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5
這是《大江保衛戰》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大江保衛戰》是一篇通訊,背景廣闊,人物眾多,充滿戰斗氣息,既是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的真實寫照,也是沿江全線整個抗洪戰斗的縮影。課文濃墨重彩地描述1998年人民解放軍幾十萬官兵在大江保衛戰中的驚心動魄的場面、錚錚鐵漢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跡,表現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協力、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優美,對抗洪搶險的解放軍戰士的贊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無窮、震撼人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語言品味、人格影響的好教材。
全文結構嚴謹,夾敘夾議,重點突出。全文六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長江洪水爆發,多處告急,人民解放軍及時投入戰斗。這是戰隊的起因。第二段(二至五自然段)寫人民解放軍官兵與洪水大決戰的驚心動魄場面和感人事跡。這是文章的重點。第三段(第六自然段)寫大江永遠記著英勇的人民子弟兵。點題作結,凸顯全文中心。
課文可分為三個版塊:大堤搶險,鐵漢本色,勇救群眾。學習這篇文章,主要是讓學生感悟遭遇洪水侵襲時,人民解放軍為保衛大堤和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五年級的學生,多數都沒有經歷1998年的那場洪水,并沒有這方面的情感體驗,而且這是一篇簡潔的通訊報道,如果僅用常規的教學手段,就難以讓學生僅僅依靠文本實現情景的再現,從而完全投入進去,進而影響理解的深度。因此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情境,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十分可行。在課的一開始,我用了一段暴雨的視頻,配著我的講述,營造了緊張危急的氣氛,使學生迅速走向文本,走進那讓人膽戰心驚的洪水現場,為學生學習下文打下基礎。
在精讀課文時,我讓他們“潛心會文”,與文本對話,從文本中獲得感動。讓他們合作探究,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地方,并對這些語句進行細細品味。在匯報交流的環節中,我在讓學生暢談、誦讀的基礎上,相機抓住“聞訊趕到”、“全然不顧”及戰士們的口號等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將那震撼人心的場面、那高大無畏的形象再現出來,大家談出了內心的真情實感,另外,我再創設情景,讓學生的感情在情境中又進一步得到升華。
當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時,我又適當的拓展文本,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呢?”在課前,我就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上網查詢資料,拓展文本,感受一個個鮮活的英雄形象。使學生有機會交流自己查閱到的資料,讓學生能在資源共用,智慧交流的學習氛圍中進行信息傳遞,思維碰撞,心靈交融。只有讓每個學生都了解抗洪搶險中的感人事跡數不勝數,才能獲得“人民子弟兵個個都是錚錚鐵漢”的最終體驗,在心中掀起情感波瀾,升騰起對解放軍由衷的欽佩之情。
其次,我一直認為,上好一堂課,一定要讓學生進行有效的練習。這樣才能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在教授本課時,我設計了兩次課堂練筆。第一次是仿寫例句,對文本進行了再開發,使學生對“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徽閃爍”一句話有了真切的感受,同時,又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第二次是在教學的最后,讓學生寫寫面對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最想對他們說些什么?這次練筆使學生在學習課文后思想得到了升華。
在課后,我推薦學生閱讀《眾志成城,98抗洪實錄》這本書,讓學生的心靈再一次受到感染和震撼,同時,進行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訓練。
總之,在這堂課上,我注意了通過體驗鍛煉學生讀的能力、寫的能力以及信息處理等多種能力,并且注意通過激勵、點撥,引導學生朗讀,加深學生感悟。但是,由于自己的經驗不足,能力有限,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的缺陷,比如:教師范讀不夠,學生朗讀也不太到位;還有在問題的設置上還可以再精一些,這樣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