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3
這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堂實錄,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二、走進百草園——品味童年的樂園
生:(大聲地朗讀第二自然段)不必說碧綠的才氣……衛(wèi)道遠比桑椹要好得遠。
師:大家都找到了課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找得很準確。大家齊讀了一遍,百草園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1:太美了。
生2:太好玩了。
生3:百草園的確太有趣味了。
師:百草園好美,好玩,好有趣。用魯迅的文字概括一下,就是“百草園有無限趣味”(板書:無限趣味)誰來把這一段讀一遍,帶我們到進草園里去看一看。(指一學生)就這位戴眼鏡的學生。大家把掌聲送給她。你現(xiàn)在是魯迅,向大家介紹自家的菜園,你要介紹得怎么樣啊?
生(齊說):無限趣味
師:明白了嗎?
生:(點頭)
師:好,要把無限趣味介紹給大家。開始—
生:(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讀得有點性急)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
師:讀得不錯,很自信,也比較流暢。第一次朗讀魯迅的文章,能讀得這樣流暢,很不容易。
生:她有個地方讀錯了。斑蝥的“蝥”字是第二聲,她讀成了第四聲。
師:哦,你聽得很認真。她這個錯我們可以理解她,那是太緊張,是嗎?太激動了,所以一緊張就容易出錯。你聽她介紹的百草園有無限趣味嗎?
生:有一點點。
師:你說得很實在。魯迅的文章特別有味道,文字很特別,尤其是百草園這一段。但是需要反復品讀,才能慢慢讀出味道來。這一段文字,劉老師少說也讀過好幾十遍,一遍比一遍的味道好。聽劉師讀一遍,怎么樣?
生(齊說):好
師:(以兒童的頑皮語氣,模仿童年魯迅炫耀得意的口吻,有聲有色地范讀,配上極富誘惑力的體態(tài)與眼神,把孩子們引入魯迅的文字,引入魯迅的童年和童年的百草園。)
(師讀完后,生掌聲四起)
師:謝謝,好玩嗎?有味道嗎?
生:有,太有味道了。
師:百草園里怎么樣?
生:趣味無窮
師:你覺得魯迅介紹的哪一處最好玩,最有味道?
生1:“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這斑蝥太好玩了。
師:你見過斑蝥嗎?
生:沒有。
師:你希望到百草園能看到斑蝥,然后像魯迅那樣按住它的脊梁,也突然“呯”地一聲,看見斑蝥吐出煙霧來。多有意思呀!
生
2:(讀)“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我好想嘗嘗覆盆子的味道。
師:吃過桑葚嗎?
生:沒有
師:哎呀,我們真可憐,野果子基本上沒有嘗過。怪不得你那么嘴饞。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味道比楊梅、桑椹好得多呢!真是想想都要流口水呢!
生3:“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我也很想去拔何首烏,看看到底有沒有像人形的。
師:你也想找到這千年何首烏,不斷地去拔啊拔,希望能找出一根像人形的,然后就怎么樣?
生:吃了,我就成仙了。
師:成仙后?
生:我就游山玩水,周游世界。
師:哈哈,成仙了多好玩呀。想成仙的人有,想吃覆盆子的饞貓也有。你說——
生4: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
師:你想什么?
生:我想看看木蓮蓬的果實到底是怎樣的
師:木蓮蓬的果實,嗯,不錯。你說——
生5:“也不必說啴在樹葉里長鳴,肥胖的……向去霄里去了。”我覺得這蟬好玩。
師:他想捉一只蟬玩一會兒,玩過嗎?
生:玩過的,我小時候到外婆家經(jīng)常和哥哥姐姐一起捉知了,用線纏住它的一只腳,然后牽著它在屋子里飛來飛去,很好玩的。
師:把知了捉下來,太好玩了。你說
生:“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我想聽一下油蛉的歌聲,想看一看蟋蟀們是怎樣彈琴。
師:想聽聽那些小蟲們的歌聲,琴聲,太美妙了。這里魯迅用了一種擬人化的手法,讓我們對油蛉和蟋蟀的叫聲,產(chǎn)生了聯(lián)翩的浮想。你說——
生6:魯迅泥墻都弄壞了,卻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塊根象人樣的。魯迅拔了那么多,把泥墻都弄壞了,最后一塊也沒有找到。
師:你看此刻蹲在墻角下的魯迅,他會是一幅怎樣的神態(tài)呢?
