撿到別人身上。你想想看,別人會難受嗎”她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經(jīng)過這各方式,讓計智雨換位思考,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覺。這樣,她不愿認錯的不良行為也漸漸得以改正。
2、家園互補,共同糾錯。
我在離園時與她的父母交換了意見,讓她們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景,并請她們配合教師,在家中也對孩子嚴格一點,犯了錯必須要指出來。經(jīng)過批評加講道理,讓她明白,并不是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對,但只要勇于承認錯誤并不斷改正,就是好孩子。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五):
觀察時間:2010年10月
觀察對象:劉洵可
觀察實錄一:
劉洵可小朋友是個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無論什么活動都不進取、不主動,有時甚至站在一邊,不敢靠近。無論提出什么問題,氣氛多活躍,她一向扮演的是觀眾主角。在一次活動課上,我示意讓她起來回答,可喊她名字三次,她都無動于衷。還有與人交流時從來不說普通話,記得一次放學時,她媽媽來接她,她用土話和我說:“教師,再見,”我故意和她說:“可可,你說什么?我沒聽見啊!”并親切的懇求她,“再和教師說一遍好嗎?”當時可可難為情的看了看我,什么都沒說,就跑開了。
觀察實錄二:
每當吃點、吃飯,孩子們先洗手,已成為必然的習慣。有一次上午吃糕點時,孩子們一組一組輪流到洗手間洗手,可劉洵可說:“教師,我手不臟,不用洗的,不信你看,”說著伸出了手。應對這么簡單的問題,我沒有說話,其她孩子開口了:“細菌是看不到的,吃到肚子里會生病的,吃點以前必須要洗手的。”然后不好意思的跟隨孩子們?nèi)チ讼词珠g。
實施措施與效果:
針對性格有些內(nèi)向,不愿參與活動,活動中不進取、不主動,從不說普通話的可可,在日常生活中,我經(jīng)常和她談話,主動和她聊天,活動中經(jīng)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她,并且讓可可和性格外向的孩子搭配組合,為她的交往創(chuàng)造一個互補的環(huán)境,給她充足的空間表現(xiàn)、展示自我,并對她的點滴提高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她對自我的交往充滿自信,從而萌發(fā)表現(xiàn)的欲望。經(jīng)過努力,可可參加活動的進取性提高了,活動時經(jīng)常聽到她大膽的發(fā)言,有時還會主動的與教師交流,平時也經(jīng)常看到她和同伴一齊玩耍,一齊說笑的身影,并且在我們大家的鼓勵與熏陶下,她的普通話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性格也變得開朗多了。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六):
姓名:劉傲雪
性別:女
年齡:5歲半
行為表現(xiàn):
劉傲雪小朋友性格比較孤僻、任性,和小朋友交往相處不是很融洽;很少參加團體的體育活動,動作發(fā)展很不協(xié)調(diào),對活動項目和有點難度的動作表現(xiàn)出畏懼和膽怯、缺乏自信。經(jīng)過家訪。我了解到:奶奶比較寵愛。所以孩子的日常事務都由奶奶包辦,活動受到大人的諸多限制、不允許做這、不允許做那,怕有危險、出意外,所以構成了她過度依靠、不愿與人交往的個性。但她也會打人、罵人的不好習慣。
措施:
平時注意耐心親切地多與她交談、陪她滑滑梯、做做游戲、家訪、抱抱摸摸她、孩子一有提高就立刻表揚并與她的父母反饋在園情景、利用“五角星、小紅花”等小獎品鼓勵她、請班級中活潑膽大的孩子和她交朋友等,來慢慢消除她的陌生感。對于像劉傲雪這樣焦慮情緒異常嚴重的孩子,就需要耐心細致的教育,并付出更多的愛心。要讓孩子熟悉環(huán)境,覺得教師、小朋友可親可愛,幼兒園真好玩,然后尋找教育的鍥機,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逐步讓她融入幼兒園大家庭,適應幼兒園生活。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七):
觀察記錄
觀察對象:張志恒
性別:男
年齡:5歲
觀察時間:2011年10月10日
觀察地點:本班教室
觀察目的:培養(yǎng)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減少告狀行為的發(fā)生。觀察記錄:
平日里,經(jīng)常有一些幼兒把自我從家里帶來貼畫兒分發(fā)給自我的好朋友。今日放學前,我看見武憶冉小朋友把貼畫兒發(fā)給了自我的好朋友郭杉、孫宇等。這時我聽到張志恒小聲對武憶冉說:“我也想要一張貼畫兒,你給了郭杉兩張,你給我一張吧!你不給我的話我就告訴張教師你帶貼畫兒了!”于是我便故意裝作沒看見,讓幼兒自我應對問題。這時張志恒便跑到我面前對我說“張教師,武憶冉帶貼畫到幼兒園來,還把它分給小朋友!”
