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0
這是《昆明的雨》課堂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 2.感悟作者情感。 3.引導學生體會汪曾祺散文的特點,學習作者寫散文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多媒體播放鋼琴曲《雨的印記》及幾組雨中唯美圖片。
師:剛才大家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寧靜舒緩的鋼琴曲,唯美清新的雨中美景。
師:是的,詩人汪國真曾經有這樣一句話:“無論什么樣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難忘。雨有一種神奇:它能彌漫成一種情調,浸潤成一種氛圍,鐫刻成一種記憶。”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去看一看“昆明的雨”在作者心里鐫刻了怎樣的記憶。
二、走進文本 感知內容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結合閱讀提示說說本文圍繞“昆明的雨”寫了哪些景、物、事?
生1:本文圍繞“昆明的雨”寫了昆明的雨季、仙人掌、菌子、楊梅。
生2:還寫了賣楊梅的女孩子、緬桂花、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蓮花池邊酒店里與友人的小酌……
(出示課件1)
師:同學們,這些人、事、物是在昆明非常有名氣的大人物、大事件嗎?
生:不是,是平凡的小人物、小事件。
師:大家說的真好,汪曾祺善于從小的視角楔入,以細小瑣屑的題材,寫凡人小事,從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美,發現詩意。這便是汪曾祺散文的特點之一:選材上“小視角”(出示課件2)
(出示板書:汪曾祺散文的特點之一:選材“小視角”)
三、品味語言 感悟情感
師:同學們,剛才大家找出了文中所寫的昆明的凡人小事,那么作者筆下它(它們)或她們是怎樣的?你讀出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呢?找一些詞語或句子來說一說,讀一讀,品一品。
(出示課件3)
同桌互相交流,用下面的句式展示討論成果: “我選擇的是第()段,我認為本段中作者筆下昆明的_______是_______的,我從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中看出的。從中我讀出了作者______ 的感情。”
生:我選擇的是第4段,我認為本段中作者筆下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從中我讀出了作者對昆明雨季的喜愛與懷念之情,我從“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看出來的。
師:這個句子中“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讀的時候語氣是否一樣呢? 生:不一樣。“明亮的”、“豐滿的”應該讀的歡快一些,“使人動情的”應該讀的深情一些。師:說的很好!你能試著讀一讀嗎? 生:好!(讀) 師:“昆明的雨季”在作者的心里是那樣美,其它的人、物呢?生:我選擇的是第7段,我認為本段中作者筆下昆明的菌子是味道極美的。從中我讀出了作者對昆明菌子的喜愛之情。我從“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鮮,香,很好吃”看出來的。生:本段中昆明的雞樅也是味道鮮美的。我從“菌中之王是雞樅,味道鮮濃,無可方比”這個句子可以看出。
師:為了突出味美,讀這兩個句子的時候應該重讀哪些詞?
生:“滑”“嫩”“鮮”“香”“很好吃”“鮮濃”“無可方比”
師:對。誰來試著讀一讀呢?
生:我來。
師:勇氣可嘉!老師一聽你讀,就垂涎。
生:本段中昆明的干巴菌的味道也很美。我從“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這東西這么好吃?!
師:這個句子末尾為什么會有兩種標點呢?
生:問號表示驚訝,因為干巴菌的樣子太丑;感嘆號表示贊美,因為它的樣子雖丑,但味道確實極美。
師:這個句子如果處理一個詞的讀音就會讀出這兩種不同的語氣,你知道怎么處理嗎?
生:“這么”,音調上揚表示驚訝;音調放重表示贊美。
師:你來讀一讀。
師:大家都來試一試。男生讀出贊美的語氣,女生讀出懷疑、驚訝的語氣孩子們。
師:老師越發垂涎了。那么菌子味道那么美,楊梅怎么樣呢?
生:味道也很美。從第八段中“我吃過蘇州洞庭山的楊梅、井岡山的楊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這個句子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愛昆明的楊梅。
師:這個句子是怎樣寫楊梅的味美呢?
生:對比。用昆明的楊梅與蘇州洞庭山、井岡山的楊梅進行了對比,突出了昆明楊梅的味美。
師:讀的時候應重讀哪個詞呢?
生:“比不上”
師:來,你讀一讀。
師:作者在第八段中,僅僅寫了“昆明的楊梅”嗎?還寫了什么?怎么寫的?
生:賣楊梅的女孩子。
生:我認為賣楊梅的女孩子是嬌美的。“賣楊梅的都是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喝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作者對賣楊梅的女孩子非常喜歡。
師:哪個女孩子來給大家試讀一下,讀出這種嬌美的感覺呢?
生:(讀)
師:你讀的很好!柔和嬌美之聲讓我們感覺似乎就置身于那街市之中,在“賣楊梅女孩子”的身邊。
生:昆明的緬桂花也是美好的。第九段中“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從中我讀出了作者對昆明緬桂花的喜愛之情。
師:作者的心為什么是軟軟的,你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生:因為感動,感激。從“送”、“滿滿的”可以看出。
師:那教師把這句話改成“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是感動。”好嗎?
生:不好。改后的句子過于直白,缺少了味道,沒有了想象的空間。
師:說的好!這就叫“言有盡而意無窮”。這種語言的感覺你在文章的其它地方還能體會到嗎?
生:能。比如文章的第11段寫“蓮花池邊酒店里與友人的小酌”這件事的時候也能讀出這種味道來。沒有華麗的語句,但處處體現一種美,一種味道。
師:老師看到這樣的一種改寫,大家來看一看與原文有什么不同?
(出示課件4)原文:(略)
(出示課件5)改文:“走進蓮花池邊的酒店,看雨點歡快地從空中落下,在微風中飛揚,落入池塘擊起美麗的漣漪。靜坐酒店一角,聽雨點在木香花上彈奏出妙幻的曲調,木香花那濃郁的香味令我沉醉。”
生1:原文語言平淡、樸素,改后的文字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語言優美了很多。
生2:原文語言平淡,有一種味道,但這種味道需要品才能體會到。改后的語言形式上就很美。
生3:原文用了很多細節描寫,改文則缺少細節刻畫。
師:好!汪曾祺曾經說:“我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家常一點。”他散文的語言總是平淡、質樸,如話家常,言有盡而意無窮。這便是汪曾祺散文的特點之二:語言“淡而有味”。
(出示課件6)
(板書:汪曾祺散文的特點之二:語言“淡而有味”。)
四、小結:
(出示課件7)
師:同學們,本節課我們學到了汪曾祺散文的兩個特點:選材“小視角”、語言“淡而有味”。用平淡的語言去寫生活中的凡人小事,美而有味,觸動心懷。愿同學們在未來的寫作中能夠學習作者寫散文的方法,或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推薦大家看一看汪曾祺的《人間草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