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3
這是《狼》重點解析解讀,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基礎積累】
一、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二、詞的積累
①重點詞語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綴行甚遠(緊跟)屠懼,投以骨(懼,害怕。以,用)
兩狼之并驅如故(一起)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困窘,處境危急)
顧野有麥場(往旁邊看)場主積薪其中(柴草)苫蔽成丘(覆蓋、遮蔽)
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倚,靠。弛,卸下)眈眈相向(注視的樣子)一狼徑去(離開)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目似瞑,意暇甚(瞑,閉眼。暇,空間)屠暴起(突然)
又數刀斃之(殺死)一狼洞其中(打洞)意將遂入以攻起后也(打算)
止露尻尾(屁股)屠自后斷其股(大腿)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睡覺)
狼亦黠矣(狡猾)禽獸之變詐幾何哉(作假,睡覺)只增笑耳(罷了)
②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
1.“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是名詞,這里作狀語,“像狗一樣”的意思。
動詞作名詞:
2.“一屠晚歸”中“屠”是動詞,這里作名詞,“屠戶”的意思。
名詞作動詞:
3.“一狼洞其中”中“洞”是名詞,這里作動詞,“打洞”的意思。
4.“恐前后受其敵”中“敵”是名詞,這里作動詞,“攻擊,脅迫”的意思。
5.“意將遂入以攻起后也”中“遂”是名詞,這里作動詞,“鉆洞”的意思。
6.“狼不敢前”中“前”為名詞,這里作動詞,“上前”的意思。
動詞作使動動詞:
7.“又數刀斃之”中“斃”是不及物動詞,這里作使動動詞,“斃之”即“使之斃”。
③一詞多義
止:1.止有剩骨(副詞,只有)2.一狼得骨止(動詞,停止)
敵:1.恐前后受其敵(動詞,敵對,文中是脅迫、攻擊的意思)2.蓋以誘敵(名詞,敵人)
之:1.久之(補充音節,無義)2.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助詞,的)
3.又數刀斃之(代詞,指狼)4.兩狼之并驅如故(助詞,取消主謂句的獨立性,不譯)
意:1.意暇甚(名詞,神情、態度)2.意將遂入以攻起后也(動詞,企圖,打算)
前:1.其一犬坐于前(名詞,前面)2.狼不敢前(動詞,上前)
恐:1.恐前后受其敵(動詞,擔心)2.不治將恐深(動詞,恐怕)
其:1.恐前后受其敵(代詞,它們,指狼)2.場主積薪其中(代詞,麥場)
3.屠乃奔倚其下(代詞,柴草)4.其一犬坐于前(代詞,其中的)
5.意將遂入以攻起后也(代詞,指屠戶)
以:1.意將遂入以攻起后也(連詞,表示目的,可譯為“來”)2.蓋以誘敵(介詞,用)
④古今異義
止增笑耳(古義:古文言文出現在句尾時,通常解釋為“罷了”。今義:耳朵。)
屠自后斷其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
三、句式積累
省略句
省略賓語:
1.“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賓語“之”,代狼,可補充為“投之以骨”。
2.“一狼仍從”中省略賓語“之”,可補充為“一狼仍從之”。
省略介詞:
3.“場主積薪其中”省略了介詞“于”,可補充為“場主積薪于其中”。
4.“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詞“于”,可補充為“一狼洞于其中”。
5.“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詞“于”,可補充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語:6.“顧野有麥場”中省略主語“屠”,可補充為“屠顧野有麥場”。
倒裝句:7.“投以骨”中“以”是介詞結構后置,正常語序應為“以骨投”。
四、常識積累
⑴作者常識: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⑵文體常識
本文選自《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作品,是短篇小說集,共有491篇。“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閱讀探究】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故事
2、理清情節
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斃狼
狼:綴行甚遠——并驅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誘敵
根據情節概括性格:
屠夫:開始是退讓,心存幻想,后來是機智、勇敢、警覺、善于斗爭。
狼:貪婪、兇狠、狡詐。
3.屠夫是如何與兩狼展開搏斗的呢?從中可看出屠夫具有怎樣的品質?
A. 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B.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
C. 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
D. 方欲行,轉視積薪后。
E. 乃悟前狼
ABC表現了屠夫的勇;
DE表現了屠夫的智。
4、.本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從人的方面看來:對待惡勢力不能心存幻想,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從狼的方面看來:害人害己,自食其果。
5、關于狼的成語有哪些?
狼吞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聲名狼藉:名聲敗壞到了極點。
杯盤狼藉:杯子盤子亂七八糟地放著。形容吃喝以后桌面雜亂的樣子。
狼子野心:比喻兇暴的人居心狠毒,習性難改。
狼狽為奸:比喻互相勾結干壞事。
6、本文的的主人公是狼還是屠戶?