生1:很著急。
生2:很失望。
生3:他想:到底有沒有像人樣的何首烏呀?
師:拔得滿頭大汗,拔得灰頭土臉,還是沒有找到,還把泥墻都弄壞了。泥墻弄壞了,還要拔,一直就想成仙。太好玩,所以魯迅說百草園他童年的樂園。樂在哪兒呢?
生:有各種各樣好玩的蟲子。
師:樂在玩(板書:好玩)
生:還有很好吃的桑椹、覆盆子這些野果子。
師:又酸又甜的野果,有好吃的。
生:還有很美麗的風景。
師:哦,還有碧綠的菜畦、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這些迷人的風景。好美呀!你們的童年也多么渴望有這一些斑蝥啊,渴望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呀,還有拔那個何首烏,拔得滿頭大汗啊,拔得灰頭土臉啊,把泥墻都弄壞了,還是沒有拔出來,還想吃了可以成仙啊,最后一定屁股挨打了。
生:(大笑)
師:挨了揍,第二天肯定還會怎么樣?
生:(全班孩子齊聲喊道)拔——(充滿了自信的語氣拉長聲調(diào))
師:拔不出像人樣的何首烏,絕不罷手。要是你們挨了打,也會怎么樣?
生:拔——(充滿了好奇和羨慕的語氣拉長語調(diào))
師:可惜這些我們都沒有玩過,魯迅都在百草園里玩過。所以說百草園是他童年的樂園。我們的童年樂園在哪里?
生1:我沒有樂園。
生2:我也是,每天都在在家里。
師:說沒有樂園是不完全正確的。你們的樂園不是在百草園,大多是在高高的陽臺上,窄窄的沙發(fā)里,當然還有虛擬的網(wǎng)絡上。魯迅的樂園是在百草園的野草、野花、野蟲、野果子上。這些我們恐怕在夢里見都沒見過的東西,今天,我們就借著魯迅的文字,大家一起走進百草園,去看看,聽聽,拔拔,嘗嘗。
生(齊讀):不必說……也不必說……
師:面對我們這些失去樂園的人,你感覺魯迅是以怎樣的口吻在細細介紹自家的百草園嗎?
生1:自豪。
生2:舒暢。
生3:有點得意洋洋。
師:趣味無窮,好像在炫耀自家的菜園。但老師感覺你們讀書的味道太濃了,魯迅在介紹自家菜園的那種得意洋洋味道沒有很好地讀出來。小時候的魯迅是那么的貪玩,愛玩,會玩,寫這篇回憶錄的時候,他已經(jīng)四十六歲。四十六歲的魯迅在回憶自己的童年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百草園,你看他一張嘴就是“不必說……也不必說……但就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樂趣”,他分明是在不停的說,又說“不必說”。這不是廢話嗎?
生1:有點矛盾。
生2:他好像想說又不想說。
師:他不想說嗎?
生:想說。
師:他說了嗎?
生:說了。
師:表面上是這個也不說,那個也不說,其實他的意思就是——我家的菜園好玩的東西怎么樣吶?
生:好玩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好像說都說不過來了。
師:這就是魯迅的可愛,四十六歲的魯迅還那么的俏皮,還像個孩子一樣。說起我家的菜園,他就情不自禁的夸贊起來,炫耀起來,這個也有,那個也有,好像他家的菜園有無窮的寶藏似的。所以一定要讀出魯迅的那份炫耀、得意,我家的菜園你沒有的,要玩就到我家的菜園來。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感受魯迅俏皮的文字,不泯的童心.
(生有聲有色的朗讀):不必說碧綠的菜畦,也不必說……
師:他那俏皮的文字,讓我們感覺到四十六歲的魯迅那一顆不泯的童心(板書:不泯的童心)像孩子一樣炫耀自家的菜園,太好玩了。不過,冬天的百草園也有好玩的,冬天有什么好玩的?
生1:可以雪地捕鳥。
生2:還可以拍雪人。
師:最好玩的是什么?
生:雪地捕鳥。
師:對,最好玩的是雪地捕鳥。你們玩過嗎?
