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3
這是《司馬光》第一課時學案設計及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叫、嚇”兩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學習從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教學重點]
通過字理、偏旁歸類、熟字加偏旁、換偏旁、借助圖片等多種方法進行識字。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從課文中提取重要信息。
[學習方法]讀寫結合法、聯想記憶法、電教輔助法
[學習習慣]仔細傾聽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導學過程]
(一)預習嘗試
1、出示“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學生齊讀,讓大家猜一猜這是哪部書里的句子,明確:《三字經》。
2、提問:誰愿意和大家分享這些詩句的含義?明確:黃香九歲的時候,就能夏天把床鋪扇涼、冬天把床鋪焐暖,然后請父母安睡;孔融四歲就能把大的梨子讓給哥哥姐姐吃,真是了不起啊。后來,黃香和孔融都成為很有學問的人。
3、看來,很多杰出的人物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了不同于一般人的才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近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出示PPT,簡介司馬光),看看他在小時候發生的故事吧。
4、齊讀課題,學習生字“司”。
解釋姓名:有沒有同學能介紹一下你是怎么記住“司”這個字的?(引導學生利用熟字“同”來識記“司”)
過渡語:我們小朋友有姓王、姓李的,那司馬光是姓“司”嗎?
明確:“司馬”是復姓(可舉三國時期善于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光”是名。
(二)興趣需求
過渡語:說到這里,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司馬光小時候發生的故事了吧,那請大家打開書本85頁,美美地讀一讀吧。
1.請你自己借助拼音大聲讀一遍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標出自然段。
2.請學生逐段閱讀,如果他讀對了,我們給他熱烈的掌聲;如果他讀錯了,請你指出來,并提醒大家本段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讀音。
(三)學習探究
過渡語:剛才我們已經把課文通讀了一遍,大家表現特別棒,真了不起。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小故事吧。
1、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古時候”(衣著打扮、發型),提醒學生意識到這是講故事的慣常開頭,如“從前”。
指導朗讀:誰能讀出這種“很久很久以前”的味道來呢?
追問:從圖上小朋友的服飾和發型,我們知道這故事發生在古時候,那你從圖上還發現了什么?(假山、草叢、芭蕉等)猜一猜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里?
2、生讀第二自然段。
(1)學習“缸”:
過渡語: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呢?(你真細心,生字寶寶都讀對了!)
課件出示第二段的內容,標紅“缸”、“假”兩個字。
偏旁為缶(fǒu),表示與瓦器有關,工聲。出示缶的演變過程,介紹由來。
學習“假”:多音字(假的、放假),組詞,造句。
假,非真也。——《說文解字》(東漢許慎,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
“真”的反義詞,通過反義詞識記生字。
過渡語:從圖上我們發現這是在花園里,我們都喜歡去花園里玩,周末約上幾個好朋友,大家玩得都很開心。正當大家興致勃勃時,忽然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快從書上找一找吧!
3、生讀第三段。
指導朗讀:“一不小心”,短促,很突然、偶然、沒有預料到的事情發生了。請你把這種語氣帶進去再讀一讀。
過渡語:非常糟糕,一位小朋友可能去假山上捉蝴蝶,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此時大家都有何反應呢?快從圖上看一看吧!
(說話訓練,擴充課文內容。)
4、生讀第四自然段。
(1)用“有的……有的……”說句子。
問:剛才有很多小朋友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圖上小朋友的反應,如同在現場一般。現在老師給你們新的句式“有的……有的……”,請補充完整。
引申:變換場所用“有的……”說句子,如家里、操場上、校園里。
(2)學習“慌”:
心理活動,心慌。偏旁“豎心旁”,表義,右邊是“荒”,表聲。
師問:你們在什么情況下會“慌”呢?
請用“慌”擴詞、造句。
朗讀指導:把慌亂、慌張的感情讀出來。
追問:你還發現本段還有哪個字和“慌”造字特點相似呢?明確:嚇。
(3)學習“嚇”和“叫”:
嚇是熟字“下”加偏旁“口”,運用熟字加偏旁法。
追問:本段里還有個口字旁的生字是?