觀察分析:
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她們對美工區(qū)十分感興趣,最終因為沒有辦法很無奈從而選擇了圖書區(qū)。而在圖書區(qū)她們互相傾訴,圖書區(qū)似乎成為了她們聊天放松心境的場所,其實,她們彼此的傾訴也是一種語言表達的形式,只是她們的傾訴資料相比較較隨意。
教育措施:
這只是幼兒之間的小矛盾,教師可將問題拋還給幼兒,引導他們自我學著處理;若是較嚴重的情景則需教師酌情處理。另外,平時注意多與幼兒溝通,了解他們內(nèi)心的想法。此外,與家庭配合培養(yǎng)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本事和寬容的品格,以減少告狀行為的發(fā)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八):
觀察記錄:
今日中午飯后,我又讓小朋友先折紙,按照規(guī)定折完的小朋友就能夠選擇自我喜歡的書看。小朋友好像很愿意這樣去做,他們紛紛拿了正方形的紙之后,就坐在位置上,或跪在椅子前面折了起來。有些小朋友自我會折的,就在那里專心致志地折著,有些小朋友不會折,就跑到別人的座位邊,去求別人幫忙教一教。
教師分析:
折紙活動進行了一段時間,最近小朋友好像對折紙更加感興趣了。可是如果他們一向局限于一些原先的折紙資料,不求提高,可能他們的折紙興趣會慢慢消退
教育措施:
以后,對于孩子的表現(xiàn),我還是要多觀察,再觀察。要以實事求是的方法來下定義,要做到眼見為實,才能對孩子更負責,對自我更負責,對教育更負責,也才能對自我的教學工作更有促進作用。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九):
幼兒觀察記錄:培養(yǎng)幼兒耐心的學習習慣
觀察幼兒對象:劉濤
性別:男
觀察時間:20xx.02.2
觀察環(huán)境:教室中三班
觀察目的:培養(yǎng)劉濤耐心的學習習慣
觀察記錄:剛開始學寫數(shù)字1時,劉濤表現(xiàn)還不錯,用心地用筆在紙上認真地描著。可是,還不到兩分鐘他就開始不耐煩,坐不住,四處張望著,看到我正在看他,他連忙低下頭之后寫。我適時表揚了劉濤。可是沒過一會兒,他又回頭和后面的小朋友說話。在我再次提醒他后,他才乖乖地轉了過來。可是不到五分鐘,他又開始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話,這次,我坐到他旁邊說:“我來看你能不能把數(shù)字1寫得又漂亮又工整。”結果,他描出了工工整整的1字,足足有近二十個呢!
分析:劉濤每次群眾活動時總愛說話,不認真聽講,更別提獨立完成任務啦。此刻,他能夠在我的提醒或幫忙下獨立、安靜的在短時間內(nèi)認真完成任務。每次只要他完成某項任務,我總及時地對他進行表揚和鼓勵。雖然劉濤此刻還不能獨立按時按量地完成作業(yè),但他能在我的提醒和關注下,短時間內(nèi)能夠安靜的完成,已經(jīng)取得了必須提高。
措施:
1、不要過分批評,應不斷鼓勵和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幫忙他培養(yǎng)耐性和增強自信。
2、繼續(xù)鍛煉他的耐性:透過鼓勵和表揚等方式,讓他更加有耐心的完成作業(yè)。
3、對他這樣的孩子,布置的任務應當從易到難,讓他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十):
觀察記錄
觀察對象:陳志嘉
性別:男
觀察時間:2012年11月10日
觀察地點:本班教室
觀察目的:觀察陳志嘉在交往方面是否有提高。
觀察記錄:
今日,我一走進教室,陳志嘉就向我沖了過來。“曹教師,你怎樣…此刻才來呀?我…都…想你了,你…想我了嗎?”我忍不住笑了。“教師今日上晚班,我也想你了。”我說。陳志嘉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用手捂住臉。
觀察分析:
陳志嘉是個活潑的男孩子,十分愿意表達自我的想法,可是由于缺少必須的鍛煉,有時顯得有些害羞,畢竟他還是一個6歲的孩子。得到教師的肯定他十分高興,在交往方面,他又有了提高。
教育措施:
首先,我對陳志嘉表示了感激,雖然他有時表達得還不是很清楚。可是我為他在交往上的提高而感到高興,我想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在他表述的過程中,我沒有打斷他的話語,而是在他表述之后欣賞地鼓勵他,相信在以后的日子中,他會更加的活潑可愛,語言表達本事會更強。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11):
觀察記錄:不是一味的去指責孩子