是狼,因為1、是狼推動著情節的發展,狼占主導地位,屠戶只是被動的。
2、本文的寫作主旨是通過對狼的分析總結出來的。
7、本文的狼是反面角色,換個角度,你知道狼有哪些優點嗎?
1、⊙-合作:
2、狼過著群居生活,一般七匹為一群,每一匹都要為群體的繁榮與發展承擔一份責任。西可是每個員工的家園,西可的事業是每一個西可人共同的事業。
3、 ⊙-團結:
4、 狼與狼之間的默契配合成為狼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們總能依靠團體的力量去完成。
5、 ⊙-耐力:
6、 敏銳的觀察力、專一的目標、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細節以及鍥而不舍的耐心使狼總能獲得成功。
7、 ⊙-執著:
8、 狼的態度很單純,那就是對成功堅定不移地向往。
9、 ⊙-拼搏:
10、在狼的生命中,沒有什么可以替代鍥而不舍的精神,正因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心萬苦地生存下來,狼駕馭變化的能力使它們成為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動物之一。
11、 ⊙-和諧共生:
12、為了生存,狼一直保持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關系,不參與無謂的紛爭與沖突。西可對內倡導團結互助,對外強調協同合作、和諧共生。
13、 ⊙-忠誠:
14、 狼對于對自己有過恩惠的動物很有感情,可以以命來報答
【遷移運用】
1、拓展知識面,檢閱學生搜集有關“狼”的成語的情況,并造出相關的句子。2、拓展能力,評價式閱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寫得好,寫出了……表現了……”的句式談談感想。
《狼》中考題狼
比較閱讀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題。(10分)
【甲】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乙】兩牧豎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一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②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③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選自《聊齋志異·牧豎》)
【注釋】①牧豎:牧童。豎,童仆。 ②跑:獸類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
12.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兩狼之并驅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倉皇
C.狼不敢前跑號如前狀D. 相去數十步 一狼徑去
1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豎下視之,氣已絕矣!(2分)
14.比較閱讀【甲】【乙】兩文,下面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甲文主要表現狼的貪婪、兇殘、狡詐和愚蠢;乙文則從大狼身上體現偉大的母愛。
B.甲乙兩文在刻畫狼時,都運用了動作和神態描寫。
C.甲文表現狼的狡詐時主要寫兩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誘敵”;乙文中開篇寫“謀分捉之”,以下從狼的側面處處體現了“謀”的結果。
D.兩文的語言都簡練而生動,都運用了比喻和描寫。
15.同是人與狼的較量,屠戶與牧豎對狼的做法,你更贊同哪一種?為什么?
答案:12.B 13.①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增加笑料罷了。②牧童從樹上下來一看,大狼已經斷氣了。14.D 15.開放題:更贊同甲文中屠戶的做法,是因為屠戶面對的是惡狼,被迫自衛,除惡務盡,殺狼是正當的;而乙文中牧豎“殺狼”則出于一種無聊的殘忍,張揚的是人性中惡的一面。
狼
蒲松齡
一、 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二、譯文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里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經鉆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后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二、 文學常識積累
1、本文選自《 》,作者: ,字: ,一字: ,號: ,世稱:“ ”, 代 家。郭沫若也曾評價《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答案:《聊齋志異》 蒲松齡 留仙 劍臣 柳泉居士 聊齋先生 清 文學家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鬼怪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他稱是他的“孤憤之作”。“聊齋”是他的書房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它被稱為“我國古代短篇小說之王”。
四、字詞句積累
(一)、看拼音寫漢字或看漢字寫拼音
綴行( )大窘( )積薪( )
苫蔽成丘( ) chí擔持刀( ) dān眈相向( )
目似míng( )意暇甚( ) 少時( )
尻尾( )假mèi( )狼亦xiá矣( )
頃刻( )變詐( )
答案:zhuì jiǒng xīn shàn 弛 眈 瞑 xiá shǎo kāo 寐 黠 qǐng zhà
(二)、重點字詞解釋
1、綴行甚遠( ) 2、一狼仍從( )
3、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 )
4、屠大窘( ) 5、顧野有麥場( )
6、場主積薪其中( ) 7、苫蔽成丘( )
8、弛擔持刀( ) 9、眈眈相向( )
10、一狼徑去( ) 11、目似瞑,意暇甚( )( )( )
12、屠暴起( ) 13、又數刀斃之( )
14、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 )15、乃悟前狼假寐( )
16、蓋以誘敵( ) 17、狼亦黠矣( )
18、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
答案:1、連接,這里是緊跟的意思;2、跟從;3、一起;舊、原來;4、困窘,處境危急;5、回頭看,這里指往旁邊看;6、柴草;7、覆蓋、遮蔽;8、放松,這里指卸下;9、注視的樣子;10、徑直走開;11、閉眼;神情、態度;空閑;12、突然;13、殺死;14、打算、企圖;從柴草堆中打洞;15、睡覺;16、原來是;17、狡猾;18、作假、欺騙。
(三)、重點句子翻譯
(四)、 通假字
止有剩骨: 通 ,譯為:
“止”通“只”,譯為:只
(五)、詞類活用
1、一狼洞其中
2、其一犬坐于前
3、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答案:1、洞:名詞作動詞,譯為:打洞
2、犬:名詞作狀語,譯為:像狗一樣。
3、隧:名詞作狀語,譯為:從柴草堆中打洞
(六)、一詞多義
1、敵:恐前后受其敵( ) 蓋以誘敵( )
2、止:一狼得骨止( ) 止有剩骨( )
3、之:久之,目似瞑( ) 又數刀斃之( )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
