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8
這是《觀察日記》公開課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昨天有幸觀摩了一節區內語文低段閱讀教學公開課,執教者是實驗小學余嵐,執教的課是二年級上學期第16課《觀察日記》。此課可以說是“課中精品”,個人認為這節課代表了武昌區目前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最高水平。
我認為,好的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其中個人認為最受益的環節有:
一、課前熱身的兒歌律動設計精巧,從內容上說,既有本課教學的“主人公”小螞蟻,又有“趕快學寫字,寫字很有用”的兒歌歌詞,承上啟下,為后續寫字版塊作鋪墊;從形式上看,有音樂、有簡單可愛的動作,短小精悍,作為課中律動再好不過,此時分解低年級學生上了將近30分鐘課產生的注意疲勞,有為調動新的學習興趣熱情做了準備。可以說,教師是個十分精明的心理學家。
二、板書課題獨具匠心。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談“這就是‘觀察’,板書‘觀察’二字,然后介紹,有一位小朋友把自己對螞蟻的觀察寫成了‘日記’,板書‘日記’。這樣做,既讓學生從實際理解什么是“觀察”,同時為后面介紹“日記”的體裁、寫法做鋪墊。實現層層推進。
三、識字教學教師心中有點(重點、難點)(暫不舉例)。
四、詞語教學分類出示,句子教學教師心中也有點,(詞兒連讀、遇到標點要停頓等)教師教有層次,指導學生學有方法。
五、滲透日記的格式與第一段的寫法。包含對經典句式的訓練,體現了教師對教材的上下貫通和實際把握能力。
六、“阻攔”一詞教學很到位,從文中“去除異味”、“使看不見去路”體會“這就是‘阻攔’,再介紹本課生字‘攔’,左右結構,左邊是個提手旁,右邊是個‘蘭’字,合起來還讀lan字。
七、寫字教學中,滲透觀察“字”的方法,如何把字寫得“美觀”,范寫有重點。
八、課件等情境教學生動活潑,教師語言親切大方,設計過渡語環節一環扣住一環,緊緊將作為低年級注意力有限的學生吸引在一起,實在可見設計功底及教師駕馭課堂、把握學生的功底。
當然,還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一時說不完。總之,這節課既體現了教師的個人水平,也體現的以教研員、名師工作室專家為龍頭,以實驗小學語文教師為陣地的團隊智慧。確實讓人流連回味。
課后,教研員老師提出了改進意見,即教師的板書最好是手寫,而非粘貼,以體現語文教師的語文素養。這點我十分贊同。
另外我個人還有兩點建議(不一定很成熟但代表了我的思考):
1、本節課運用的課件中有配音、錄像、圖片等,貼近學生生活,體現了“樂趣”二字。但我考慮的是課件似乎多了點,比如“螞蟻有秩序排隊”這一段錄像,必要性不夠。因為學生已經通過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了“什么是有秩序”,從學生發言中可以看出。個人以為,課件的使用應體現“非用不可”,一來可以為學生保留想像和用語文描述出來的空間,二來作為課的典范,普通教師的課堂上這樣的“課件”往往是用不上的(教學設施等的局限)。2、這節課是第一課時,課前學生不知情。從而更體現教學的真實性。因此預習顯得十分重要。從本節課中看,教師是實驗小學教師,學生是棋盤街小學學生,師生課前溝通時間短暫,學生預習等學習情況參差不齊(有客觀因素),但也有教師關注學生不夠的問題,體現在正式上課時有個別學生對句子還讀不通順,教師是一帶而過,沒有停下來指導該生讀好;有的問題經過四、五個學生才有基本答案,前三位發言的學生基本說不出來,體現對課文不熟,教師對這樣的三位學生的態度是“放過”,而重新在別的學生身上“尋求正確答案”,這樣的做法,顯得過于“走教案”而沒有更多地關注學情。因為我們常說“不同的學生不同對待”,作為執教教師,還要考慮“不同學校的學生、不同班級的學生、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如何不同對待”的問題,才能更加因材施教,使不同學生在不同層面上受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