案例:主角游戲中的娃娃家一向很受小朋友的喜歡,尤其是心晨小朋友,很多時候會選擇娃娃家進行主角扮演,今日也不例外,來到娃娃家就拿起了毛線開始繞了起來。繞著繞著毛線亂掉開始了,心晨小朋友就把毛線扔邊上了,去抱起了娃娃,又想著給娃娃喂飯。我走過去輕輕的問:媽媽怎樣把毛線團扔地上了呀,并且都亂了。心晨小朋友趕緊撿起了毛線,把它放進了一個碗里,她說:這個不是毛線,是面條,我要喂娃娃吃的。說著就拿起了“面條”,開始喂娃娃吃了起來。
分析與措施:
毛線變成了面條,這倒是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意,可見孩子的想象力是極其的豐富的。心晨小朋友平時經(jīng)常亂扔東西,又不愛整理,可是今日的這一舉動讓我很意外,所以在講評時我請她來介紹了這個毛線變面條的方法,同時也鼓勵了心晨小朋友要隨時整理好玩具,得到了教師的表揚后她在游戲結束后就主動的去整理玩具了。有時孩子不經(jīng)意的行為需要教師去發(fā)現(xiàn),并朝好的方面去鼓勵她,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責孩子,這也是給孩子想象的空間。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12):
觀察記錄:找到適合的方式去引導
案例:活動結束后,小朋友都在喝水休息,有的在玩玩具,有的在看書,也有的在抱娃娃,可是羽哲卻坐在教師的小椅子上一個人拍著小手,讓我覺得很奇怪,平時5分鐘都難坐得住的,今日怎樣就能坐得住呢小嘴巴里還在說著什么。我走過去仔細一聽:誰來跟我拍拍手,誰來跟我坐神氣......原先是在模仿教師呢。看到她這么認真我沒有去打擾她,直到我請小朋友坐到自我位置上她才離開。
分析與措施:
羽哲小朋友平時在區(qū)角游戲時總是不停的更換游戲,沒有耐心,可是她一向都很喜歡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我正利用了她這一點,在接下來的區(qū)角游戲中邀請她來到了表演吧模仿教師的樣貌來帶小朋友唱歌,她十分樂意的答應了,并且一向都沒有離開過教師的小椅子,發(fā)現(xiàn)哪個小朋友不認真了還會學著教師的樣貌去提醒她。所以我在想:這個方法不必須適合每個孩子,可是只要找到適合這個孩子的方式去引導她必須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13):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我媽媽也是這樣的
觀察時間:2013年10月觀察地點:區(qū)域(超市)觀察對象:笑笑、霏霏觀察記錄:
丫丫超市開門啦!"快來買東西啦!"只見超市的收銀員笑笑和服務員霏霏熱情的招呼門外的客人進來買東西,果然他們的聲音吸引了外面的琪琪,琪琪一進超市就挑了一箱牛奶,然后遞給收銀員笑笑算賬,"多少錢?""3塊錢"隨之而來的卻是服務員霏霏將錢送給小顧客,于是我很好奇,"服務員,你怎樣把錢送給小顧客呀?你不要賺錢了嗎?"而霏霏卻理所當然的說:我看見我媽媽去超市買東西那個阿姨也把錢給媽媽的。而在一旁的笑笑和琪琪卻一臉茫然的看著我,也不明白到底怎樣回事?
觀察分析:
在這主角游戲中,霏霏對于超市的工作流程不是很清楚,值得肯定的是他明白買了東西要經(jīng)過收銀臺,可是他只看到收銀員把錢找給媽媽而沒有看到是媽媽先把大鈔給收銀員,而收銀員則是把多出來的錢還給媽媽而已。
教育措施:
中班的幼兒還不會進行加減運算,由于缺乏數(shù)理邏輯本事,導致幼兒在進行操作時發(fā)生阻塞現(xiàn)象,依照自我貧乏的經(jīng)驗進行解決問題。爭對如何合理解決這個問題,我組織幼兒進行了一次觀摩,將超市收銀臺工作這一細節(jié)用攝像的方式拍下向幼兒詳細展示,經(jīng)過直觀的視覺刺激讓幼兒問題發(fā)生的原因及正確解決方法。爭對幼兒不會進行加減運算這一問題,我將所有商品的價格都統(tǒng)一調(diào)至1~2元,這樣既方便銀行工作人員的存取,又方便顧客的合理安排,不至于使規(guī)則亂套。經(jīng)過一系列的活動,孩子不僅僅對超市更加了解、熟悉,也對周圍事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而在情感、認知、探索、創(chuàng)造、社會交往等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14):
幼兒姓名:瑩瑩
性別:女
幼兒基本狀況:不愛說話,不愛喝水。
觀察日期:2014年9月7號
觀察環(huán)境:教室[由qinzibuy.整理]
觀察目的及由來:瑩瑩是個貪玩的小孩,每次喝水時總是拖拖拉拉,磨蹭著不愿意喝。之后更是有"心計"的把自我的水倒在別的小朋友杯子里。我就這個問題和她外婆做了溝通,其外婆反映她在家也不愛喝水,期望教師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這次能改變這種狀況,讓她愉快的把水喝完嗎?
