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5
這是《邊城》教學設計及板書,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設想:
蘇教版必修二節選了《邊城》的第三至第六部分,在節選中主要展現的是“翠翠”生活的茶峒的環境;翠翠與儺送的初次見面;翠翠見面后的心理變化;爺爺為翠翠婚事的著急。
專題的要求是“永遠新的舊故事”,圍繞專題的要求,《學科指導意見》列出了教學目標:“從自然、社會和風俗習慣等方面鑒賞小說《邊城(節選)》的美感”“ 體會沈從文對邊城的風景美、風俗美與人情美所作的理想化的表現”。
為了達成這種要求,《學科指導意見》中教學建議:“環境美(風景美、風俗美和人情美)的鑒賞是《邊城(節選)》的教學重點。可通過天朗、風輕、水清的環境描寫體會湘西山城安靜活潑、生機盎然的風景美,通過月夜對歌、龍舟競渡,端午捉鴨、中秋舞龍耍獅等風俗畫筆體會湘西的風俗美,通過單純善良、原始可愛的老船夫、翠翠、儺送等人物形象體會《邊城(節選)》的人情美”
我們分析發現,如果我們按照《學科指導意見》中的教學建議去實施教學,實際上是達不成教學目標的。學生和我們一樣,在閱讀《邊城》的文本時,可以體會到風景美和人情美,但這種美并不是簡單地通過教師的引導,通過幾個句子的讀讀就可以感受得到的,或者說我們平常所做的解讀教學(通過朗讀來體會風景美,通過人物形象分析體會人情美)是無效的,學生并不能被感動。我在想,《邊城》之所以被人一遍遍的咂摸,一定有它深層的原因。那么如何能體會到這種“美感”呢?或者說,這種美感表現在哪里?本設計我對文章作了自己的解讀,我覺得《邊城》的“美感”在于一種“隱喻之美”。這種“隱喻之美”表現在“風俗美”“人情美”中,沈從文正是有了這種“隱喻之美”的運用,才有了“流芳百世”的可能,為了更好地傳達這種“隱喻之美”我借用本節選“情竇初開”的情節來突破貫穿全文。爺孫之間的親情則舍去不教,作為補充作業。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沈從文的邊城中的風俗美、人情美。
2、能了解翠翠的“情竇初開”跟作者的環境描寫、人物的選擇和描繪有關。
3、理解邊城所展現的表現“人性之美”的“隱喻之美”在小說中的獨特表現
(二)教學難點:文章是如何去展現“人性之美”的
(三)教學過程:
導入。旅游叫“翠翠”故事引入。一部邊城養活了整個鳳凰古城,“美”與“愛”是主題。(板書 美 愛) 了解故事梗概,了解故事背景。 師:說了什么故事?
待生說后一起讀注解。
師:故事很美吧?可這個故事讓沈從文飽受了批評,在民族危機的關頭,美化了社會,作品被批為“是一部遠離階級斗爭的作品”作者被稱為“在角落里獨自做著美夢的小資產階級”
師:看注解,本文是那一句話? 情竇初開(板書)
描寫到“情竇初開”的小說有千千萬萬,我們卻為什么被沈從文的《邊城》感動呢?今天我們就試著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我想問同學們:“情竇初開”一般要跟什么有關系?
(年齡、地點、對象、環境)
(教師提示獲總結:可以用這句話來表示“在合適的年齡,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間,碰見合適的人”)
了解邊城的環境 ▲合適的地點
師:合適的年齡就不要說了,合適的地方。我們來看一下為翠翠和儺送種下情苗的是一個怎么樣的地方?是怎樣的一種愛情土壤? 自然環境 (本選文沒多去寫,但我們可以看到那邊的一些景物“吊腳樓”“碼頭”“山”“小城鎮”)——板書 風景美 人文環境
讀P125頁 體會風俗美——板書 風俗美
師總結:這種環境就是翠翠生活的背景。也是她愛情產生的地方。
問: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說,其他的環境(如革命年代戰火紛飛的戰場)也是可以產生這種愛情的土壤的,但沈從文為什么把人物置于這種怎么美的環境中呢?是不是他有特殊的目的?
師:沈從文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說過:美,是我一直在意的,如果愛能在美中產生而不是通過刻意的安排來展現,則會顯得更符合人的本性。
▲合適的時間:
師:為什么在三大節日中,沈從文只選擇了端午節?而不選擇“中秋”和“過年”?
