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這是《鄉愁》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及其相關作品;
2、誦讀詩歌,能通過詩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構思理解詩中的情感、把握主旨(重、難點);
3、體會詩歌的形式美;
4、學會欣賞詩歌,有自己的感悟;初步嘗試詩歌創作,感受創作的樂趣。
教學程序:
一、 導入新課,激情入境:
李白的《靜夜思》大家會背嗎?(齊背)詩中集中表達詩人濃郁的思鄉之情的詩句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人寄情明月,(看屏幕)這輪皎潔的明月不知寄托著古今多少詩人的鄉愁。思鄉是詩歌永恒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看他是怎樣寄托自己的思鄉之情的。
二、簡介作者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離開大陸,現居臺灣,是臺灣詩人。已出版詩集、散文、評論和譯著40余種,60年代起余光中創作了不少懷鄉詩,其中便有人們爭誦一時的“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發蓋著黑土,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土。”70年代初創作《鄉愁》時,余光中時而低首沉思,時而抬頭遠眺。他說:“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反復誦讀
2、師適時點評,指導朗讀的節奏與語速,并引導學生談感悟到的詩中的感情及感情基調,深切感受詩中的意象與情感。
四、合作討論,品味賞析:
1、這首詩分別寄托了作者在什么時間對誰的情感?
2、詩人把這些感情分別寄托在哪些具體的事物上呢?
3、四節詩在時間上有什么聯系?情感上有什么變化?
4、四節詩在句式與語言運用上有哪些相同之處?詩中四個意象前的修飾詞語有什么變化?
五、板書小結
時間步步推移
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
形郵船墳海愁構
式票票墓峽思
美母親新娘母親大陸巧
感情層層推進
六、具體解讀。
詩歌的語言言簡而意豐,這首《鄉愁》詩的每一節都構成了一幅簡明而生動的畫面。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幅畫面描摹出來。
(集體讀一節詩,教師讀第一節詩的解讀文字,其余三節解讀文字由學生朗讀。)
生(讀詩):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師(讀文):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燈火映照著他那雙濕潤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瀉。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貼著一枚小小的郵票。信封上,是他母親的名字。——他給母親寫些什么呢?
是敘說離家求學的艱辛,還是追憶兒時盤恒母親膝頭的親密?是傾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還是應答母親日日村頭槐樹下的翹盼?……
他還在恭敬地粘貼著。他粘貼的哪里僅是郵票,他粘貼的是母子身處兩地遙相思念的親情!他郵寄的又哪里僅僅是信,他郵寄的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拳拳赤子之心!
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這正是一個少年——如煙如夢的鄉愁啊!”
集體(讀詩):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生(讀文):少年的嘴角長出了短黑的胡須。此時,他正背手佇立在船舷邊,遙看著遠方。手心里,握著那張窄小的船票。
他在遙望著什么呢?是回憶起大紅燈籠中迎娶新娘的喜慶,還是想起離家奔波外出謀生的辛酸?是回憶起夫妻聚首恩愛團圓的甜蜜,還是想到一次次獨自登船時,妻子朝霧中的揮手別離?……
故鄉漸漸地近了,近了。可,一想到短暫的聚首后,仍是長久的分離……他不由得又握緊了手心中那張窄窄的船票。
集體(讀詩):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生(讀文):他,又一次地回到了故鄉。他在一座新墳前跪伏著,哭拜著——這次,他面對的是和親生母親的生死別離!
忘不了啊,幼兒時靠在母親溫暖的懷里貪婪地吮吸她的乳汁;忘不了啊,孩童時玩樂得忘了回家,母親在村頭暮色中聲聲焦急的呼喚;也忘不了,成人后離家闖蕩時,母親那一句句語重心長的叮嚀和慰藉……
可,母親!您怎么就走了呢?這仁愛厚慈的土層,竟活生生地將我們母子分隔開來——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集體(讀詩):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生(讀文):人生百年,彈指一揮間。
那半個世紀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過往,而由此帶來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離理應結束。
到那時啊,我的大陸!我愿手挽起褲腿,在您的牽引下,赤著腳,淌過這一灣淺淺的海峽;
到那時啊,我的大陸!我愿匍匐在你寬厚博大的胸脯上,臉貼著你,對你大喊一聲:“母——親!”
總結:《鄉愁》是一首游子思鄉的深情戀歌,是一首如泣如訴動人心魄的真摯的情詩。它以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完美的形式,表達了一個深刻的主題,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感,在給我們強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時,也給我們極強的審美感受。讓我們再次背誦這一首詩,讀出我們的理解,讀出我們的感悟,讀出我們的愛國心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