西蜀之去南海( )《為學》
4、意:目似瞑,意暇甚( )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記》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傷仲永》
卜者知其旨意( )《陳涉世家》
5、前:狼不敢前( ) 恐前后受其敵( )
答案:1、敵對,這里是脅迫、攻擊;敵方;2、停止;通“只”;3、湊足音節,不譯;代詞,狼;助詞,的;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4、神情;企圖、打算;情趣;內容;意圖;5、向前;前面;
(七)、古今異義詞
1、屠自后斷其股
2、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答案“1、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
2、幾何:古義:多少,這里是能有幾何的意思。今義:數學中的一個分支
(八)、文言句式
倒裝句兼省略句:1、“投以骨”等于“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頭扔給狼”。
2、“一狼洞其中”等于“一狼(于)其中洞”,譯為:一只狼在其中打洞。
(九)、理解性默寫
五、內容及寫法理解
1、屠戶的形象:機智、勇敢;狼:兇惡、貪婪、狡猾但又愚蠢
2、主旨:通過寫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殺狼,告訴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我們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3、敘議結合的手法:議論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六、中考鏈接
(2008年)眉山市
比較閱讀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4題。
【甲】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乙】
兩牧豎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一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②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③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選自《聊齋志異?牧豎》)
【注釋】①牧豎:牧童。豎,童仆。 ②跑:獸類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
1、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狼之并驅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倉皇
C.狼不敢前 跑號如前狀
D.相去數十步 一狼徑去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豎下視之,氣已絕矣!(2分)
3、比較閱讀【甲】【乙】兩文,下面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甲文主要表現狼的貪婪、兇殘、狡詐和愚蠢;乙文則從大狼身上體現偉大的母愛。
B.甲乙兩文在刻畫狼時,都運用了動作和神態描寫。
C.甲文表現狼的狡詐時主要寫兩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誘敵”;乙文中開篇寫“謀分捉之”,以下從狼的側面處處體現了“謀”的結果。
D.兩文的語言都簡練而生動,都運用了比喻和描寫。
4、同是人與狼的較量,屠戶與牧豎對狼的做法,你更贊同哪一種?為什么?(2分)
答案:1.B (2分)
2.①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增加笑料罷了。(采分點:“變詐”“幾何”的解釋各0.5分,其它意思接近即可,1分) ②牧童從樹上下來一看,大狼已經斷氣了。(采分點:“下”“絕”的解釋各0.5分,其它意思接近即可,1分)
3.D (2分)
4.開放題:更贊同甲文中屠戶的做法,是因為屠戶面對的是惡狼,被迫自衛,除惡務盡,殺狼是正當的;而乙文中牧豎“殺狼”則出于一種無聊的殘忍,張揚的是人性中惡的一面。(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06年)連云港市
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1-5題。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齡《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竟忘其為狼。一日,主人晝寢廳事,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而取其革。此事從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于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2分)
(1)目似瞑 (2)將嚙其喉 (3)信不誣哉(4)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與現代漢語中的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 )
A.然野心不過遁逸耳 B.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C.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D.而頃刻兩斃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
A.以刀劈狼首/乃偽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苛政猛于虎也 D.乃殺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陽樓
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2)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
5、甲、乙兩段文字寫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對狼分別持怎樣的態度?(3分)
答案:1、(2分)(1)閉眼 (2)咬(3)確實、的確(4)遺留、留下、招致(只答對一個不得分,答對兩個得1分,答對三個也得1分,答對四個得2分,意思正確就得分)
2、(3分)B
3、(3分)D
4、(4分,每小題2分) (1)一只狼徑直走開,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裝出親熱的樣子,暗中卻懷有不可推測的惡意。(意思正確即可,關鍵詞“去”“犬”“陽”“陰”譯錯酌情扣分)
5、(3分)陰險、狡猾、奸詐。(1分)甲文主要譏諷嘲笑狼的狡猾;(1分) 乙文主要揭露狼子野心、秉性不改。(1分)
狼本性是不會改變,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1分)人們對像狼這樣的人要時刻提高警惕,不能心存幻想;要奮起斗爭,除惡務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