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7
這是《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爬山虎的腳的顏色、形狀和生長部位。
2.能力目標
重點理解爬山虎的腳是怎么樣一腳一腳爬上墻的。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細致觀察和口語表達的能力,結合發展學生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2.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腳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準備:
文字教材、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方法:
創設審美情景,感受祖國文字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設問激趣,整體感知。
出示實物,引入:認識這種植物嗎?對,它叫爬山虎。你們知道它什么特點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看來你真是個會觀察的孩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7課《爬山虎的腳》看看葉圣陶爺爺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樣爬墻的這一幅美麗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的。
二、理清條理,扶放結合。
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結合以下四種學習方法自學:
1.整體感知:學生的自學(1)問答法(2)提問法(3)朗讀法(4)畫圖法
2.理清條理:匯報學習情況,師給予適當地點撥。
3.課件出示:指導朗讀,重視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
三、結合課件,披文入情。
直奔重點,播放課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1.把握整體:學生快速跳讀,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2.深入部分:你認為這部分描寫中那些語句寫得好,好在哪兒?找出有關詞句。
3.課件演示:動畫感受,讓語言的描述升華為形象的感性認識。
4.指導朗讀: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墻,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四、指導學法,領悟爬山虎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
1.總結學法:針對課堂上相關學法加于小結。
2.指導自學:這一段描寫哪幾種情況下的爬山虎的腳?找詞句來分析,用學習上一部分的方法來學習這一部分。
3.匯報自學:理順條理的基礎上完成對黑板板書的補充。
4.教師小結:結合課件,指導體會作者的喜歡、愉快的心情。
五、總結評價延伸課外。
1.編兒歌或謎語。
生暢所欲言。
A 小小葉兒多又多 B 爬山虎呀真厲害 C 是虎不是虎
春風吹來會跳舞 高樓大廈任你爬 有腳只會爬
幾根細絲長莖上 不怕高來不怕累緊貼墻上綠
使你疑是小蛟龍 勇往直前不退縮 離墻便枯死
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1)生上臺展示(通過簡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培養表達能力)
(2)教師綜合性評價。(結合觀察方法、寫作運用幾方面來談)
3.總結評價后布置作業。
(1)按描寫爬山虎的腳的方法展開想象寫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關動物、植物為適應周圍的生活需要而進行的相關的生理調節。
(沙漠中的駱駝、仙人掌;貓的腳墊等等)
(2)課堂所得,課后的采集編繪成小報或設置展覽角組織學生瀏覽。
(結合愛科學、學科學的思想教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