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2
這是《康定情歌》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60年前,蘇州籍的大學生,亦是為解放蘇州做過情報工作的地下工作者,李蘇杰(蘇有朋飾),帶著無限高昂的革命熱情隨一支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開進川西,修建川藏公路,為解放西藏的軍事行動做開路先鋒。
在康定,李蘇杰遇到了尚為女奴的藏族女孩達娃(居文沛飾),他們相遇的地點在一條湍急的大河邊,骯臟、破爛、營養不良的達娃,拖著那條從5歲起就戴著的鐵鐐亦步亦趨地跟在頭人夫婦身后,她戴鐵鐐的一雙腳被磨得鮮血淋漓,慘不忍睹――其實,就是沒有后面的電影情節,只看這個有著一雙美麗的大眼睛的藏族女孩的那一雙可憐的雙腳,包括李蘇杰和觀眾在內的任何人都會為之心疼,這種心疼,還不只緣于人與人之間簡單直接的同情心,亦緣于這雙鮮血淋漓的雙腳其實代表了60年前仍然保留農奴制的藏區的農奴們極度悲慘的生活狀況。
《康定情歌》的化妝師,有一雙可以將千年農奴制畫在一雙腳上的精彩的雙手,所以,這樣一雙腳,加上居文沛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勾起的同情心似山洪爆發,不可收拾。
隨軍大學生,用對落水頭人的舍命營救,為天生女奴達娃贖回了自由身,接著,是李蘇杰高高舉起斧頭斫斷達娃的腳鐐的鏡頭,那本是一個過程化的動作,卻被導演江平處理成一個大仰角的夸張畫面,李蘇杰砸爛農奴鎖鏈的斧頭帶著刺耳的轟鳴沖擊著觀眾的體驗,你都不知道為什么會在這樣刺耳的切金斷石聲里,自己會雙淚如雨,滾滾而下。
那是歷史啊,是對千年藏區農奴制下無數農奴們的悲慘命運啊。
其實,這才是電影開始不到10分鐘,甚至鏡頭里的主角們我們還不知道名字,我的眼淚是為當年悲慘生活于藏區的百萬農奴們而流的。
之后,大學生李蘇杰與藏族女孩達娃之后在短暫的川藏公路修建過程中發生了一段美好單純的愛情,其實,那個年代,在解放軍進入藏區之后,如李蘇杰和達娃這樣的愛情,并非個例,而是普遍,《康定情歌》表現的橫亙60年的這個天長地久的故事其實是創作者從當年許許多多入藏解放軍士兵們的真實故事里提煉出來的,而且,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退伍回到內地之后,為了遺落藏區的愛人,終身不婚――這也是為什么導演一定要“讓”男主角李蘇杰終身不婚的原因。
但,60年后,80歲的達娃,在85歲的李蘇杰尋見她的前10天,終于等不到自己的愛人離開了人世,天人永隔之愛之錯落,又讓人潸然淚下。
畫面里,達娃那雙顧盼生輝的大眼睛,或者也不全是現實的,而更是種穿越歷史和現實的生動回憶,是當年那些為了遺落藏區的愛情面終身不婚的士兵們的共同記憶。
60年來,在李蘇杰和達娃身上,各自發生了許多許多故事,也都有著他們各自的不得已,這樣和那樣的不得已讓他們60年間未再相見,其實,這些的不得已,也正是60年來中國人生活的一種寫照,何止李蘇杰和達娃這一對命運如此?
雖然它以一首民歌做名字,但并沒有被拍成一部西部歌舞風光片。
雖然許多渠道都把它歸入主旋律之列,但它并沒有刻意做什么大道理的說教。
雖然它從頭到尾都是在講愛情,是一舊一新一兩個愛情故事的前續后傳,但它并沒有煽情和矯情。
《康定情歌》故事的感人之處在于它雖然是許多真實故事的提煉,但并沒有刻意將故事內容復雜化,而是讓它更接近生活內容本身,故事就簡而去繁,真情而不矯情,這就像如居文沛、愛新覺羅·啟星等幾個美女演員在片中的形象,有造型無化妝,這可能是我所見過的電影電視劇里最為接近生活化的藏族女孩形象,強烈的紫外線和特別的生活習慣給她們留下飽滿的高原紅,但因了人物個性和人物故事的成功,觀眾卻對這些在常人眼里骯臟而丑陋的少女身上看到她們的純凈和善良,正如電影中李蘇杰對達娃的贊美:干凈的靈魂和善良的品質才是最值錢的。
電影情節的干凈和善良其實也成為這部電影最值錢之處。
其實,作為一部兼顧表現60年以來藏區人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少數民族電影,《康定情歌》在藝術品質的深處,還埋藏著高明的政治用意,而這樣的用意居然也被新一代年輕人的愛情故事所寓示:
李蘇杰的(義)外孫女婷婷(袁霆飾)在隨外公重訪康定的過程里愛上了康巴漢子、達娃的(義)孫子扎西(蒲巴甲飾),但電影并沒有讓他們重復60年前老一輩人天人永別的故事,扎西選擇留在了康定,選擇了青梅竹馬的藏族女孩梅朵(愛新覺羅·啟星飾)。
甚至,電影至最后,婷婷在機場大廳與手捧哈達前來送行的扎西和梅朵擁抱在一起的畫面都是有深刻用意的,雖然60年間李蘇杰和達娃的悲劇愛情充滿了天長地久的崇高感,但那畢竟是悲劇,對當下來說,除了讓觀眾可以體驗到這出人間悲劇之美,又回避了另一出悲劇的發生;60年前,李蘇杰帶走了達娃的心,這或許可以作為那個時代特殊政治內容的遺憾影射,60年后,婷婷帶給了扎西愛情,卻一樣留下了自己的心,又是眼前更具包容性共生性的政治含義的巧妙比喻。
為《康定情歌》的這一筆,都不得不叫一聲: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