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6
這是《勸學》教學設計案例,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文本分析
這篇課文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第二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中“求學之道”這一板塊。這篇課文的內容是:學習能改變自己,能彌補不足,因此要不停地學習,即“學不可以已”。這篇課文的特點是:從多個論證角度、用多種論證方法來闡明觀點“學不可以已”:在論證角度上,先從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后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來論證;在論證方法上,運用比喻、對比的方法,使所講的觀點“學不可以已”通俗易懂,生動新鮮。“勸”等文言實詞和“于”等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具有典型性。
二、學生分析
學生需要從中學到的是學不可以已的學習道理。以及運用多個論證角度、多種論證方法來說理的寫作方法,并學習“勸”等文言實詞和“于”等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相應的學習基礎,其中,在認知上,對文言文的實詞和虛詞以及比喻、對比等論證方法已經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對學習的重要性等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和體會。學生需要采用的學習方法是誦讀涵詠法、查閱字典法、提問探究法等多種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目標闡述
1.知識與能力方面:
(1)能說出“勸”等文言實詞和“于”等文言虛詞的意義和作用。
(2)能解釋作者用比喻、對比說理的方法和效果。
(3)能背誦并默寫全文。
2.過程與方法方面:
(1)能在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運用提問和探究的方法。
(2)能在體會作者感情的過程中運用誦讀和體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能感受“學不可以已”的學習觀。
(2)能體會學習的意義和作用。
4.教學重點
能說出“勸”等文言實詞和“于”等文言虛詞的意義和作用。
5.教學難點
能解釋作者用比喻、對比說理的方法和效果。
6.教學方法
點撥法、提問法等多種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四、過程設計
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六步。以下依次展開。
第一步:激趣導入,導入《勸學》
談學習重要性的文章古今中外浩如煙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其中一篇經典,那就是荀子的《勸學》,它為什么會成為經典呢?學完之后我們就能知道原因了。
第二步:介紹作者,初認《勸學》
由教師綜合相關材料,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作者及寫作特點,深化學習,提升認識。
第三步:梳理字詞,再認《勸學》
首先讓學生自主誦讀課文,邊誦讀邊梳理字詞音義以及句義,可以借助工具書。獨立完成后在小組交流自己的疑難,把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參與全班討論,最后由教師將對全班不能解答的問題進行解答。
第四步:梳理內容,細認《勸學》
首先讓學生自主梳理課文的表達內容,并概括課文的中心論點。學生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并相互評判,然后由教師隨機抽點幾名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直譯。然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話總說就是第一段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用幾句話分說各段內容就是:第二段論述學習的意義,即能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第三段論述了學習的作用,即彌補不足;第四段論述了學習的方法和態度,即積累、堅持、專一。
第五步:梳理形式,回認《勸學》
首先讓學生自主梳理語言表達的形式、技巧和效果。通過梳理說說本文在表達技巧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有什么表達效果;結合具體語句,形成個性化理解。每人獨立完成后再小組交流討論。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本文最大的特色是運用比喻來使所講的觀點“學不可以已”通俗易懂,而且生動新鮮。文中所運用的比喻有三個特點,即高度生活化、比喻豐富、比喻有角度上的變化。
第六步:課堂總結,提升自我
首先讓學生自主發言,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獲或者學習啟示。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總結,繼續激勵學生學習:比喻很普通,從小學到現在我們幾乎天天都在學習它;但比喻也很獨特,從小學到現在我們學過的眾多比喻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很多。我們要增強語言意識,從本文的比喻運用中受到了新的啟發,讓自己的比喻用得更新、更活、更有個性。
我的板書設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