生:沒有。
師:想不想玩雪地捕鳥呀?
生:想,我做夢都想。
師:雪地捕鳥,實在是太浪漫的事哦。請把魯迅直接介紹捕鳥的這一段找出來讀一讀,看看他是怎么介紹捕鳥的。
生(讀):……在雪地掃出一塊地來
師:直接介紹雪地捕鳥是那幾句?
生:掃出一塊雪來……
師:找得非常準確,短短的幾句話就把捕鳥的過程介紹得清楚明白。你發(fā)現(xiàn)魯迅是如何把捕鳥的過程簡練地介紹清楚的?
生:介紹動作。
師:對,他就抓住捕鳥的那幾個關鍵動作,動作介紹清楚了,捕鳥的過程也就好寫了。從這里我們可以向魯迅學習,介紹一個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抓住一些動作,把動作描寫到位了,這個事情就介紹的清楚了,這個寫作方法很好,我們要偷魯迅一招,學習要學會偷招。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體會一下雪地捕鳥的樂趣。
(生齊讀):掃出一塊雪來,用一個短棒支起一塊大……
師:讀得很好,魯迅抓住動作寫得很好。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魯迅是很喜歡捕鳥的,但他是不是捕鳥高手呢?
生:不是
師: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生(讀):這是閏土的父親告訴我的,我卻不大能用……你太性急,來不及走到中間去。
師:你找得不錯,但你能不能簡練一些,直接能看出魯迅不是捕鳥高手。
生:明明見它們……
師:現(xiàn)在簡練多了。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幾句話,前面介紹的是清清楚楚,捕鳥的時候又會怎么樣?預備起——
生:(齊讀)……卻什么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抓住的是一些……
師:他捕鳥怎么樣?
生:笨手笨腳的。
師:別看魯迅抓住動作寫得很清楚,讓他做起來就不行了,如果要你去做,你能不能做好?
生1:能!
師:你憑什么說會比魯迅更厲害?
生1:我等小鳥走到中間去的時候再拉。
師:魯迅太性急了,我們說性急吃不了——
生2:熱豆腐。
生3:我比他更有耐心。
生4:我比他手更靈活。
生5:我比他眼睛更厲害。
師:你們在雪地里捕過鳥嗎?
生1:沒有。
師:那你為什么說一定比他厲害?這不是吹牛了嘛!他至少捕過好幾次,你比不比得過他?
生1:比不過。
師:你很謙虛。
生2:我用大的竹匾。
眾生:(大笑)
師:哈哈,這辦法好,會改進工具,這就是會動腦子,你比魯迅聰明。
生3:木棒要短一些,因為木棒短的話,等鳥來時,一拉,就很快罩住了。
師:你也很會動腦子。你的介紹也抓住了動作,簡潔明了。
生4:把秕谷撒在中間。
師:如果我要玩的話,我不撒秕谷,我也不用短棒,我放好吃的稻谷或者大米在里面,讓鳥兒吃得不想跑了。
眾生:(大笑)
師:魯迅也很喜歡玩。盡管笨手笨腳,捕了三四只麻雀,但他還是很喜歡。百草園里的確是樂趣無窮。不過百草園最好玩的還不是這些,你們看,魯迅在介紹自家菜園的時候,他寫得最詳細的不是捕鳥,也不是拔何首烏,而是他在中間插敘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生:美女蛇的故事。
師:對,他在中間還插敘了一個美女蛇的故事。(板書:美女蛇的故事)。這個美女蛇他用的插敘方法,(板書:插敘)我覺得百草園最有趣的是這個美女蛇的故事,如果百草園里沒有這個美女蛇,百草園有一半的味道沒有了。美女蛇到底有什么味道呢?咱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故事。劉老師來做講故事的常媽媽,你們來當魯迅,讀故事的后半部分,注意聽哦。
師(讀):先前有一個讀書人在……向人一笑,隱去了……來吃這人的肉……卻總是睡不著……果然來了……你萬不可答應。(劉老師幽幽的、緩緩的朗讀美女蛇故事,孩子們不知不覺地進入了神秘的故事之中。)
生(讀):這使我覺得做人之險……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師:美女蛇讓這百草園充滿了——
生1:神秘。
生2:充滿了恐怖。
生3:百草園充滿了迷幻。
師:對,這就是美女蛇的味道,讓百草園充滿了神秘感。如果沒有這神秘的感覺,那百草園就失去了一半的滋味。如果有一天你到了百草園,一陣風吹過來,墻邊的野草索索得響,你會想到什么?
