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3
這是一年級下冊《烏鴉喝水》說課稿,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簡介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的課文,長期以來就是小學低段語文的必選篇目,很適合學生閱讀。這篇課文描寫了一只口渴的烏鴉到處找水喝,它發現了一個裝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喝不到水。烏鴉通過動腦筋想辦法,把瓶子周圍的小石子往瓶里裝,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課文內容短小,容易理解,我準備設計了一課時完成教學。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設計
根據新課標對本冊的要求,首先在識字上要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可、石”等6個字。其次是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漸漸”說句子。最后要讓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基礎知識的掌握是關鍵,因此將認識、識記生字和朗讀課文,說句子放在了重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一邊靈活運用教材,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成烏鴉,激發學生興趣,體會烏鴉的心情;一邊通過實驗感受動腦筋的過程。同時還通過動畫、音樂整合課堂,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了快樂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我根據IP資源設計了教學過程:
1、謎語激趣引入
首先我利用謎語“身穿黑袍子,長個丑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引入課文,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參與,另一方面,通過和烏鴉交朋友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2、初步感知內容
小學生對動畫片非常酷愛,因此,接著讓學生看IP資源《烏鴉喝水》的動畫片,在這樣一個環節中,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通過觀看,讓學生初步掌握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并通過簡單的語言說說通過觀看,知道了些什么。這樣一個過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
3、學習生字
在教學過程中,識字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需采用多種方式進行鞏固。我先讓學生通過自己朗讀課文,認識生字,然后通過小老師教讀,同桌互讀、小組賽讀的方式,力求讓大多數學生能夠認識生字,最后巧妙地運用IP資源中“烏鴉撿石子”的動畫進行詞語鞏固。
4、朗讀感悟
在朗讀中感悟是這篇課文的一個重點。要讓學生感悟,把課文通順、流利的朗讀是基礎,因此我讓學生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當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后,就要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做是烏鴉,那心情會怎樣。通過這樣的過程,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也就可以在讀中感悟了。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理解烏鴉喝水這個過程“著急、高興”的心情,并理解重點詞語“漸漸”,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這個詞語,我找到了一個透明塑料瓶和一些小石子,通過現場實驗,學生輕松地理解了詞語,并能用“漸漸”一詞說一些句子。課文學完后,利用很短的時間利用IP資源教學生唱《烏鴉喝水》的歌曲,由于歌詞和課文內容一樣,學生在唱起來很容易,同時也幫助學生記憶了課文。
5、啟發想象,鼓勵創新
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年紀小,但已具有初步認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對一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簡單看法。于是,我運用“要是當時烏鴉身邊沒有小石子,該怎么辦呢?你能幫幫烏鴉嗎?”這樣一個問題,啟發學生想象,并說說自己的看法。學生通過思考,想出了許多讓人贊嘆的辦法。這時,又用“有一只聰明的烏鴉也想到了辦法,你想知道嗎?”這樣的過渡,讓學生觀看了IP資源中烏鴉用其他辦法喝水的動畫短片。這樣,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通過小結,讓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該動腦筋想辦法解決,而不是依靠別人的幫助。
6、書寫指導
一年級下期的學生已掌握了漢字書寫的基礎要求,因此,指導過程較輕松。我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用自己的方法記憶生字,并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這樣的交流過程,學生很喜歡,效果也不錯。然后我再范寫一個較難的字,讓學生模仿。這樣,有教師的指導,同時也有學生的自主學習。
四、說教學效果
在我的教學中,我充分運用了IP資源,讓在邊遠農村的孩子接受了先進的教育方式。在這樣“有謎語、有動畫片、有音樂…”的一個整合的課堂中上課,學生應該是一種享受,這不僅避免了學生由于枯燥引起的反感,也避免了低段孩子注意力集中的限制,讓學生對課堂充滿新鮮感,充滿興趣。在這樣快樂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這正是素質教育下的新課堂的體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