觀察項目:瑩瑩在課間喝水時的表現(xiàn)
觀察策略:我每次只給她接半杯水,并在喝水前給幼兒講故事做引導,如果她還是不喝,我就多多鼓勵他,讓她順利喝完水。
觀察實錄:
喝水時間到了,我先講了《亮亮愛喝水》的故事,瑩瑩聽得很認真。小朋友排隊接水時,我給她接了半杯,并在一旁鼓勵他:“你這天必須能喝完。”剛開始她還認真的捧著杯子喝,不一會兒,她就開始邊喝邊玩,我及時的鼓勵他:“快喝水呀,教師明白你喝水很快,最厲害啦!”這時,已經(jīng)有小朋友喝完了。我和小朋友一齊給她喊加油,受到了小朋友的情緒感染,很快把半杯水喝完了。并高興的對我說:“我喝完了。”我又及時的在小朋友面前表揚了他,并獎勵給他一朵小花。第二次喝水時,她自我拿著水杯接了半杯水,這次她沒有貪玩,很快的把水喝完了。并跑來告訴我:“我喝完了。”我高興的表揚了她,并在小朋友面前肯定了她的提高。她高興地回到座位上,看得出,她也為自我能這么快完成任務感到高興。
分析:
我這次沒有做過多的要求,只是降低了難度(分兩次完成,一次只喝半杯。)并在喝水前給幼兒講了關于喝水重要性的故事,透過對故事的理解,和我及時的鼓勵,還有小朋友給他加油,她很快喝完了水,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由此能夠看出,只要孩子的用心性被激發(fā),任何困難都能夠克服,關鍵是教師如何在活動之初就想好如何把幼兒的潛在活力激發(fā)出來。
措施:
1。降低難度,用故事做引導。
2。及時鼓勵,讓幼兒在小朋友面前找到信心。
3。完成后要及時給予表揚和必須獎勵,使幼兒對下一次挑戰(zhàn)充滿期盼。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15):
觀察對象:葛逸軒
觀察實錄:(學期初)
小朋友們十分高興的在玩教室外的建構區(qū)。地板上鋪著不一樣顏色的泡沫地墊,個別孩子正在等待著進入游戲區(qū)。這時,教師說:“請參加建構區(qū)的小朋友能夠進入活動場地了。”孩子們立刻站在了地墊上,開始搬運建構材料。這時,陳家夷小朋友也和葛逸軒擠在一齊,想站在地墊上,他的腳還沒踏穩(wěn)呢,便被葛逸軒使勁地往外推了一下:“你不要進來。”結果,陳家夷打了一個趔趄,摔倒在地。而葛逸軒呢,還不明白自我推人是錯的,依然在興致勃勃地游戲著。
個案分析
4—5歲的孩子愛模仿的特點十分突出,而模仿又是這個時期孩子主要的學習方式。所以,孩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往往是平時最愛模仿的行為。葛逸軒之所以喜歡打人、罵人,有一半的因素歸咎于平時所看的一些暴力的動畫片,經(jīng)過模仿使他漸漸構成了習慣。
提議與其他:
采取的措施:幼兒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基礎的教育,它的基礎打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鑒于以上這些原因,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對葛逸軒加以引導,讓他明白: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不可動手打人。
2、與葛逸軒的爸爸媽媽聯(lián)系。爸爸媽媽說:葛逸軒在家經(jīng)常看一些“打打鬧鬧”的動畫片,所以,經(jīng)常模仿里面的動作,逐步構成了打鬧的習慣。經(jīng)過這件事,爸爸媽媽和我達成共識:有選擇地看電視,并加以引導;多多提醒葛逸軒,不要動手打同伴,有什么事能夠告訴教師、能夠告訴爸爸媽媽。
觀察實錄:(學期末)
戶外活動時,許多孩子都拿著呼啦圈在場地上玩,葛逸軒也不例外。只見他拿著呼啦圈一會兒手臂上甩,一會兒在地上滾,一會兒在身上套……玩得真高興!突然,他將圈一收,來到了獨木橋前,把呼啦圈當作方向盤,坐在那兒開起汽車來了。他這一有創(chuàng)意的玩法立刻吸引了許多小朋友,于是他們紛紛模仿著開起汽車來了。這時,高樂祺小朋友想擠在他的旁邊,和他一齊開,可是卻吃了閉門羹,一口遭到了拒絕:“不行,這是我先找到的地方,你不能來。”可憐巴巴高樂祺的只好掃興地離開了。這時,我故意問高樂祺:“高樂祺,怎樣啦?為什么不高興?”他嘟起小嘴:“葛逸軒不和我一齊玩。”我朝葛逸軒看了看,問他:“是這樣嗎?”他理直氣壯地辯解:“不是的,是因為那里坐不下了。”之后他對高樂祺補充了一句:“等我不玩了,你再玩。”
個案分析:
在今日的活動中,雖然葛逸軒仍然拒絕小朋友,自我獨自地霸占著座位玩。可是和以前的行為相比,還是有所提高的。
第一:以前他是毫無理由的拒絕朋友(即使玩具多出來也不愿給其他孩子玩);而此刻他只在自我能不能玩得盡興的前提下拒絕朋友(僅有一樣玩具了,僅有一塊地方了,那就應當屬于自我)。
第二:以前他是滿足了自我以后也不愿其他孩子玩;此刻能在教師的提醒下明白自我玩好了給別人玩。盡管他的這些提高與其他孩子相比,還相差許多,還不能做到與大家共同分享,更沒有做到先給其他孩子玩,可是,從他的自身發(fā)展來看,已經(jīng)提高了許多。作為教師,應為他的這些提高感到高興、感到自豪,應為他的發(fā)展留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糾紛中、磨合中體驗如何與人相處、體驗如何與人共享。碰到類似的情景,給予葛逸軒向同伴解釋的機會,讓同伴了解他的想法,得以同伴的原諒。鼓勵葛逸軒改用語言表達的方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交往,學會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繼續(xù)幫忙葛逸軒控制自我的行為,在出手前想一想:干什么?
