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這是《口技》預習練習,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基礎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囈語( )齁聲( )中間( )曳屋( )許許聲( )幾欲先走( )犬吠( )夫叱大兒聲(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一詞多義現象。
(1)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2)作作索索( )百千齊作( )
(3)眾賓團坐( )滿坐寂然( )(4)婦撫兒乳( )兒含乳啼( )
(5)以為妙絕( )群響畢絕( )(6)于廳事之東北角( )婦拍而嗚之( )
(7)眾妙畢備( )以為妙絕( )(8)其夫囈語( )不能指其一端( )
3.解釋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
(1)婦撫兒乳 (2)不能名其一處也
(3)不能指其一端 (4)京中有善口技者
(5)忽然撫尺一下 (6)賓客意少舒
4.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今異義。
(1)會賓客大宴 古義: 今義:
(2)微聞有鼠作作索索 古義: 今義:
(3)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古義: 今義:
(4)兩股戰戰 古義: 今義:
(5)幾欲先走 古義: 今義:
5.填空。
(1)《口技》一文選自《 》,該書是 朝 編選的筆記小說,《口技》的作者 ,字 , (朝代)人。
(2)“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一句有什么作用?
6.翻譯句子。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3)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二.閱讀理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施八尺屏障:
(2)但聞:
(3)眾妙畢備:
(4)意少舒:
(5)雖人有百手:
2.文章首尾為什么都交待“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3.中主要是從哪兩方面來寫失火、救火場景的?
4.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5.下面對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俄而”是表示時間的詞語,具有銜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這段寫聲音的順序是由小到大,從屋內到屋外。
C.這段用五個“百千”極力渲染火場和大廳里聲音的嘈雜,從而表現口技者技藝高超。
D.這段主要內容是寫表演者以口技摹擬失火、救火時發出的各種聲音。
6.用原文回答問題。
①哪些聲音直接地表現了火勢的兇猛?
②哪些聲音表現了大火中人們的行動?
③作者是怎樣盛贊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的?
參考答案:
[基礎知識]
1.yì hōu jiàn yè hǔ jī fèi chì
2.(1)手指;指出。(2)擬聲詞;本意為起來,在些譯為發出來。(3)坐著;同“座”,座位。(4)喂奶;奶頭。(5)極點;消失。(6)的;代詞,他。(7)妙處;好,奇妙。(8)他的;其中。
3.(1)“乳”,名詞作動詞,喂奶。(2)“名”,名詞作動詞,說出。(3)“指”,名詞作動詞,指出。(4)“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5)“下”,方位名詞作動詞,落,拍。(6)“少”,形容詞作副詞,稍略。
4.(1)古義:適逢,正趕上;今義:合攏,聚在一起。(2)古義:隱隱約約;今義:小,細微。(3)古義:中間夾雜;今義:里面。(4)古義:大腿;今義:量詞或一種組織單位。(5)古義:跑;今義:行走。
5.(1)《虞初新志》清 張潮 林嗣環 鐵崖明末清初(2)統領全文,點明主旨,為下文埋下伏筆。(3)側面烘托口技者的高超技藝。
6.(1)京城中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2)中間夾著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3)客人們的情緒稍微放松了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
[閱讀理解]
1.(1)設置,安放。(2)只。(3)全,都。(4)稍微。(5)即使。
2.暗示道具簡單,側面烘托口技者的高超技藝。
3.正面描摹火場的各種聲音,側面描寫聽眾神態
4.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5.A
6.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②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③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