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6
這是五年級下冊《牧童》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情分析
五2班學生整體學習基礎較弱,有少數語數成績不平衡的學生,部分學生學習熱情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但學習方法不夠得當,勤奮度不高,有部分學生比較懶惰,家庭作業不能及時完成。就以上情況,除了學生本身的原因外,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五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轉折點,無論是課程的調整,還是身心的成長、個性特點的塑造都需要我們細心的去觀察和發現,通過掌握的材料再加以分析,以便指導我們今后工作的開展。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牧童、蓑衣、雞籠、蓮蓬”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牧童》。
3、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感知詩詞大意,并能用自己地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通過古詩詞的學習,感受同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的意思,默寫詩詞,體會童年生活的無邪和美好。
教學難點
邊讀邊想象詩中情景,感知詩詞大意,并能用自己地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要進入第二單元的學習,上課前我們先來看看單元導讀,齊讀。
2、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便是多彩的童年生活。
3、板書課題,指導書寫“牧”字,學生仿寫,指導評價。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讀完課題,想不想了解故事的內容呢?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22頁,自由朗讀古詩三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開始!
2、學生自由讀詩。
3、指名2-3個學生讀詩,指導評價。
4、會讀了嗎?我們一起來讀,全班齊讀。
5、真棒,聲音很響亮。不過,詩歌不僅要讀準確,還要讀出韻味,讀出節奏感,這樣才能幫助我們理解詩意,對嗎?
6、下面,請同學們用筆在古詩上劃出停頓來,可以邊讀邊畫。
7、指名說一說,再讀一讀。(2-3名)
三、品讀詩句
1、(師配樂讀)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忍不住想吟誦一下呢!行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指名說,其他人補充。(教師板書畫面)
3、老師的畫都根據詩意畫了嗎?
4、再讀讀詩歌,找出理由來。
5、出示第一句,“草鋪橫野六七里”,草應該是怎樣的,從哪里可以看出(六七里),你可以換個詞說說草的廣闊嗎?(無邊無際)在這里,六七里是虛指,除了廣闊,草還長得怎么樣?(“鋪”字體會到草的茂盛)
6、補充板書。
7、這么廣闊、茂密的草原,同學們都體會出來了,那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
8、齊讀這一句。
9、在這無邊無際的草地上,牧童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10、牧童就在這無邊無際的草地上,晚風吹拂著,一邊玩,一邊吹著笛子,那他的笛聲會是怎樣的?
11、指名回答。
12、晚風似乎也感受到了牧童的笛聲,想和他做游戲呢,從哪個字可以體會出來。這風大的時候,笛聲怎么樣?風小的時候,笛聲怎么樣?所以,“弄”這個動詞讓我們感受到笛聲在晚風吹拂下,時而大,時而小;時而遠,時而近。
13、課時牧童是一邊玩一邊吹著笛子的,那你想想,這笛聲還有可能是怎樣的?(體會三四聲)也許吹著吹著,就去抓蛐蛐去了,這樣邊吹邊玩,牧童的笛聲可能會是斷斷續續的。三四聲在這里還是虛指,上一句也有虛指,能否調換?
14、牧童就是這樣,一邊吹一邊玩,可調皮了,笛聲也在他的吹奏下變換著節奏。誰來讀讀這句?
15、讀到這一句,我想前兩句美妙的畫面已經呈現在同學們的眼前了,下面請同桌互相來說一說前兩句的畫面。
16、帶著理解,把前兩句連起來讀一讀,指導朗讀。
17、今天,同學們表現太好了,剛才我們通過讀詩句、想畫面、品詩眼的方法理解了前兩句,下面我們運用同樣的方法,自學后兩句。
18、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19、牧童會用怎樣的姿勢休息呢?想怎么臥就怎么臥。
20、牧童就是這樣隨心所欲的臥在草地上,在月光下,他會想些什么?他也許什么也沒想,就這樣睡著了。他的生活可真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能把他的這種感受讀出來嗎?
21、帶上這種感受,你一定能把全詩都讀好,配上美美的音樂,指名讀,齊讀。
22、是啊,如此悠然自得的生活,這是詩人所看到的牧童,可是詩人自己卻生活在亂世當中,到處都是兵荒馬亂的,為了逃避戰火,他不得不四處逃散,當他看到這樣一個牧童,他會怎樣想呢?
四、拓展延伸
1、其實,這樣描寫童年生活的詩句有很多,你有印象嗎?展示兩首。
2、小練筆:將《牧童》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板書設計:
牧童
讀詩句
想畫面
品詩眼
無憂無慮
自由自在
教學反思
詩在畫中游
——《牧童》教學反思
克拉瑪依市第十四小學 丁娟
《牧童》是一幅圖。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牧童放牧晚歸后那種安然與恬淡,自由自在與愜意的生活。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視野里的。課堂伊始,我以單元導讀開頭,將同學們帶入了第二單元的學習之中。進而通過板書課題,指導書寫“牧”字,并做以指導與評價。輕松自在的書寫中師生自然地進入本課的學習。
在整個教學中,我沒有使用過多的課件,只是緊緊圍繞讀詩句、想畫面、品詩眼這幾個學習古詩的一般過程教學。我先讓學生讀通讀順古詩,學生普遍出現前后鼻韻母音節不分,翹平舌音節不分的情況。通過教師帶讀,同桌互讀糾正,學生能流利、正確朗讀了。接著由讀到悟,在整個理解詩意,悟其情感中,我主要引導學生不斷抓住相應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詩所傳達的意境。有的同學從“鋪”字體會草的翠色欲流、生機勃勃,就像軟軟的毯子和草場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有的同學從“弄”字體會到了一種情趣和牧童頑皮與可愛;有的同學從“臥”字中體會了那種無憂無慮、充滿野趣的牧童生活,還有的學生的腦海里涌現出許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希望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在匯報的過程中,精彩紛呈,充分展示了孩子們身處情境閱讀背后的個性化理解。在閉目想象環節之后,幾個學生以不同的形式為大家講述了一個牧童晚歸休憩圖。此時學生眼中是鮮活的古代兒童的生活而不是詩句。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學生有的說牧童在欣賞大自然演奏的樂曲,有的說他在跟天上的星星聊天,學生的腦海里有無窮無盡的新奇想法。在想象中學生體會到了古代兒童生活的自由自在,野外生活的美妙、愜意。然后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心靈世界的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向往。
本節課的課后有一個小練筆的設計,讓學生把古詩的意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讓學生做到讀寫結合,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是時間比較短,學生未完成,沒時間展示,這一點有些遺憾。
整節課的教學自我感覺是比較有實效的常態課。但我還是覺得留給學生交流的時間少了,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少了。這些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引起注意。另一個值得思考的是學生課外收集了很多描寫兒童的詩歌,由于課堂展示時間有限,課下該如何指導學生交流欣賞積累。再次,我已經是有五年教齡的語文老師了,課堂上的評價語言過于單調,今后需要繼續學習進步!
在教授古詩的這條道路上,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唯有踏踏實實組織教學,才有取得進步的一刻,愿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快樂的暢游在古詩的海洋中!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