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5
這是《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評課稿,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敘事性文章.文章具體描寫了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以及它具有拒蟲的香氣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貴之處.文章既表達出作者對這兩棵樟樹的贊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宋慶齡的深深懷念之情。聽了冀老師的課,我感覺到她巧妙的課堂設計,既讓學生開拓了視野又讓學生得到了語言的訓練。在這堂課中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一、張揚個性,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節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不同的朗讀,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樟樹生命力的頑強,
二、條理清晰,語言文字學習扎實有效。
整篇文章教學層次清楚,語言簡潔,重點突出.本節課很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領悟文章內涵,挖掘文章情感,能夠通過閱讀感受揣摩文本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積極為學生建構與文本,作者對話的時空;比如:學習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抓住寫樟樹的三個方面:枝干、樹葉、生命力,讓學生一下子抓住了“粗壯”、“伸得遠遠的”“稠密”“四季常青” "無論 ……總是…… "等關鍵詞句來品讀樟樹的蓬蓬勃勃。再如:第五自然段:直奔重點句:本身有香氣,還能永久保持.為什么還要寫石榴,讓學生緊抓"本身","即使……仍然……","只要……就……"來感悟樟樹與生俱來的可貴香氣
三、人樹聯系、借物喻人。
課文的難點是讓學生領會樟樹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在學生理解了樟樹拒蟲,永久,保持香氣的可貴之處后,沒有直接讓學生把宋慶齡與樟樹作比較,而是先對宋慶齡的情況作了資料補充,在學生對宋慶齡的精神品質有了了解之后,再通過引導把樟樹的可貴與宋慶齡的高貴自然地聯系起來,不露聲色,悄然無聲,讓學生在幽幽的樹香里,品味出宋慶齡精神蓬勃,堅強不屈,一生正氣的高貴品質。這樣,順理成章,水到渠成,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