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2
這是《二泉映月》第1課時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1、學會7個生字,和9個二類字。
2、學習文中優美的四字詞語,理清課文層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整體感知課文,初步感知阿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語,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難點:整體感知課文,初步感知阿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教具:四字詞語卡片,紐扣磁石
教學過程: 直接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二泉映月》。請伸出手與老師一起書寫課題。“二泉映月”既是課文的題目又是一首世界名曲的曲名。 簡介阿炳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世界名曲是誰創作的嗎?(阿炳)
你對阿炳了解多少,能與大家分享一下嗎?
1)、指名回答。
2)、教師補充:
阿炳,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他的一生充滿了艱辛與苦難,幼年喪母,由本家的嬸嬸撫養,他的父親是當時無錫洞虛宮雷尊殿的當家道士,也就是文中他稱作師父的人。8歲時跟師父進入雷尊殿讀了3年私塾,10歲學習擊鼓,12歲開始學習吹笛子,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17正式參加道教音樂吹奏,18歲被無錫道教界譽為吹奏能手。(同學們,阿炳很厲害吧,可是不幸卻接踵而至)21歲喪父,后因交友不慎,染上惡習,35歲時雙目先后失明,為了生活他不得不背起琵琶,操起胡琴,走上街頭賣藝為生。他的一生刻苦鉆研道教音樂,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創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名曲。 聽完老師的介紹,阿炳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過渡:從你們的回答聲中老師聽出了你們對阿炳的敬佩之情。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請同學們帶著對阿炳的敬佩之情,借助課后生字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音:倔強jué jiàng 不能讀成juèjiàng
3、對于五年級同學來說獨立識字的能力已經提高了,這篇課文后面有7個生字,通過預習和讀課文你最想提醒大家注意哪個生字的書寫?比如:“傾”提醒大家注意中間是豎提不要寫成豎彎鉤。“享”字下面是“子”不是“了”。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同學們,我們掃清了生字障礙,文中還有許多優美的四字詞語,請你瀏覽課文找一找,畫一畫,與同學交流。
2、學生交流匯報
樹木蔥蘢 藤蘿搖曳 月光似水 靜影沉璧
雙目失明 賣藝度日 向往光明 坎坷經歷
委婉連綿 升騰跌宕 舒緩起伏 恬靜激蕩 同學們,你們發現這些優美的詞語很有規律比如:樹木蔥蘢是描寫什么的?(景色)請你以這種方式把文中的四字詞語歸類。教師相機板書卡片并注明分類。 其實這些詞語就是課文的脈絡層次,你能就景色,經歷,樂曲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嗎? 學生劃分匯報:
第一段:(1-2)師父告訴阿炳等長大了就能聽懂二泉的聲音。
第二段:阿炳的坎坷經歷。
第三段:樂曲的豐富內涵。
學生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點撥。
5、你覺得課文的哪些語句很優美,然后美美的讀一讀。
總結:這節課我們在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了生字,詞語,整體感知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層次。初步了解了民間音樂家阿炳的一生充滿了艱辛與苦難,他是一個敢于同命運抗爭的人。 作業 1、積累優美的四字詞語。
2、繼續預習課文:阿炳有怎樣的坎坷經歷?這首名曲是如何創作的?又有怎樣豐富的內涵?請繼續預習課文,為下節課做準備。
板書:
樹木蔥蘢藤蘿搖曳月光似水 靜影沉璧(景色)
雙目失明賣藝度日 向往光明 坎坷經歷(經歷)
委婉連綿升騰跌宕 舒緩起伏 恬靜激蕩(曲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