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4-1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到3月28日24時,隨著最后一條建議通過網絡送達教育部,備受矚目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結束了第二輪公開征求意見。一個月的“問策于民”中,252萬條意見通過信函、郵件、帖子等方式,被征集在一起。
29日,記者帶著網友熱議的8個話題,邀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盛連喜進行點評。
網友熱議“教改規劃綱要”8大話題;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盛連喜點評:還需要更細化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關鍵詞:減負
為何越減負擔越重?
綱要: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嚴格執行課程方案,不得增加課時和提高難度。
網易網友:國家10多次提出為中小學學生減負,但是負擔卻越來越重。
人民網網友:減負首先應該從現在的課程內容減起。我是一名小學教師,見證了4次教材改革,現在的教材看起來是不錯,但越改越難,大大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范圍。
點評:減負關鍵,一是高考制度未變,指揮棒的作用還發揮著,減負就要遇到困難;二是中國的人才觀非常需要改變,孩子不能都寄托于學歷上。實際上,人才應該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和特長來發現。現在看,這一點沒有解決好,所以出現了減負越減越反復、越減負擔越重的現象。
我們在課改中,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和研究還不夠,每個年齡段應該學習什么?怎么學?目前還缺乏深入的研究。出路在于,讓孩子掌握思維的方法、研究事物的興趣以及品德等各方面。而這些年,這些都不被提倡了,大家都在順從高考的指揮棒,在一段時期內,讀大學還要通過高考,方式無非還是背呀、記呀、答呀,這些問題不解決,減負不可能成功。
2
關鍵詞:行政化
民主管理是大學依法治校的基礎
綱要: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人民網網友:長期以來,我國行政部門對高校管理得過多過細,導致高校行政化趨向嚴重,以“權力”而非“學術”為中心,影響了原有的單純的教學氣氛。
點評:實現教授治學是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核心所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系統能否把治學的權力交給教授,這是實現教授治學涉及的最基本的問題。
大學是一個典型的社會生態系統,大學的制度建設也需要協調、兼顧各種關系和各方利益,以處理好大學發展中的公平與效率、改革與穩定、重點突破與協調發展等關系。所以,治學和治校是兩個概念,學術權力不能取代行政權力,大學的科學發展需要政治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宏觀調控作用,尤其在高校中,絕對地劃分教授的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是不可能的,兩者只能相對分離。
民主是大學必須高揚的一面旗幟,大學里的師生應該具有“知悉校務、參與管理、有效監督”的權利,民主管理是大學依法治校的基礎,也是科學決策、開放辦學的一個重要途徑。
3
關鍵詞:教師工資
教師和校領導工資差距不宜太大
綱要: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制定教師住房優惠政策。
騰訊網友:績效工資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執行起來效果很差,甚至助長了教育的腐敗,教師的收入沒有提高,校領導的收入倒是突飛猛進,績效工資何時不再被譏笑呢?
背景:目前,我國約有1600萬教育工作者。全國大部分地區教師工資為每月2000元左右。經濟利益驅使一些城市地區教師從事“有償家教”,生活壓力也使很多農村教師無法安心從教。
點評:政策總體是好的,但執行起來有困難。我在全國兩會時提過,可否分區域實施,比如國家、省、縣三級負責,以縣為主。這對于經濟發達的地區來說是可以的,但對于經濟落后地區來說,就應該由省和國家負擔,這樣才能保證績效工資的出發點。一個尷尬的現實是,在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縣,很難有條件來把這件事做好,所以好的政策就很難落實。
教師工資和校領導工資,我覺得差距不宜太大。校領導如果有業務職級,可以適度地給一點補貼,如果校領導和一線教師差距太大,這就是對教育的不理解,行政化的思想辦教育是辦不好教育的,這里有很多生動的例子。
關鍵詞:戶籍捆綁
期待《綱要》的細化配套措施
綱要: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
人民網網友:我是在上海就讀的一名高三學生,因戶籍問題無法在上海參加高考。我從幼兒園開始就在上海接受教育,父母在上海有長期穩定的工作和住所。高考迫在眼前,因為居住證的問題使我到現在連高考報名都沒法確認。
希望盡快解決這個問題,不要讓我們這些奮斗了12年的學生的成果付諸流水。
點評:戶籍捆綁是個大問題,這是中國二元制的一個結果,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受教育的公平,只能提到機會公平上,結果的公平還需要一個過程。期待《綱要》的細化配套措施。
5
關鍵詞:幼教收費
幼兒園應納入義務教育
綱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制定學前教育辦園標準和收費標準。
網易網友:幼兒園收費太貴,什么時候幼兒教育也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呢?