(學生答不出來,引導端午都安排什么節目?端午是“競爭”展現“男性之美”的重要節日;引導學生讀P127頁,了解那是湘西的一個重要的節日——戀愛季節)
讀課后練習中美 金介甫的評語來體會 秋天不但是收獲的季節,也是結婚的季節。翠翠的感情成熟時靠一年一度的端陽劃龍船來顯示,端午節劃龍船人人競爭,令人想起古代的楚國,沈從文用這個來描繪翠翠的愛情覺醒。但與歷史上的屈原毫無關系,他們把這個節日桶中國西南青年人的戀愛求偶季節聯系起來,雖然他寫的是當地人和自然的特殊風俗,但沈把自然加以人格化的寫法,使得他的作品完全具有中國氣派,沒有一點西方的色彩。
總結:如詩如畫的湘西,深深地打動了人,展現的是一種人格化了的自然人性之美。這種美主要表現在端午節上的展現“男性之美”,這種“男性之美”描寫為打動少女的心扉,提供了一種“隱喻”這種獨特的小說的隱喻美感(板書隱喻之美),吸引千千萬萬的讀者每年都到邊城朝拜。這就是沈從文小說獨特的魅力,別人所沒有的東西。 了解儺送(分析見面的片段) ▲合適的對象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的愛情產生的最初時刻所碰到的人。他們的見面我覺得也很一般,但從文章后面情節的發展來看,這個時刻的見面實際上已經是“刻骨銘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作者是怎么樣去寫他們的愛情故事的?
他們的交流主要是對話,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的對話,請學生男女對讀12——25段。
師:從對話中,你覺得是什么讓兩顆心彼此貼緊?或者說,彼此都喜歡上了對方的什么東西?
教師可以換句子來引導
翠翠 “我是翠翠。”——應該是“你是誰?”——內心極其著急,希望能有人認識她(板書純真)
“他不會,他答應來找我,就一定會來找我的。”——換成:不要亂說,你才喝醉了酒呢?
“以為欺負了她,就輕輕地說:你個悖時砍腦袋殼的!——罵人罵得好可愛哦(板書可愛) 儺送
言行中(帶笑說;放肆地笑了等細節)分析——純樸 幽默(帶笑)
在分析儺送的性格時插進沈從文的話引導學生理解他的性格(“我崇拜朝氣,歡喜自由,贊美膽量大的,精力強的……這種人也許野一點,粗一點,但一切偉大事業,偉大作品就只這類人有份。” )
(聯系插圖,明白為什么選擇了木刻的原因,主要是為了體現這種原始自然的美!)
總結:如詩如畫的見面,含蓄卻令人心動,這種婉約經典的場面,帶著古典東方的愛情美。也是展現了一種人性之美,沒有任何的功利。這種獨特的愛情,也是邊城為什么被青年男女們一遍一遍被咂摸的原因。這樣的故事,讓人很羨慕和感動,這樣的故事在今天還是有意義的,我們來看看今天的“拜金女”們,“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車后幸福”前顯得多美的讓人懷念。我記得有一部電影叫《山楂樹之戀》被稱為世上最純潔的愛情。為什么一個故事會引起那么多的懷念,就是因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缺少這種故事。所以同學們看一下,我們的書本的左側“永遠新的舊故事”,能明白這個意思嗎?
現在我們是不是能了解沈從文小說的一些魅力所在了?正是這種近似絕跡的環境中有著絕跡般的愛情描寫,造就《邊城》的魅力。或者說,沈的成功恰恰是避開了常見的表現愛情的很多因素,選取了“人性”的角度來表現一種“深層的文化隱喻之美”(板書 人性之美),這在階級斗爭的年代,確實是不被人所容忍,但它所散發出來的東西卻是永遠的。
師:“在合適的年齡,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間,碰見合適的人”情竇初開的翠翠終于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節選小說還有一個很值得大家去欣賞的地方,那就是翠翠喜歡上儺送后所帶來的變化描寫,請同學們找出來,找到一處,讀一讀。 P133“但是另外的一件事情,屬于自己不關于祖父的,卻是翠翠沉默了一個夜晚”
P133“留下一個熱鬧的印象,但這印象不知為什么原因,中不如那個端午節所經歷過的事情甜美。”
P134“翠翠雖裝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卻把每一句聽得清清楚楚”
P136“翠翠還正想起兩年以前的端午節的一切事情哪”
……
師:這種少女心扉初開的害羞,這種害羞所展現出來的美感,它只屬于一個少女,屬于15歲的翠翠,屬于一個情竇初開的心靈世界,它是那么的憂傷卻顯得甜蜜,這種感覺可以超越了時光,抵達我們的心靈世界,給我們閱讀的快感,反觀今天的愛情快餐,我們在情感中還剩下什么呢?其實,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座邊城。
六、給人溫暖的作品,最后為什么處理成悲劇?
美好的人生也有沙子;
我們都是上帝咬過的蘋果;
悲劇更能使人震撼
李銳:在悲劇的背后,是人性的一種覺醒
作業 本文中還有一個人物值得大家去賞析,那就是他爺爺,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很偉大的親情,因為時間關系,我們沒有分析,自己去看。 有機會閱讀《邊城》全文。
板書
風景美 隱喻之美 翠翠:純真 可愛 純樸
風俗美 人性之美 儺送:純樸 善良 熱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