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4
這是《黃生借書說》備課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原文】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為一說,使與書俱。
【注釋】
①選自《小倉山房文集》。②生:古時對讀書人的通稱。③授:交給,交付。④子:對人的尊稱,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您”。⑤七略四庫,天子之書:七略四庫是天子的書。西漢末學者劉向整理校訂內府藏書。劉向的兒子劉歆(xīn)繼續做這個工作,寫成《七略》。唐朝,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的藏書,有經、史、子、集四庫。這里七略四庫都指內府藏書。⑥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那汗牛塞屋的是富貴人家的藏書。這里說富貴人家藏書很多,搬運起來就累得牛馬流汗,放置在家里就塞滿屋子。汗,動詞,使……流汗。⑦祖父:祖父和父親。“祖父”相對“子孫”說。⑧棄者:丟棄的情況。⑨無論:不須說,不用說,不必說。⑩然:這樣。(11)夫(fú)人:那人。指向別人借書的人。(12)強(qiǎng):勉強。(13)惴惴(zhuì):憂懼的樣子。(14)摩玩:摩挲(suō)玩弄,撫弄。(15)業:業已、已經。(16)高束:捆扎起來放在高處。束,捆,扎。(17)庋(guǐ):擱起來。(18)姑:姑且,且。(19)俟(sì):等待。(20)異日:日后,將來。(21)爾:而已。(22)難致:難以得到。(23)與:給。(24)形諸夢:形之于夢。在夢中現出那種情形。形,動詞,現出。諸,等于“之于”。(25)切:迫切。(26)如是:這樣。(27)故有所覽輒省(xǐng)記:(因為迫切地要讀書,又得不到書。)所以看過的就記在心里。省,明白。(28)通籍:出仕,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屬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說“通籍”。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語。籍,民籍。通,動詞,表示從民籍到仕宦的提升。(29)俸:俸祿,官吏的薪水。(30)落落:堆積的樣子。(31)索?(yín):白魚,指書里的蠢蟲。(32)灰絲:指蟲絲。(33)卷(juàn)軸:書冊。古代還沒有線裝書的時期,書的形式是橫幅長卷,有軸以便卷起來。后世沿用“卷軸”稱書冊。(34)少時:年輕時。(35)歲月:指時間。(36)類:似、像。(37)公:動詞,同別人共用。(38)吝:吝嗇。(39)歸:還。(40)為一說,使與書俱:作一篇說,讓(它)同(出借)的書一起(交給黃生)。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現人才,獎掖后進,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余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歷作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追求,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相結合,創作出佳品,認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發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后天也”。主張文學應該進化,應有時代特色,反對宗唐宗宋。他譏諷神韻派是“貧賤驕人”,格調派是“木偶演戲”,肌理派是“開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兒搬家”。他也反對沈德潛的“溫柔敦厚”說,認為“孔子論詩可信者,‘興觀群怨’ 也;不可信者,‘溫柔敦厚’也”。主張駢文和散文并重,認為駢文與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與奇一樣不可偏廢,二者同源而異流,它們的關系是雙峰并峙,兩水分流。詩歌清新雋永,流轉自如。寫景詩飄逸玲瓏。
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文學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沖擊作用。另外,他強調駢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會內容,有些詩趨向艷俗,不免淺薄甚至浮滑。
江蘇古籍出版社巳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譯文】
年輕人黃允修來借書。我把書借給他,并告訴他說:
“書要不是借來的就不會好好地讀啊。你沒有聽說過(那些)收藏書籍的人的事嗎?《七略》《四庫》,是皇帝的藏書,但是(自古以來)皇帝肯(認真)讀書的有幾個呢?搬運時使牛馬累得出汗,拖回來就堆滿屋子,這是富貴人家的藏書,但是富貴之家的人能(認真)讀書的(又)有幾個?其余像祖輩、父輩積藏許多書而兒子、孫子丟棄掉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不只是書籍是這樣,世間的事物都是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而是勉強借了來的,必定擔心人家催著要,就忐忑(tǎntè)不安地摩挲撫摸不止,(心里)說:‘今天存放在我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見到它了。’如果已經被我所擁有,必定(會)捆起來放在高處,擱起來藏著,說‘姑且等改日再看吧’,這樣說罷了。”
“我小時候愛好讀書,(但)家里窮,很難得到書讀。有個姓張的人家,藏書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給我,回來以后我夢中還出現向他借書的情形。那種迫切求書的心情,竟然達到這樣的程度。因此,只要看過的書就認真地去領會,牢牢地記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到處都堆放滿了。(由于長期不翻閱,)以至白色的蠹蟲和蟲絲,時常沾滿書本。這樣一來我才慨嘆借來的書看得是多么用心專一,并且感嘆少年的時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黃的年輕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也像我從前一樣;只是我慷慨借書給人和那姓張的吝惜自己的書,舍不得借給人,這一點好像不大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實在倒霉而碰上姓張的呢,還是黃生實在幸運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書的)幸運和(借不到書的)不幸,那么他讀書一定很專心,而他還書也一定會很快。
寫了這一篇借書說,把它和書一起(交給黃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