生1:美女蛇來了。
生2:我會撒腿就跑。
生3:我會有點緊張,但我不會逃跑。
師:劉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魯迅怕不怕見美女蛇?
生:怕的
師:何以見得?請戴眼鏡的女同學說說。
生:他害怕美女蛇,因為它這里寫到:……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想得到老和尚的飛蜈蚣。只有有了飛蜈蚣,他才不怕美女蛇。
師:我有飛蜈蚣,我就不怕見美女蛇了。可惜魯迅沒有啊。那他想不想見?
生:不想見。
生:“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魯迅好像有點遺憾的感覺,后面他又說“然而都不是美女蛇”,魯迅有點失望。
師:多么失望啊!每一次聽到陌生的聲音,魯迅都會回頭去看,但每一次都不是美女蛇。他是多么希望看到美女蛇呀!把掌聲送給她。
生:(掌聲響起。)
師:這樣讀書就讀到到魯迅的心里面去了。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
生:美女蛇,
師:他多么希望有一天,一個陌生聲音叫他名字的時候,回頭一望,看見的便是美女蛇呀!四十六歲的魯迅當然不怕美女蛇了,當然希望能見識見識神秘的美女蛇了。那六七歲時在百草園里的魯迅,他想不想見美女蛇?
生:不想。
師:他當然不想,被美女蛇吃去了,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小時候是害怕,但又充滿了好奇;長大了想見,卻始終沒有見著,內(nèi)心又充滿了遺憾,美女蛇更顯得有點神秘了。魯迅為什么會對美女蛇會如此念念不忘呢?魯迅想見美女蛇,對美女蛇有一種特別渴望相遇的感覺,到四十六歲的時候還沒有忘記他兒時的美女蛇,這倒底是為什么?這是魯迅心里的“機關”,今天課堂上我們還無法不能破解,你們以后讀魯迅作品的時候,慢慢地去破解魯迅這個機關。
如果我要介紹自家的菜園,我們又要學著偷魯迅一招——
生:(爭先恐后的脫口而出)插敘。
師:對,我也可以插敘一個神秘的故事。你看,沒有故事的地方就沒有味道。有了這個美女蛇,百草園就充滿了神秘色彩。那一草一木,就不一般。你走到草叢邊,就會想到那后邊——
生:會不會有美女蛇。
師:一陣風吹來,你就會回頭去看——
生:會不會是美女蛇來了。
師:百草園之所以迷人,就是因為有神奇的美女蛇故事,給百草園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百草園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有趣,那樣的神秘。這一切都是透過魯迅那俏皮的文字,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我們看到了四十六歲的魯迅那俏皮的童心。?6?7
這篇課堂實錄給我最大的啟發(fā)是借用文本的敘寫撥動孩子們的童心童趣,結合生活的體驗細品描寫之妙,今天上課,扣住“趣”,體驗“樂”,賞析“美”,從閱讀入,從寫法出,上得很開心。之后上三味書屋這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我以“這是一個怎樣的啟蒙學堂?這是一位怎樣的啟蒙老師?”來進入文本的分析。?6?7
請大家再看看課文,找一找描述先生的句子。慢慢思考。
生:(讀有關先生的描述。)
師:你來說說這是位怎樣的先生。
生:他是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fā)都花白了,帶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師:這里寫到了先生的外貌,高而瘦,帶著大眼鏡。在魯迅的筆下,他是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這都是魯迅心目中的先生形象,是魯迅對老師的評價,作為一個讀者,他是位怎樣的先生?
