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5
這是《大自然的語言》課評稿,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最近聽了韓老師的《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感受到了韓老師獨特的教學魅力,成竹在胸的把握,沉靜的氣質,以下就從四個方面談談我的粗略認識。
一、從教學目標看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韓老師在課堂中緊緊地握住本課的教學目標,揣摩語言,增強了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對說明方法的探究提高了學生按照要求篩選信息的能力,激發了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運用科學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本堂課很好的完成了這些目標。
二、從教學程序看
本節課教學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從情境導入,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引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生動說明的語言特點,進行比較閱讀,學生自然地體味到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提高了學生對文字的感悟力。在朗讀過程中配以優美的音樂背景,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更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學生自然而然的跟著音樂朗讀,收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在對說明方法進行探究中,放手讓學生尋找說明方法,提高了學生按照要求準確提煉信息的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在對說明方法的探究前提出了具體、準確的默讀要求,這是對學生默讀習慣乃至學習習慣的培養,解決了學生平時似乎會默讀,但又不確定到底該怎樣默讀的問題。最后進行了片段作文訓練,使學生在寫作中鞏固并扎實了說明文的文體知識,在作文重要老師的知道也特別具體,使學生想寫、要寫、會寫、有的寫。成功的從怎樣閱讀說明文轉移到怎樣寫說明文,怎樣運用科學、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實實在在的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加強了學生對于說明文文體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三、從教學方法和手段看
韓老師在本課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將獲取的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真正懂得了將語文學科知識與物候知識聯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于物候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掌握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在課堂中很好的進行了思維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本科注入了新的活力,整個課件和諧統一,給人以美的享受,特別是優美的畫面導入和行云流水般的音樂背景,讓學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科學的魅力,使說明文顯得更加有聲有色。
如果要說這節課還有什么遺憾的地方,那么韓老師在授課中的板書設計有些復雜,這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用處不大。前面節奏如果再快點,作文訓練能再加強一下就更好了。作文中能夠再具體的指導學生怎樣進行生動說明,對學生的作文的點評再詳細、具體一點本節課就完美了。 簡而言之,本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是一節生成性很強的課,學生了解了物候學有關知識,強化了說明文文體和寫作知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