明確:叫。復習已學習過的口字旁的漢字,PPT出示。
(4)體味“都”的妙處:
師讀“別的小朋友慌了……”,讓學生發現和課文的不同之處,體味“都”的妙用。
過渡語:正當別的小朋友都慌亂時,有一位小朋友卻表現得不同一般,你找到了嗎?我們來讀一讀吧。
5、生讀第五自然段。
PPT出示該段文字。
(1)請你找出本段表示司馬光動作的字詞,圈起來。
(2)師問:你發現“砸”和“破”有何相同特點?明確:石字旁。
(3)學習“破”:
過渡語:之前我們還學過一個和“破”讀音很相近的字,老師想考考大家。
辨別“破”和“坡”:選字填空練習——
A周末我去森林公園,發現仰山的山()上草都變綠啦!
B司馬光砸()大水缸,救出了他的朋友。
(4)過渡語:我發現剛才這位同學“使勁”這個詞讀得特別有味道,誰還想再讀一讀?(或“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我感覺司馬光如果這么砸的話,肯定砸不破缸的,”,重讀“使勁”)
學習“勁”:
師:“勁”的右邊是力字,大家猜一猜可能會和什么相關呢?
明確:力氣。PPT出示“勁”的演變。(字理識字法)
追問:你在什么情況下會“使勁”(使出最大力氣)呢?引導說句子。
(5)換詞體會——請生做動作體會:
A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B他拿起一塊石頭,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過渡語:司馬光把缸砸破之后小朋友得救了嗎?你從圖上能找到答案嗎?
6、生讀第六自然段。
(1)提示學生注意多音字“得”(de)。
(2)學習“救”:從攴pū(手拿棍子敲打,如教、放、牧、收、改等),輕輕敲擊,求聲。(運用字理識字法識記。)
問:你在哪里還見過“救”字?組詞,造句。
(四)合作分享
請你把這些生字寶寶帶進課文里,再大聲讀一讀吧。
小組討論:你覺得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小朋友呢?
(五)評價拓展
1、PPT出示本課13個生字,哪位小朋友勇敢地來挑戰這些生字?
司馬光假山水缸嚇哭叫著
古時候慌了喊著舉起使勁
有一回砸破掉進得救
2、拼音寶寶現在藏起來了,誰敢再來挑戰?如果他讀得正確,全班跟讀;如果讀錯了,請你舉手糾正。
3、師指生字,看誰最先讀出來。
4、開火車讀生字。
(六)實踐創作
1.學生觀察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左口上,右口下,與“和”辨別)
2.教師示范寫,學生書空。
3.學生臨寫并互相評價。
《司馬光》教學反思
《司馬光》是當初我們小時讀書就有的課文,算是一篇較為經典的老課文。也正因為此,為后來教師增加了難度,很難再講出新意,取得突破。然而,我還是選擇了這篇課文作為展示課,因為喜歡。
作為第一課時,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反義詞、字理識字法、歸類識字法、辨別形近字等方法認識13個生字,會寫“叫、嚇”兩個口字旁的生字;采用圖文對照,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理解課文內容,能復述小故事;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導入的內容是《三字經》的“黃香溫席”、“孔融讓梨”的經典小故事,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在講解課題時,初步讓學生接觸“復姓”的知識,并從課題開始讓學生通過熟字“同”來認識新字“司”,達到知識的遷移。本課有幸得到特級教師的認可,主要優點如下:首先,把“隨文識字”的理念貫穿始終,通過反義詞、字理識字法、歸類識字法、辨別形近字等方法認識生字,方式和方法十分清晰。其次,本課使用圖文對照法,以插圖帶故事,把故事發展融入到插圖中,增加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再次,本課貫徹語文學習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重視語文知識的運用,達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來感悟語文知識,如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句子,提示學生想象校園操場上、小飯桌后的教室里和家里的場景,運用新句式造句;以“同伴”和“大人”的角色,來夸小司馬光,讓學生進行語言表達。最后,通過換詞體會人物性格和作者創作意圖,如用“拿起”換“舉起”、用“使勁砸”換“使勁砸”,在對前后文的細讀中品味該文用詞的精當。
縱觀本課,仍待提高的地方是調動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體會司馬光“急中生智”之“智”在何處,進而讓學生意識到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哭鬧是無用的,要嘗試想辦法來解決問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