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7
這是《數星星的孩子》第二課時教案及反思案例,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思想
1、本文為一篇精讀課文,課時設計為兩課時,所以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注重把握重難點和知識點的分配學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融入角色,讀與悟相結合,抓住教材所能挖掘的知識呈現在課堂上。
2、課堂注重朗讀感悟:讀中悟、悟中讀;注重自主合作探究、注重課堂效率。 教材分析 《數星星的孩子》講的是張衡從小愛好天文,具有認真刻苦鉆研的精神品質,長大后成為著名天文學家的故事。前四自然段寫張衡如何愛好天文、細心觀察,第五自然段講張衡長大后,刻苦鉆研,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學習課文,通過朗讀、分析、感悟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入角色,體會其中的故事情趣和蘊含的道理;并學習張衡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學情分析 本文為一篇故事情趣濃烈的精讀課文,在把握二年級學生所擁有的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前提下,通過課文引導分析、朗讀感悟、角色扮演等方式,著力引導學生在體會故事情趣的基礎上,更深一層地去體會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目標 分角色有情感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情趣和蘊含的道理。 學習張衡從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分角色有情感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情趣和蘊含的道理。
難點:
學習張衡從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教法 朗讀感悟法、啟發(fā)式教學法、比較教學法 學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情感體驗法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 回顧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了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叫:
生:張衡。
師:張衡是一個什么人啊?
生:天文學家。
(隨機板書:張衡————天文學家)
師:他是怎樣成為天文學家的?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一下嗎?
生:刻苦鉆研。
師:“刻苦鉆研”是什么意思?
生:不怕吃苦、很努力地去觀察、深入研究。
深度課文: (一)師:我們知道張衡是個天文學家,那他像我們這么小的時候,他在干嘛呢?
生:數星星。
師:有一天晚上,他靠著奶奶又在干嘛了?
生:數星星。
師:他是怎么數的?
讀:“一個孩子........幾百顆。”
師:我們先觀察一下他的神情。(隨機出示課本插圖。)
生1:目不轉睛、認真.........
生2:他好像看到了自己最喜愛的東西一樣。
師:對的,他像是看到了自己最喜愛的,如獲珍寶一樣目不轉睛地看著。而且他的手是怎樣的?
生:指著天空的星星。
師:你覺得這天晚上的天空怎樣?
生:美。
師:你從哪里看出?
生:“晚上,.......碧玉盤里。”
讀這句話。
師:你為什么覺得這句話描繪的天空很美?
生:因為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珍珠。
師:還有什么比作什么?
生:天空比作碧玉盤。
師:對啊!滿天的星星像珍珠一樣撒在一個巨大的碧玉盤里,該有多美啊!
(我們一邊想象,并帶著動作去朗讀一下這句話吧!)
師:聽到同學們的感情朗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個美麗的星空。我們試著背這句話給同桌聽好不好。
(二)師:這時候,旁邊的奶奶說話了,先觀察一下奶奶的神情,是怎樣的?(隨機出示插圖)
生:慈祥、和藹。
師:她笑著說,說了什么呢?誰能用慈祥的語氣讀一下奶奶的話?
指名朗讀。
師:張衡又是怎樣跟奶奶說的?他為什么數得清?
生:因為他覺得星星之間的距離是不變的。
師:他為什么能看到星星之間的距離是不變的?
生:因為他看了好久。
師:是啊!他看了好久,而且不知反反復復看了多少次呢?從這里可以看出張衡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認真、細心的孩子。
咦,張衡的奶奶的對話引來了誰? 生:爺爺。
師:爺爺又說了什么?用橫線劃出來。
把爺爺說說的話讀一遍:(齊讀、小組讀、男女對讀)
師:你從爺爺的話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北斗七星、北極星。
師:什么叫北斗七星、什么叫北極星?用波浪線劃出來。
師:為什么叫北斗七星呢?(出示北斗七星、北極星圖片。)
生1:因為他們是連在一起的。
生2:他們連起來像一把勺子。(師結合圖片引導。)
師:那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生:北斗七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
師:對的,北斗七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北極星的北斗七星的運行規(guī)律。
生:北斗七星有七顆星,連起來像一把勺子,勺口對著的那顆最亮的星就是北極星,北斗七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
師:聽完爺爺的話,張衡馬上認為爺爺的話是對的嗎?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生:“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
師:這里可以看出張衡對于爺爺的話半信半疑啊。他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
“幾次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他起來看了好多次。
師:你覺得他是怎么觀察的?會想些什么呢?