點評:應該說,這只是個時間問題。據我所知,國家曾做考慮,九年義務教育向上還是向下延伸的問題。現在看,高中可能要先動了,然后再逐步實施到幼兒教育,這個政策,我覺得,不管向上還是向下都是應該的。
但我保留個人意見,義務教育應該先向幼兒教育延伸,隨著國力的增強再延伸到高中階段。幼教階段對孩子智力的啟蒙和開發都是相當重要的。為什么大家對教育收費反響這么強烈?因為孩子從一出生開始,事事都需要拿錢,家長在經濟上一點積蓄都沒有,處于多重壓力之下。
6
關鍵詞:教師職稱
問題出在考核導向上
綱要: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系列,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探索在職業院校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
人民網網友:現在實行的職稱評定很傷害一般教師的感情,甚至有的為此還造假。而且高職稱也并不意味著高能力。國家有沒有考慮過取消教師職稱評定呢?
點評:現在還不具備條件。現在有關職稱的問題在于,是過于浮躁和考核導向有問題,考核導向只看一些見得著的東西,比如文章和大獎。而沒有注重考核踏踏實實,見不到的,教師盡職盡責的無形東西,所以就浮躁了,為了證明自己有水平,教師都在想方設法發一些文章。考核標準需要調整,我覺得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7
關鍵詞:擇校費
教師流動才能縮小校際差異
綱要:切實縮小校際差距,著力解決擇校問題。
網易網友:規劃綱要還明確,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置重點學校和重點班。這個規定能否根治擇校費頑疾?
點評:擇校費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優質教育資源太少。除了校際差距這個最直接的原因外,升學競爭和就業壓力、盲從心理和攀比心態都導致了擇校現象的加劇。
一個好的學校,是一個文化的積淀,不是給拿很多錢就能辦出好學校那么簡單。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區域內教師資源的平衡。我的主張是,教師現在都比照公務員的待遇,就應該承擔起責任和義務,好的師資力量不應成為一個學校的資源,而應該成為整個區域內的共享資源,就應該做適當流動,績效工資為什么落實難?因為校際間待遇差距很大,所以有的優秀教師就不愿意輪崗。教師既然是社會公益事業的承擔者,校際間教師待遇就不能差異太大。此外,在績效工資上突出優秀教師,這是解決擇校費的根本問題。
8
關鍵詞:考試公平
采取國外的考試方式
綱要:考試公平完善招生錄取辦法,建立健全有利于專門人才、創新人才選拔的多元錄取機制。
人民網網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孩子,憑借一般的分數就能考上名牌大學,而其他地方的考生要想得到這些名牌大學的“入門證”,就要高出他們上百分。高考錄取制度的不公平,是考試制度最大的不公平。
點評:北京、上海錄取分確實相對較低,這個問題應盡快加以解決。考試公平的出路在于考試制度的改革,現在這種一考定終生的考試方式還是不行,需要探討其他選拔人才的辦法,這樣才能使地域性的壟斷和城市取向的問題得到緩解。
我的建議是,采取國外的考試方式,學科考試加上大學面試。目前考試的積極作用,還是選拔人才的比較公平的方法,看似公平但實際上也不公平,區域內的教育不均衡沒有考慮到。好在,《綱要》對這些問題都重視了。
《綱要》實施細則下步出臺
“《綱要》不能回避一些制度建設的具體路徑。”日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說,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變成現實,需要通過哪些具體路徑的構建?要有具體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否則很容易成為大家說說而已的文件語言,從而出現“規劃規劃,墻上掛掛”的情形。
針對有學者認為《規劃綱要》回避了重大問題的說法,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昨日回應,這是一個涉及2020年的規劃綱要,不是在文本中事無巨細地都要作出反應,規劃綱要中的一句話的背后都會有具體的實施方案。
下一步還會出臺規劃綱要的實施細則,地方政府也會有具體的配套綱要和政策。
盛連喜表示,《綱要》畢竟是宏觀性和綱領性的,需要配套的文件,這也需要一個過程,暫時還無法寫得太細。
首先要把主要工作思路和大致要做的事情寫出來,更細化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在隨后的過程中都應該得到體現。
本報記者 竇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