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這是《土地的誓言》教學實錄案例,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激趣導入,了解背景
師:課文都預習了嗎?全班幾乎都讀了,現在把課文蓋上,我要檢查大家預習的怎么樣?
請問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字體稍微小一點的那行字,寫了什么內容?
生1:我一定會回去,以我的淚水洗去他的恥辱。
生2:應該是九一八十周年寫。
師: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寫的內容是:九一八十周年寫。九一八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嗎?
生2:就那個九一八事變,日本人侵略中國。
師:請坐,說到了問題最核心的位置,你來說,補充一下。
生3: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占領了中國沈陽,代表了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那一天日本人把南滿鐵路炸了,然后說是中國人炸的,大舉侵犯我們的東三省,東北三省所有的人民沒有家了,到處流亡。于是就發生了很多慘劇。
師:十周年,十年,流亡到了香港的端木蕻良,還深深的眷戀著他的故鄉,我就在思考,他的故鄉是一個什么樣的故鄉呢?他在這里曾經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大家一起來看黑板。(板書課題)
二、品讀寫景語句,感受故鄉的美麗豐饒
師:十年了,作者還深深眷戀著這片故土,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故鄉呢?把課本打開,請大家默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把文中描寫故鄉景色的語句,用橫線把它畫出來。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畫的是哪一些語句?
生5:我畫的是從“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一直到“原野上怪誕的狂風”。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到這一段話,請思考:這一段文字,給我們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故鄉?你是從哪一些語句、或者詞語知道的?好,先輕聲的讀一讀。
生6:我覺得作者筆下的故鄉,是一個廣博的故鄉。他說“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嗥鳴的蒙古狗”,馬群能夠奔流,那么這個地方一定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地方。
生7:我還從下面的“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發現這里用了很多形容它顏色的詞語,然后就可以寫出他故鄉是一個色彩斑斕、很美麗的地方。
師:你告訴大家有哪些顏色。
生7:有金黃、黑色、紅玉、黑玉。
師:這位同學發現的是一些顯性的顏色。還有一些隱性的顏色,我舉個例子來說:
蒙古狗,可能是什么顏色?
生(齊答):黑色。
師:能不能發現一點點其他的隱性的,作者沒有直接寫下來的顏色,你來說。
生8:參天碧綠。碧綠色。
生9:高粱是紅色的。
師:高粱還是紅色的,色彩絢爛,非常的美麗。那么這一片故鄉除了美麗和遼闊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特點呢?
生10:他的故鄉是一個資源十分豐富的地方。那里有高粱、豆粒、山雕、鹿群、煤塊和足金。
生11:高粱、豆粒、土地、臉龐、眼睛還有山雕、鹿群.
生12:還有前面的白樺林、馬群。
生13:我覺得還有蒙古狗。
師:僅僅只有這些嗎?
生14:我覺得其實他這里的物產是非常豐富的,從最后的省略號中可以看出。
師:我太喜歡你了。同學們,讀端木蕻良的文字,這一些細節一定要捕捉到,省略號太重要了,它告訴我們這個地方非常的富饒。
請看屏幕,我給大家玩了一個非常幼稚的游戲,我把這一些景物的數量,在曲線圖里面表示出來連起來了。
屏顯:
師:我幼稚吧?
生15:不幼稚。我覺得這是一個閱讀的辦法,并不是一個很幼稚的游戲。它讓我發現,為什么要按這種次序來排列寫這一些東西?
師:那你能不能告訴大家,為什么這么排列?
生15:我覺得這幅曲線,表明了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情緒、心情的變化。從一開始作者開始寫的數量較少,到后面突然一下子增多,說明寫到這里,作者情緒比較激動,之后有比較多的感想,所以就寫下了比較多的文字。然后到后面,這些情緒又慢慢的淡下來,所以寫的景物又少下來。
師:他發現的不僅僅是數量在變化,而是作者的情感在隨著變化,這就是端木蕻良的第二個妙處,因此我們應該怎么樣讀呢?
生16:我覺得應該要越來越激動。
師:一直激動嗎?
生16:后面要稍微的平靜一點。
師:給大家試一下。
生充滿感情地朗讀。
師:剛才通過品讀這一段文字,我們發現了兩個有意思的現象,一個是作者的故鄉非常美麗,非常富饒,甚至非常遼闊;還有一點發現就是,這篇文章,作者是將他的情感跟他的描寫,緊緊的融合在一起了。
三、品讀細節描寫句,感受故鄉的詩情畫意
師:那么,在十多年前,作者在這里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把描寫作者生活的相關語句把它畫出來。
師(指名身邊學生):想我請這位同學來告訴大家,你找到的是哪一些語句?
生17:我找到的是從“在故鄉的土地上,一直到輾著新谷的場院轆轆地響著,多么美麗,多么豐饒……”這里。
師:討論一下,他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是怎樣?