生:可能一邊觀察一邊想爺爺的話。
師:真棒!他可能一邊觀察一邊思考。觀察、思考,觀察、思考........
管不得他能成為天文學家。那我們該怎樣做呢?
生:做事要認真觀察、懂得思考。
角色扮演、深入體會 出示并強調朗讀要求:1、有感情(明確角色的情感、語氣:奶奶:慈祥;張衡:天真、執(zhí)著;爺爺:認真、細心);
2、配上動作。 小組內角色扮演朗讀: 組內進行互相評價,選出最佳表演者。 選同學上臺表演。 指名評價上臺表演者(好在哪里;建議是什么。) 師引導、總結。 課堂小結:我們平時做事情也要像張衡一樣,學會觀察、認真觀察,不怕吃苦、有恒心地去做。你們以后也可能成為科學家! 作業(yè): 寫一下你觀察夜空時的感受;把你的感受分享給別人。
板書設計
數星星的孩子
從小愛好
張衡——————天文學家
刻苦鉆研
教學反思 課前準備: 對于課文目標的整體把握不夠,缺乏明確的板塊與方向,導致設計上有出現串講的現象和環(huán)節(jié)。后來經過和導師討論與吸取建議得以改善。 沒有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插圖是文本外的另一種語言,課文的插圖是輔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直觀的材料,利用得好,便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地去理解課文,去體會情感。 對于文本不夠熟悉,探究不夠深入,對于教材資源的挖掘不夠全面。如:“張衡幾次起來看星星。”除了說明他幾次起來看星星、反復看、看得很認真以外,還有讓學生體悟當時張衡“觀察、思考,觀察、思考..........”的情境,讓學生自己領悟其中的道理,進而促進滲透教學。 課堂落實: (一)朗讀上:
1、欣賞句子:“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時,引導朗讀不到位,應讓學生邊朗讀、邊做動作、邊想象當時的情境,并且朗讀成誦。
2、引導學生用“慈祥”的語氣朗讀奶奶的話時,朗讀得不夠多,只叫了一兩個同學讀,而沒有叫人多評價,并且改進朗讀;朗讀形式不夠多,個人讀之后還可以小組讀、齊讀等。
3、引導朗讀張衡說的話時,沒有讓學生體會明確“天真、執(zhí)著”的語氣來讀,而且只讀了一遍,朗讀不夠多。
(二)環(huán)節(jié)、內容上: 一些環(huán)節(jié)沒有落實,如:張衡對奶奶說的話中,沒有引導學生體會張衡為什么能數得清,進而引導學生知道張衡是經常數星星,經常研究它們之間的距離,不知數過多少次、總結過多少次才得出這個結論呢!最后便可以讓學生自己明白張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了。 在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中,有個缺點就是怕時間不夠而沒有先讓學生先在小組里面進行角色扮演,然后再從小組中選出代表去上臺表演。在表演完之后老師急于對學生的一些方面給予評價,這樣可能會影響其他學生對于表演者的評價。 個別幻燈片出現的時機不好。如課本的插圖出現得太早,讓學生失去了聯(lián)想的空間。 內容上的一個失誤,就是引導學生說修辭手法時,就是把“把星星比作珍珠”說成“把星星比喻成珍珠”,而且沒有說“把天空比作碧玉盤”。 各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安排上不夠嚴謹,導致后面有拖時間的現象。
幼兒園學習網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