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2
這是《三峽》、《記承天寺夜游》練習及預習,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三峽》練習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填空
(1)《三峽》節選自 ,作者 ,字 , 時 、 。撰《水經注》,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 著作,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2)三峽是 、 和 的總稱。
(3)《三峽》先寫 ,接著依次分寫 、 、 四個時期的景物。
2、默寫
(1)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到過三峽的人都說,春冬時候的水依然像酈道元筆下所描寫的那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2)2007年4月18日8時05分,江西省歷史上首趟“和諧號”動車組發車,時速達到200公里,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酈道元《三峽》中的句子回答)
(3)文中寫山嶺連綿和山勢漫長的句子是: , , 。
(4)寫山勢峻峭巍峨的句子是: , 。
(5)寫三峽夏季江水暴漲的句子是: , 。
(6)寫春冬之時山水草木秀麗的句子是: , 。
3、第一段寫出了三峽的什么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4、結合有關語句,說一說三峽兩岸山有什么特點。(試用兩個字概括)連和高
5、“重巖疊嶂”和“隱天蔽日”兩句寫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巖疊嶂,就山本身的狀態寫其高,是俯視所得;而隱天蔽日,以天和日襯其高,是仰視所見。
6、“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的表達作用是什么?
以特定條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綜合表現三峽的特點。通過側面描寫來表現山高谷深。
7、第二段是怎樣描寫夏天水勢特征的。先從正面落筆,后分兩層來寫:以“沿溯阻絕”概括水勢險惡;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給人具體印象。又加上奔馬和疾風的比喻,則給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8、理清第三段作者的寫作思路。先寫俯視江中所見,后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最后作者總結,狀寫了四種景物。
9、作者寫三峽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氣氛?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肅殺的氣氛。
10、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中描寫的三峽四季的景物特征:夏水暴漲,春冬景美,寒秋肅殺。
11、《三峽》一文中有“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兩句,由此我們可以聯想起李白的一首詩,這首詩的內容是什么?請在下面默寫出來。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2、討論:作者寫三峽四季景色時,為何沒有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而先寫夏季景色。答案要點: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將“夏水”為首來寫。
13、《早發白帝城》一詩中哪兩句與“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一句意思相同: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記承天寺夜游》練習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1.月色入戶( ) 2.欣然起行( )
3.念無與樂者( )( )4.相與步于中庭( )( )
5.水中藻荇交橫( ) 6.庭下如積水空明( )
7、蓋竹柏影也( )
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 )
二、默寫出文中描寫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對其寫景的妙處試作簡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說說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作者的“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中蘊含著作者怎樣微妙而復雜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符,因為并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處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描寫的對象是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運用了________的修辭手法。
八、“尋張懷民”一句中的“尋”字用得好,你認為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九、對文章的分析,說得不正確的一項( )
A、運用比喻描寫月色,獨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謂如詩如畫,一個寧靜淡雅的境界,真讓人心醉神迷。
B、這篇短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貶謫中的那種凄涼、孤寂的特殊心境。
C、這篇隨筆性的小品,敘事簡潔,寫景如繪,而抒情則寓于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閑”。D、本文語言簡潔、準確、形象,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間最敏感的特征,以極其少的文字,包羅較多的內容,凝練含蓄。
答案
三、“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個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感;用“藻荇交橫”四個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
四、①“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結尾的“閑人”是點睛之筆,以別人的不“閑”反襯“吾兩人”的“閑”。②“念無與樂者”:可見其很少有人與他交游往來,“閑”。
五、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六、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
七、月光 竹柏影 比喻
八、作者要尋的這個人,面對如此月夜,不會蒙頭大睡,肯定也在賞月,但在何處賞月呢?因此要“尋”,其次,“尋”字有一種急欲找到東西的失落感,寫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賞月的急切心情。九、B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