生18:我覺得作者在這片土地說,他過的是一種比較貧窮但是十分快樂的生活。我從“這空氣中多了些歡喜的聲音”,還有“故鄉的土壤都是香的”這些語句中看得出來,作者是非常愛自己的故鄉,他在故鄉的生活也是非??鞓?,非常愉悅的。
生19:我覺得是他在這片故鄉生活是自由的。你看文中這些句子,“在故鄉的土地上,我印下我無數的腳印”,就可以看到他去過許多地方,并且不是受拘束的。而且在下面,“在那稻殼上我捉過蚱蜢”,可以看得出他在故鄉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生20:我覺得他的生活也是很豐富多彩的,我從他的省略號看得出來。
師:哎呦,又發現了省略號。真的很了不起。前面的省略號是發現了物產豐富,這個省略號是發現他的生活豐富多彩。厲害!
生21:我認為他的生活在家鄉的生活是比較充實的。他說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然后他還吃過自己種的白菜。然后勞動的聲音從這頭響到那頭,就證明他在他的家鄉是,每天多在勞動,豐衣足食,他是吃自己種的東西。
師:這段話里面最能體現他詩情畫意的詞有哪一些?
生22:煙雨。
生23:銀線似的蛛絲。
師:你發現端木蕻良還有一個什么特點?
生24:比較細心,連那么細小的點都看得到。
師:這是端木蕻良的一大特點,細節描寫非常的逼真。
四、用詞聯想畫面,感受慘烈的“九.一八”
師:通過我們細細地讀,慢慢發現,端木蕻良筆下的故鄉是美麗的,是富饒的,故鄉的生活是甜的,是讓人醉的,是充滿詩情畫意的。1931年9月18日的到來,這一切全部化為烏有,一切都不復存在,日本真給東三省帶來的是什么樣的生活呢?我準備用一些詞語來描繪,你們猜一猜:我會用哪一些詞語來描繪?
生25:殘酷。
生26:生靈涂炭。
生27:尸橫遍野,民不聊生。
生28:血流成河。
生29:滿目瘡痍。
生30:妻離子散。
生31:烏煙瘴氣。
師:有點欠妥。
生32:家破人亡。
師:這樣的生活你愿意嗎?
生齊說:不愿意。
師:端木蕻良也不愿意。于是他發出了自己的誓言。
下面請大家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端木蕻良發出了哪一些誓言?
生33:“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師:大家發現沒有,她一讀到那個句子,感覺跟前面大家讀到就不一樣,你為什么要強調前面那個詞——“我必定”。
生33:因為這個詞可以看出來,他為他家鄉戰斗決心是很強的,如果不做到這樣的話,他會很不甘心。
師:“必定”一詞讀出了端木蕻良堅定的決心,這個小孩的感覺非常的敏捷,用一個詞語,來強調他的情感。
師:我們把“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這個句子讀一下,把“必定”要強調出來。
生齊讀。
師:有這種感覺了。但是剛才我發現有一個問題:前后兩句的人稱不一致。這是不是有問題?
生34:沒有問題。因為這里用了呼告修辭手法,強調了情感是非常強烈的。
師:你們怎么會知道呼告的呢?太厲害了。呼告,有什么好處?
生34:加強語氣,使他的情感變得更強烈。
師:直接面對面地抒情,情感更加強烈。太好了,咱們一起來把這個句子再讀一下。
生齊讀(感情飽滿)。
師:這還不是他誓言里面最堅決的一句,最堅決的一句是哪一句呢?
生35:“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師:老師想問大家,“或者我的墳前”,應該怎么讀?快速商量一下。
生36:因為他要表示他的決心,所以我覺得還是要更強勢一點。
生37:因為他說或者我的墳前,他的意思其實就是,我愿意為之付出生命,所以我認為應該是非常堅決的語氣。
師:非常好,我來試一下。
生齊讀。
師: “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這個破折號起什么作用?
生38:轉折。
生49:我覺得應該是遞進。
師:什么在遞進?
生49:情感在遞進。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好嗎?
生齊讀。
師:端木蕻良的文學是有力量的,有力度的。在他的文學中有方向,這個方向是什么呢?就是他對故鄉的熾痛的熱愛。讀完這篇文章以后,我對端木蕻良有這么一個印象,看我板書。
教師板書:
詩意字字溢筆端
真情句句深入木
誓言錚錚勢恢宏(諧蕻)
為文為人皆精良
師指著每一句最后一個字讀:端-木-蕻-良。
還剩下兩分鐘。我想讓大家體會一下作者的情感跟他的文字,感受他熾痛和熱愛的情感,我給大家配樂朗讀第二段。
教師充滿感情地朗讀,讀畢,全場報以熱烈掌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