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5
這是《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說課稿,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拿到這篇文章我就在想,這樣一篇充滿贊美與敬仰的經(jīng)典文章,可講得內(nèi)容很多,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結(jié)合我們現(xiàn)在倡導的一課一得,我覺得我首先考慮的是這篇文章我應(yīng)該講什么,怎么講,最后學生得到什么。
分析教材:
首先分析一下教材。《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第三單元所寫的都是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們對社會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探尋他們的足跡,學習他們的精神,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分析學情
講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面對的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對于文本已經(jīng)開始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情感比較豐富,學習熱情高。教學過程中應(yīng)以學生為主,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會。這樣做也符合課標的要求,語文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目標:
據(jù)此,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作者對聞一多先生的贊美和敬重之情。
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體會抒情議論描寫在文章文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以讀為主線,設(shè)計精巧的微型對話,通過多層次的閱讀,探究課文的深刻內(nèi)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聞一多先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重、難點: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作者對聞一多先生的贊美和敬重之情。
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體會抒情議論描寫在文章文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
為了完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采用了朗讀體驗法、圈點勾畫法、問題探討法等,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期達到學生逐漸學會自主學習的目的。
學習方法:
每一節(jié)課的學習,不是單純教給學生課文的內(nèi)容,而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一課學生要鞏固圈點勾畫法,明確該標注什么樣的句子;深入體會體驗誦讀法,學會在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學會質(zhì)疑。
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以上的教學設(shè)想,我設(shè)計了5個教學步驟:1.投石激浪,引發(fā)興趣2.文本泛舟,整體感知3.尺水生波,研讀欣賞4.妙筆生花,拓展提升5.聚沙成塔,積累詞句。
下面我將這5個步驟具體說明。 投石激浪,引發(fā)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具有動力作用,興趣可以轉(zhuǎn)化為激發(fā)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推動力,所以本節(jié)課上課伊始,我將播放《七子之歌》,稚嫩的童音,豐富的情感,很快就能吸引學生的關(guān)注。然后問學生知道這首歌德創(chuàng)作者是誰嗎,由此引出聞一多,并對聞一多進行介紹,讓學生初步了解聞一多的生平事跡,激發(fā)學生的敬仰之情。 文本泛舟,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不是預(yù)習中的粗讀,而是讓學生整體地去感知課文,任何文章中的字詞句段都不是任意堆砌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邏輯法則組織起來的有機整體,各種寫作手法的運用也不是作者隨時興起信手拈來的,它們都是為中心服務(wù)的。所以整體感知課文是抓住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這樣才能綱舉目張。
這篇文章,我首先讓學生自讀,思考問題:(1)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有什么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2)文章從哪兩個方面寫聞一多先生。(3)文中哪句話最能概括聞一多先生。通過這三個問題,學生能夠把握文章的脈絡(luò)。 尺水生波,研讀欣賞 經(jīng)過整體感知學生明確了寫作的思路,但是如何表現(xiàn)中心還需要進一步的研讀。學生分組討論:(1)作者寫作為學者的聞一多,重點寫了幾件事,表現(xiàn)了他的什么品質(zhì),在文中找到依據(jù),說出理由。(2)作者寫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重點寫了幾件事,表現(xiàn)了他的什么品質(zhì),在文中找到依據(jù),說出理由。(3)說說你最喜歡的句子,用“我欣賞 因為它 美,體現(xiàn)在 ”的句式,讓學生學會完整的表達。
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找到文中的依據(jù)并說明理由的時候,要讓學生帶感情的朗讀該句,教師加以指導,通過帶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4. 妙筆生花,拓展提升
語文要培養(yǎng)終身閱讀者和負責人的表達者,沒有人天生就會表達,都有一個由不會——模仿——會的過程,語文課文是學會閱讀的范文,也是學會表達的范本,這節(jié)課,我讓學生寫一段悼詞。
5.聚沙成塔,積累詞句。
這是一項常規(guī)作業(yè),讓學生積累美詞佳句,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過程,不當?shù)牡胤秸堅u委老師批評指正。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