提議與其他:
采取措施:幼兒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基礎的教育,它的基礎打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鑒于以上這些原因,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正確分析孩子的情緒化行為,施以引導和鼓勵。
2、用心觀察孩子的活動和行為,及時幫忙孩子調(diào)節(jié)和控制。
3、多與孩子交談,并耐心對待和回應孩子。
4、堅持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正確認識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特點,共同參與孩子的培養(yǎng)。
個案小結:
經(jīng)過對葛逸軒一階段的觀察、引導和干預后,我們欣喜的發(fā)現(xiàn)葛逸軒的規(guī)則意識增強了,能很好地融入團體生活中。在教學活動中,能夠認真聽講、進取舉手發(fā)言,每當這個時候,教師的表揚也帶動了更多的小朋友愿意和葛逸軒做朋友。教室、活動場所里的葛逸軒再也不是孤單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活潑開朗、自信心也越來越強了。這與教師和家長的配合分不開。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篇一
【觀察記錄】
今天角色游戲的活動時間又到了,程程擔任的是理發(fā)店的發(fā)型師,有一個顧客來到了理發(fā)店,程程開始為他理發(fā),程程一只手拿著梳子,一只手拿著小推子,梳一梳、推一推,認真地,有模有樣地為顧客理著發(fā),理完了,顧客照了照鏡子,高興地走了。程程看見顧客走了,又沒有新的顧客來,就在椅子上坐了下來擺弄著理發(fā)店里的物品。擺弄了一會,程程看看還是沒有顧客來,就起身離開了。程程來到燒烤店,對服務員說:“我餓了,給我一串韭菜吧。”他接過服務員給的韭菜串,然后獨自坐在燒烤爐前開始烤他的韭菜串。他烤著韭菜串,烤了一會韭菜串后,聽到旁邊的小朋友說這個很香,那個很好吃,就又跑到服務員面前,大聲地喊著:“我還要一串這個,一串這個。”他一邊說,一邊指著架子上的各種燒烤串,不一會兒,手里又拿了好幾串各式烤串,他回到燒烤爐前一邊烤著燒烤串,一邊還跟旁邊的小朋友說著話。好長時間過去了,他燒烤的熱情依舊高漲,在老師的提醒下他才放下了手里的各種燒烤串,離開了燒烤店,回到了理發(fā)店繼續(xù)當理發(fā)師,等待顧客上門。
【案例分析】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兒的角色意識不是很強,對游戲的堅持性也比較差,不管是擔任服務員、醫(yī)生、娃娃家的爸爸媽媽或是顧客的幼兒都存在同樣的問題,他們?nèi)菀妆黄渌螒蛩荒芎芎玫貓允貚徫唬绕涫钱斔麄冊跓o所事事或是比較空閑的時候就會特別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就像程程小朋友,他的崗位在理發(fā)店,是一名理發(fā)師,可他在理發(fā)店只招呼了一會客人,當看到店里沒有顧客自己也就離開了,也不管后面有沒有顧客再來,他在別的游戲區(qū)逗留了較長時間才回到自己原先的崗位,已經(jīng)完全忘記了自己今天的角色任務。
【指導策略】
1、老師的指導:老師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后,可以去當一回顧客,到理發(fā)店里去剪發(fā),并指名要
他剪發(fā),讓理發(fā)店里的另一名工作人員去把他找來,可以對他說:“你剪的頭發(fā)很漂亮,我就喜歡你給我剪,我剛才已經(jīng)來過了,沒找到你,你到哪里去了呀!”等他回答完后可以接著說:“一定有很多顧客來找過你了,找不到你就走了,那你店里的生意就不好了。下次你能在店里等我們嗎?這樣我們會經(jīng)常來找你剪頭發(fā)的。”教師用自己的角色身份給幼兒以暗示:不能隨便離開工作崗位,同時也暗示了幼兒的角色任務,就是你是理發(fā)師,要給顧客服務。
2、材料的豐富在游戲開展過程中,各個游戲區(qū)都會有時而人多擁擠,時而冷冷清清的現(xiàn)
象,當冷清的時候我們該怎樣讓他們覺得不那么無所事事,就是還要提供游戲材料,引發(fā)幼兒產(chǎn)生新的游戲情節(jié)。比如:理發(fā)店里可以提供一些毛巾,讓理發(fā)師在空閑的時候洗洗、曬曬、疊疊毛巾,給他們一些小抹布,讓他們能經(jīng)常把理發(fā)店的柜子擦一擦,把各種理發(fā)用品理一理,這樣一來,他們就能比較長時間地專注于一個游戲,對自己的角色任務也就會更加明確了。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篇二
觀察時間:12月13—23日
觀察地點:中一班
觀察對象:X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生活行為方面,改善幼兒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
