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1
這是《理發師》課題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說起理發師,總是讓我想起李大齊的廣告,這個男人因為周迅這個女人突然知名起來。看來理發師是個未來的理想職業。
陳逸飛的遺作《理發師》好象強化了我以上的印象,仿佛一個技藝高超的理發師,靈巧而善解人意的雙手,加上憂郁的眼神,便可以獲得驚心動魄的愛情。也許任何有獨門手藝的人均有這種機會,男妓好象可以,至少我看過理查基爾的類似電影,不知道廚師怎么樣。
類似的片子包括《滾滾紅塵》,描寫絕望的感情,每次我看完,均覺得有些難受。
為什么只有絕望的戀情,生離死別,無望的守侯才顯得深刻而永恒?
這類故事總是放在跌宕起伏的社會大動蕩時期,人的命運渺小卑微,那無法抗拒的歷史車輪,從每個人弱小的身軀上滑過,只留下絕望無助的眼神。到最后總是歸于無言、沉默,以及無盡的思念和回憶。
我們生存的時代怎樣,其實社會深層次的變革也是非常大的,電影《孔雀》表現的就是我們生存時代的心靈動蕩。
《理發師》中他和她最后還是相見了,好象是在新疆或者青海的某個雪山腳下荒蕪的農場見面了,這個結局好象還是很理想化的。比起《滾滾紅塵》來說要完美很多了。《滾滾紅塵》的最后,在北方冬天茫茫的雪原里,男主人公絕望地尋找逝去的愛人的時候,時間好象也停止了,讓我感受到的只是心靈的終結。
但我更喜歡《滾滾紅塵》的結局,因為,這是人間的常態,絕望的感情不需要一個理想化的相聚,殘缺的美更驚世駭俗,更給人深刻的記憶,雖然這讓人心靈長久不能平靜。
為什么只有得不到的東西,才顯得格外珍貴和完美?
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我也無法去解釋。至少,如果很容易得到的東西,就沒有辦法有《理發師》的故事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