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4
這是《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設計及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喜愛的語句,背誦第七自然段;
2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讀書樂趣,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3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明觀點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的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復讀書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反復讀書的方法,受到的啟示。
一、導入
1.繼續學習第三課。
2.聽寫生詞
3.回顧、整理補充批注
二、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預設統領全文的問題:作者為什么要以一本書為自己旅行的伴侶呢?你反復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嗎?
文中的關鍵句段: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
“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再充分說說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發表不同的見解。)
齊讀第6自然段,聯系上下文說說“新東西”指的是什么.
匯報交流“為什么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指名讀有關的句子。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這里把書比作了朋友,每次見到朋友,感覺都是不一樣。特別是“真想不到你懂這個!”好像是又對朋友發現有了一個的發現,這個發現非常的意外,叫人驚訝。
你對朋友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指名說)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這句把看書比作是回家一樣,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還會有新的發現。
指導感情朗讀。
課件出示三個反問句
讀了這三句話你發現了什么?(都是反問句)
給他換一個說法。(指名說)
從三個反問句中你體會到什么了?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小結:讀書也是這樣,不管你看過多少遍,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東西。你有這樣的感受嗎?交流。
過渡語:就因為這樣,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
匯報交流怎樣一遍又一遍的讀?齊讀第七自然段。作者這樣一遍又一遍的讀書方法,劃出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嗎?全班交流。從中你學到了什么?
過渡語:這一趟下來,都可以把書讀上一百遍,最終能背誦下來。
匯報交流“為什么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這句話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書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為什么這樣比喻?你還能把書比做什么?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杯耐人尋味的綠茶,也是一盞陳年的佳釀。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段最難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邊一段喜愛的小曲。)
補充積累:
正是這些貼切的比喻,充分地表達出作者的愛書之情,讀書之法。其實關于書的比喻有很多,高爾基也曾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你讀過這樣的句子嗎?或者結合你自己的體驗,也試著來說一說這樣的句子。
學生展示自己的積累和收集的資料。
三、閱讀欣賞
在領悟表達方法的過程中,將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復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將自己的感受融入進去。
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拓展練習
閱讀名人讀書的故事,積累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
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來閱讀書。
五、課堂小結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每讀一遍書,我們都會收獲與上一次不同的體驗,尋找到新的發現。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同學們,我們平時也讀了很多的書,你有什么好的讀書經驗,或者聽了作者的讀書體會,你有什么啟發?和大家談一談。
學生總結自己的讀書心得和經驗,或從作者的介紹中總結收獲。
我們平時總是更在意讀書的數量,大部分書都只是讀過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獵,大都不求甚解。現在我們再把以前讀過的書拿出來讀一讀,按照作者的讀書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體會,及時做好記錄,到時我們一起來交流。
《走遍天下書為侶》說課稿
一、說教材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一組課文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包括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本組課文是以“我愛讀書”為專題的,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能使學生感受到書能讓生活變得輕松而舒適,讓人生變得充實而智慧。
品讀課文,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一個人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在蒼茫的大海上以書為侶,享受著閱讀的樂趣。面對漫長而孤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帶一本書上路。書如友,書似家,每讀一遍都像故地重游,會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復地讀一本喜愛的書,像與一個朋友同船而行。
編者意圖
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高年級的教學要求是“能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領會有內涵的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見解。”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走遍天書為侶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對書的熱愛,并受到啟發;二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明觀點的,他的說明方法及表達方式,體會假設、設問、反問、比喻等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三是進一步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喜愛的語句,背誦第七自然段;
2.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讀書樂趣,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3.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明觀點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讀書方法;
2.逐步培養學生“以書為友”的習慣。
難點:
1.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發;
2.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體會文章的表達手法。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剛剛跨入高段學習的時期,理解力、觀察分析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正快速發展,加強對學生理解力、觀察分析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說教法
1.信息收集法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應“初步具有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我會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搜集讀書名言和讀書方法,培養他們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從搜集到的信息中提取有益于自身學習的知識的能力。
2.自學指導法
通過讓學生自主讀書,在讀中學習作者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同時,我也會適時地對學生讀書加以指導,引導他們對自己在讀書中的方法產生思考。
四、說學法
1.聯系生活法
“語文的學習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新課標點明了學習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的整合。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的教學中,必須要讓學生聯系實際,從自身經驗出發,感受課文內容。我會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讀書實際,談論應該怎樣讀書,認識到只有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才會有所收益。
2.合作探究法
新課標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因此,課中應組織討論本課的重難點問題,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促使教育目標的順利達成。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繼續學習第三課。
2.聽寫生詞
3.回顧、整理補充批注
二、精讀課文,交流感受。
1.解決問題一
重點理解句子:(1)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2)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3)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讓學生品讀語句,體會作者把書比作伴侶的忠誠,把書比作朋友的親密,把書比作家的溫馨,把書比作對故地的依戀。然后,讓學生把這三個句子連起來,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比喻的精妙,感受作者對書的熱愛,同時也明白作者選擇書作為伴侶的原因。
2.解決問題二 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讀書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示?
(1)學生會很快把注意集中到第七自然段,提示:首先我會干什么?引導學生用簡單的幾個字概括 內容思考
(2)接下來作者還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學生小組討論,簡單概括。
(3) 聯系自己的讀書世紀說說讀完這段后的收獲。
3.回顧全文,作者除了運用精妙的比喻表達了自己對閱讀的喜愛外,在寫作上還有那些高明之處呢?自由交流。(邊說邊讀一讀相關語句。)
(1)分析作者用“假設”貫穿全文,表達情感的手法。指名讓學生朗讀課文中相應得句子和段落,指導感受交流。
(2) 設問
(3)分析本文“反問”的修辭手法。首先,我會讓學生找出語段:
【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了吧?】
讓學生說出該語句的言外之意,與書每一次新的接觸都讓作者愛書的情感更進一層。然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了解體會反問的語氣。
(4)列舉
三、拓展學習
1.作者對書、對讀書的熱愛從文章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來。古今中外那么多愛書之人,他們總結出了許多有關讀書的至理名言,誰愿意來說說?
2.老師也準備了一個有關讀書的詩歌,咱們來欣賞一下吧。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加深學生對讀書的熱愛。〗
六、說反思
1.最急需做的是引導學生樹立自信,由不說到說,再由說到會說。只有學生敢于張嘴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老師才能適時點拔引導他們去深入地感悟文本,學生不說,一切都無從談起。
2.下大力氣培養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透過語言文字感悟的能力、朗讀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