兒童表現(xiàn)及行為:
最近在不經(jīng)意中發(fā)現(xiàn)X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為:經(jīng)常搶占別人的東西,活動中總是喜歡自由走動或與同伴交談。交談資料以“奧特曼”為主要資料,如果談得興趣盎然時,拳腳相交。但平時他喜歡幫忙老師做事——分碗筷,擺椅子,搬桌子等,但是總是一馬當先,和同伴爭執(zhí)。
分析: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喜歡做事是他的本質,他喜歡做事,他并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為是對還是錯的,總是期望得到同伴和老師們對他的這種行為作出評價和認同、贊賞。同時期望在一些行為上得到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糾正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在我與他交談后,讓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與自我物品區(qū)別的道理。我向家長反饋了他的狀況,請家長在家中多留意幼兒的行為,推薦家長說理育兒。在活動中,我把他調(diào)到前面,可隨時注意到他的行為,繼續(xù)觀察他的表現(xiàn),在必要時可立刻制止他,適宜時表揚他。活動后,我經(jīng)常與他聊天,說說家里,說說幼兒園的好朋友,引導他多看一些有益的電視,談談智慧樹等少兒電視里的資料。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篇三
觀察地點:中二班
觀察對象:楊X
觀察者:邱x
一、幼兒基本情況:
楊X是我們班比較典型的孩子,他的獨占欲非常強,表現(xiàn)為不愿與他人合作,缺乏合作意識,更缺乏合作能力,如果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會通過攻擊性行為以及哭鬧、耍賴來解決。
二、行為表現(xiàn):
在晨間活動時,積木、洞洞板等玩具數(shù)量有限,要求幼兒能相互協(xié)商輪流玩,但楊X總是一個人霸占全部。
行為表現(xiàn):
有一次分享閱讀時,我讓幼兒兩個人合看一本書,可是書則永遠是擺在他的一邊,還不允許另外一個人碰,而且對于活動中一些需要合作的游戲,他則是從來不愿意主動去參加。
行為表現(xiàn):在每次進餐活動前洗手的環(huán)節(jié)中,大部分幼兒都能夠排好隊伍一個接一個有秩序的等待著洗手,然而楊X小朋友每次都很遲排隊卻總喜歡插隊排第一個,我見狀,叫他接到后面隊伍中去,他無動于衷,于是我把他拉到最后一個位置去,然后緊接著他又插到前面位置上了,這讓其他已經(jīng)站好的幼兒都十分討厭他這樣的行為。
三、原因分析:
針對楊X這一情況,我進行了分析,原因大概有以下兩點:
(1)家庭教育的原因,由于家長寵愛倍至,盡其所能滿足其需要。
(2)缺少玩伴,由于家長怕他受到其他孩子的欺侮,總是阻止他與其他孩子玩耍,而只將他一個人關在家里,使他難以體會到與他人合作游戲的快樂。
四、教育措施
鑒于以上這些原因,我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首先,由于楊媽媽工作非常忙,我便和楊X的媽媽進行了一次電訪,向她反應了楊X在園的這些情況,并向他宣傳“合作”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希望能夠引起重視,對他平時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比如,支持孩子與他人交往,在其交往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時不要過多干涉,平時可以和孩子共同游戲,讓孩子慢慢體會到合作游戲所帶來的快樂,當孩子有了點進步時能給予鼓勵。在和我的談話中,洋洋媽媽漸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似乎有點緊張,幾次問“那怎么辦,那怎么辦?”我告訴他,只要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并重視它,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多關注這方面的表現(xiàn),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有什么問題可以經(jīng)常和老師交流,相信楊X會有所轉變,聽我這么一說,她慢慢平靜下來。
其次,在我們?nèi)粘I睢⒂螒蜻^程中,我注意教給楊X合作的方法,指導他怎樣進行合作,比如搭積木或游戲前,就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時,要協(xié)商解決問題;當玩具或游戲材料不夠用時,可相互謙讓、輪流或共同使用;當同伴遇到困難時,要主動用動作、語言去幫助他;當自己遇到困難時、一人無法解決時,可以主動找小朋友協(xié)助,等等。通過這些具體的合作情景,幫助他逐漸習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學會合作。
