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5
這是《歸去來兮辭并序》第二課時教學反思,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二次上這篇課文,心里還是有些忐忑的。第一次上這篇課文,已經(jīng)是在幾年前。
怎么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怎么做好環(huán)節(jié)設計,總是縈繞在我心里。幾番掙扎后,我將對陶淵明的了解和對辭文體特征的把握相結合,確定了本文重在“披文入情”,通過一個必須的理解段落內容的過程,來走進陶淵明的情感天地,去感知他辭官歸家,享受田園生活背后的種種感情,以期達到“知文”與“知人”相輔相成的閱讀狀態(tài)。我想強調,那一刻的想法是真實的。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我借助了幾個方式:一是欣賞抒發(fā)和繪畫作品,為畫作陪陶淵明的經(jīng)典詩句(范圍是在學習的課文內);二是引入閱讀一考生的佳作——《菊花人生》,以增加“知人論世”的分量;三是引入康橋的魅力誦讀,但終于因為電腦程序的問題失敗,便改方案為做配樂朗讀(用的的《高山流水》,效果也不錯);四是談談你心中有一個怎樣的陶淵明,要求是仿照老師給的“一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自由的人”這個句式;五是借用一些名家名言來做一點探究思考,促進互動,調解氛圍;六是做一次仿寫來結束本文的學習,內容是選擇你喜歡的兩位古代詩人的名句,參照“生活是什么?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誒。陶淵明說,生活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靜” 句式續(xù)寫兩組句子。
課雖然照我的設計“走著”。但在驀然回首時,又有了啰嗦的嫌疑,耗時不菲(用了4課時)。禁不住又憶起了蒲老的善言——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把自己的課堂打磨得精細一點。確實,我一步小心,又有了失足。
前車之鑒啊!寫下來,以作自省自勉。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