生1:他是一個教育有方的老師。他最初對我很嚴厲,后來就慢慢的友好了,上課也是從三言到五言、七言,滿滿地多起來的。
師:嗯,先嚴后松,循序漸進。好老師。
生2:他是一個心非常的軟老師。他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罰跪的規(guī)矩,也不常用。看出他很善良。
生3:他是一位說的少做得多的老師,同學們在讀書的時候,先生自己也大聲讀書,他這樣就給大家做出了一個讀書的榜樣,搖頭晃腦,入迷了。是一位很好的老師。
師:有一段文字是專門描述先生讀書神態(tài)的。
生:(讀)“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師:這是先生朗讀的內(nèi)容,描述先生朗讀神態(tài)的是下一段: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你們來讀一讀。
生:(讀)“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朗讀的搖頭晃腦,有滋有味。)
師:很好,就這種味道。下面我和你們換一下再來體會先生讀書搖頭晃腦、沉醉期間的味道。
生(齊讀):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拗過去,拗過去。
師(范讀):“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教師范讀模仿的如癡如醉,把先生的神態(tài)展示的傳神如畫。)
生:(笑、鼓掌)
師:在這里魯迅用了“~~”波浪線這個符號,表示聲音的延長。魯迅離開先生20多年了,先生讀書的神態(tài),還是記憶猶新。
在魯迅的心目中,先生是一位的方正、質樸、博學人,而且在前面加了一個重要的“極”字。極方正、質樸、博學,可以看出魯迅對先生是極為敬重的。魯迅一生最敬慕的老師有三位,第一位就是這位壽鏡吾老先生,第二位就是你們以后要學習的《藤野先生》,第二位魯迅在日本學醫(yī)的老師,第三位就是章太炎先生。魯迅對這三位先生都是極為敬重的。一位好的老師,能夠讓人享受一輩子。先生方正、質樸、博學的品格,也深深的影響著魯迅,魯迅的一生也就是在堅守“方正質樸博學”的人生追求。魯迅回憶20多年前三味書屋的生活,他沒有刻意地贊美先生,甚至還寫了“先生動怒”這些“負面”的記憶,但正是這些真實的文字,飽含了他對先生的懷想,也透露出先生對魯迅一生的深刻影響。?6?7
此時,讓學生借用句式仿寫,體味他 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懷戀之情。
魯迅在三味書屋里學習六年之后,到了離家遙遠的南京水師學堂。請大家仿寫
從三味書屋到水師學堂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南京水師學堂里去了,而且還是離家遙遠的南京水師學堂,也許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罷;也許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罷;也許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____________了。Ade,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Ade,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我不知道……也許是因為我上課畫畫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吧,也許是我爬上樹去折了臘梅花了罷,也許是因為我問了不該問的問題了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不能常到三味書屋了,ade!我的蒼蠅們和螞蟻們,ade!我的老師和同學們!?6?7?6?7
其實,他對六年的三味書屋的生活也是留戀的。
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1926年的9月18日,他在廈門大學圖書館的閣樓上。我們來聽聽魯迅的心聲:(多媒體播放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小引節(jié)選。)
《朝花夕拾》小引
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里是這么蕪雜。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朝花夕拾》。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xiàn)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
我有一時,曾經(jīng)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xiāng)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xiāng)的蠱惑。后來,我在久別之后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存留。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魯迅于廣州白云樓記。
師:知道魯迅筆下的百草園,為什么會如此的美麗迷人了嗎?
生1:魯迅他渴望回到童年,回到百草園。
生2:回憶的東西總是會顯得很美好的。
生3:魯迅想回家了。
師:是呀,飄泊了大半輩子的魯迅,想回家了。想回到紹興的百草園。魯迅在文章一開頭就寫到“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盡管這個菜園早已賣給別人,但在魯迅的心里,那就是我的家,就是我自由自在的家。魯迅不是在為自家的菜園做廣告,而是想回家了。
回憶的東西總是那么的美好,總是那樣的令人神往,他在回憶自己的童年,他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他是在用筆勾勒自己的童年,在燈下,對自己輕輕地訴說:(音樂起,教師輕聲的吟誦,孩子們順著魯迅的思念回到了夢中的百草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生:(掌聲響起)
師:同學們,我們再一起輕聲吟誦這詩一樣的語言吧。
生:(配樂吟誦)
師:魯迅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是渴望回到自己的童年,回到自己的家,他用自己的手中的筆,撥亮童年的那一盞燈,站在廈門大學圖書館的閣樓上,童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蟲,在魯迅看來是如此的招搖,美好。
這堂課就到這兒,下課。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