第三,為楊X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椅子、互拉拉鏈等都成為訓練他合作能力的機會。原來班上的一些事情,如請兩個小朋友合作分玩具,請小朋友收拾玩具,并合作抬到相應的地方等都是由能力強的孩子來完成。當我請楊X完成時,他的積極性很高。吃點心時,我讓他和一個孩子一起分湯匙,讓他端著餐具箱,另一個人分,他特別興高采烈,他也想搶著分,然后我告訴他,今天你的任務是端,你只要端好了,你的任務就完成了,下一次再請你分,他聽了高高興興地完成了任務。
第四,鼓勵、引導。當洋洋做出合作行為,能較好地與同伴一同合作學習或游戲,我都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如,“你能商量著、合作著搭,真好!”“你們倆配合得真好!”。
四、矯正結果:
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教育、矯正,楊X小朋友基本上改變了霸道的性格。現(xiàn)在這個孩子合作意識和能力增強了,在日常活動中樂于和同伴交往、分享,并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長反映,現(xiàn)在我的孩子聽話、懂事多了。在教師積極的鼓勵和適宜的引導下,他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養(yǎng)。
幼兒園中班教育筆記篇四
入園第一天:
爸爸、媽媽、一起送小雅來上幼兒園,爸爸抱著小雅,教小雅大方地跟老師打招呼,媽媽問:“喜歡幼兒園嗎?”開心的回答:“喜歡!”,爸爸抱著小雅進入教室后,小雅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敏感地小雅眼眶開始流淚,知道爸爸媽媽隨后會離開,雙手緊抱著爸爸,哭喊著要回家,在老師的安撫下,從爸爸懷里抱走小雅,小雅撕心裂肺的哭喊著。爸爸媽媽看著小雅哭,遲遲在門口煎熬的看著小雅,老師立刻帶小雅爸爸媽媽離開教室門口。
開始吃早餐了,小雅在家中喝了一點牛奶,也因為一直在哭,情緒比較激動,如強行喂食,會引起嘔吐的情況。大概11點,小雅已經(jīng)斷斷續(xù)續(xù)停止了哭聲,開始在教室里,到處走走停停,找玩具玩。到了中午時間,自己吃了一半中餐,小雅的獨立性很強,不要老師喂,老師坐在她旁邊她一直做著推開手的動作說:“不要,不要喂,雅雅自己吃。”下午的活動,小雅沒有哭,似乎已經(jīng)漸漸的在熟悉這個陌生的教室,初次見面的小伙伴們,直到放學時間,奶奶和媽媽來接小雅,小雅見到了家人,期盼的眼神里,流出了眼淚。
入園第二天:
爸爸媽媽把她送到教室門口,小雅繼續(xù)拉著爸爸的手大哭大鬧,不讓爸爸媽媽離開,老師抱住她勉強留下,然后是一直哭鬧,嘴里不停喊“我要回家,我找媽媽!我要找奶奶!”,早飯自己吃了一半,沒有吃完,還是不讓老師喂飯,對老師的哄勸不理不睬,聽不進任何哄勸,還好哭也不耽誤她喝水,她喝一點水,哭一會兒,在喝一會兒。
今天沒有昨天哭的時間長,大概哭了1個小時,老師跟小朋友們上課,小雅自己坐的很好的聽講,相比昨天,已經(jīng)是有很大的進步了。中午吃飯時,小雅自己把書包里的圍兜拿出來,老師要幫她系,她又做著推開手的動作說:“不要,不要,雅雅自己會”,說著很快的就自己系上去了。吃完午飯,小雅自己取下圍兜,裝進了書包。
中午午睡時,生活老師陪在小雅床邊,剛開始睡不著,小雅會扯各種理由,一會說:“我要拉臭臭”,一會說“我要尿尿”,來回去了廁所4、5次,可是并沒有坐實,慢慢的在生活老師的陪伴下,摸著背,開始安靜地入睡了。
下午起床后,狀態(tài)也一直很好,直到放學時,見到奶奶,又激動地流眼淚。
入園第三天:
上學第三天,媽媽爸爸把她送到門口,老師抱著小雅,走進教室,今天沒有哭的很激動,而是眼睛默默地流淚,望著爸爸媽媽。
進教室后,小雅默默地流了20分鐘的眼淚后,早餐時間到了,小雅知道坐到桌子旁,邊流淚邊吃飯,今天同意老師喂她了,早餐吃完了。
今天天氣晴朗,老師10:00帶領大家一起到戶外活動,做了早操,和大家一起玩。回到教室,老師給寶貝們隔汗,小雅自己走到書包處,自己給自己拿衣服,真是能干的小雅。中午躺在床上邊哭邊叨叨:“明天我還來!”,“我明天不哭了”,然后漸漸地睡著了。下午小雅的外公、外婆從外地回來,一起來接小雅了,放學時小雅看見外公、外婆,又繼續(xù)以淚洗面了。
入園第四天、第五天:
早上外公和奶奶、媽媽送小雅上幼兒園,哭著與外公、奶奶、媽媽再見,早餐已經(jīng)可以安靜地自己吃了,雖然吃的很慢,但是老師還是鼓勵小雅要吃完,游戲時間也不哭了,戶外活動時間也能高興地跟老師游戲,玩大型玩具、滑梯等,回到班里能與大家一起看書,吃午飯時又想起了媽媽,哭著不吃飯要回家,老師抱著小雅講道理,表揚小雅現(xiàn)在越來越棒了,我們吃完午飯,睡一個午覺后,醒來爸爸媽媽就會來接小雅了,小雅很聽老師的話,也響亮地答應老師,乖乖地吃完了飯。下午放學前,老師給小朋友們發(fā)了獎狀,小雅拿到獎狀很開心,說明天還要上幼兒園。
入園第二周:
經(jīng)過一個禮拜的情緒過渡期,小雅狀態(tài)一天比一天轉好,高高興興的來幼兒園,主動與爸爸媽媽、奶奶再見。早飯時,老師表揚“小雅小朋友吃飯真好!”,她會回應:“小雅最棒!”,快樂地跟老師一起唱歌、做操、游戲,樂意大方地表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開始走進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當然,小雅的進步離不開家長的鼓勵和配合,每天堅持送小雅入園,每天跟小雅做思想工作,鼓勵寶貝!所以,家園共育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家長請注意:
寶貝第一天入園,初次來到陌生的新環(huán)境,肯定會有哭鬧的情緒,這時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盡快來開孩子視線,讓老師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安撫孩子情緒,如家長長時間在教室逗留,只會更加影響孩子的哭鬧情緒。
孩子入園的第一個月是關鍵期,家長一定要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也要放寬心,多多鼓勵孩子上幼兒園,堅信寶貝可以適應集體生活,只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多一點地耐心,保持與老師的溝通,聽取老師的建議,一起幫助寶貝度過入園的第一個關鍵階段。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篇五
觀察地點:活動區(qū)
觀察對象:全體幼兒
觀察目的:讓幼兒學會收拾整理玩具物品,不亂扔廢棄物,不隨地吐痰,不亂寫亂畫,能保持環(huán)境整潔。
觀察記錄:
收活動區(qū)材料了,結束的音樂響了起來,孩子們有的迅速行動了起來;有的還在繼續(xù)做;有的做一下收一點,整個場面非常亂糟糟。有的孩子收放材料也放的亂糟糟,科學區(qū)的材料跑到了益智區(qū);繪畫區(qū)的白紙筐里塞滿了孩子們畫完的畫,看到這種情況,我想我不能再大聲指責了,因為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guī)ьI值日生封他們?yōu)闄z查員,讓大家去尋找問題。在反饋的意見中,有的是桌面臟亂,有的是收放不干凈不整齊,有的是材料放錯位置的。發(fā)現(xiàn)的問題引起了孩子們的共鳴,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了起來。我提議到:“請大家一起想個解決的辦法吧。”
最后有四種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一、區(qū)域標記做的大一點,方便看到什么物品放什么位置;
二、離開區(qū)域時,回頭看一下,發(fā)現(xiàn)不整齊要及時去整理;
三、結束音樂放大一點,長一點,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收拾得慢而音樂結束;
四、繪畫區(qū)繪畫時鋪上桌布,保持整潔。聽了他們的想法,我為孩子們具有責任感和規(guī)則意識而高興。
中班后期的幼兒已有了規(guī)則意識,并且已逐漸形成了自控能力,但是持久性不強,自主能力較差,只有提高他們對事物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調(diào)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才能讓被動變?yōu)橹鲃印?/p>
教育措施:
1.為幼兒提供自我評價收放材料,提高幼兒自主性;
2.幼兒參與制定規(guī)則,提高幼兒參與性;
3.增添“衛(wèi)生檢查員”,提高幼兒的責任心;
4.調(diào)整材料擺放位置,便于幼兒活動;
5.調(diào)整標記,便于幼兒收放。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3篇》:大班幼兒觀察記錄第1篇 大班觀察記錄:養(yǎng)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觀察狀況記錄與分析:午睡時間又到了,這天我把想想對床的涵涵調(diào)到了別的床位上,并對他們都進行了教育,承諾到&ld
《幼兒園小班聽課記錄40篇》:幼兒園小班聽課記錄第1篇 聽課記錄(一): 授課教師:xx 科目:語文 聽課時間:xx課時 聽課課題:蜜蜂引路 聽課地點:xx班級 聽課記錄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中班聽課記錄15篇》:中班聽課記錄第1篇 幼兒園中班聽課記錄及評析:蘿卜回來了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故事中人物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 2、啟發(fā)幼兒分析故事中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