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這是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說課稿,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文本細讀奠高效課堂之基礎——說教材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課文以“我”與少年閏土相識、相見、相處、分別為序,刻畫了一個活潑可愛、聰明能干、機智勇敢的農村少年。上述是從普通讀者的角度,對文章的解讀。教師從課程的角度如何解讀這篇文章呢?高林生老師講“教文先辨體、解文先解題”,這篇文章節選自短篇小說,那一定留有短篇小說的影子,比如文章開始有一處自然環境的描寫,文章中間有人物外貌和事情的描述,而這些特點又暗合了單元導語中“學習本單元課文,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想一想文章是怎樣刻畫人物的”這個單元訓練重點。因此,結合課后習題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優化目標揚高效課堂之風帆——說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重點寫好“猬”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條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3.通過四件事及人物動作、外貌等描寫感受閏土的形象,分層誦讀第一自然段,積累語言。
4.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切合理念循行之有效之方法——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在 郭思樂教授提出的“生本理念”的指導下,在我縣倡導的新課型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導學案為線索,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的前提下教師展開的教學。課的過程教師更注重學生語文基礎的積累和語文素養的培養,讓學生不是在學課文,更多的是以文章為載體,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
四、簡化過程實現生本高效之目標——說流程
下面我從導課、過程、收課三個重點環節進行闡釋說明。
(一)導課
高效的基礎是有效,有效的基礎是參與。學生只有積極參與到聽說讀寫的教學活動中,才能談得上是有效的教學。因此教學伊始我從讓學生談“假如讓你寫一篇寫人的文章,你會怎樣寫?大文豪魯迅寫了又會寫哪些內容?”這樣一個話題入手,讓學生帶著已有經驗,在印證、好奇等閱讀期待的驅使下,迅速走進文本,進行有效學習。
(二)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可以概括成:簡約、訓練、逐層深入這樣幾個關鍵詞。(一)簡約:結合導學案,大家不難看出,這些題型的設計都是扎扎實實的在學語文,查背景資料,學習字詞,課文主要內容,描寫人物表達方法,體會人物情感,都是語文的基礎,學習目標很簡單明了。(二)訓練:簡單的背后往往會蘊藏更深的內涵,這是這節課我要努力實現的目標,即根據導學案的流程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在導學案中所涉及的每一個小的細節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如:交流資料背景,學生可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交流:既可以小組進行,也可以采用個人匯報。但教師的目標必須明確:讓學生知道說話要有條理,并要善于傾聽別人的發言,學會補充。即教給學生會說、會聽的方法。再如“課文內容我知道”這部分。我采取學生自由匯報并板書的形式,然后教師根據板書內容讓學生對比不同答案,最后由孩子們自己總結出概括主要內容的好方法。“課文表達我來品”這部分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課上以小組匯報的形式來呈現,但呈現的方式不盡相同,這又給了孩子們自由發展的空間,達到既掌握知識又提高能力的目的,真正扎實有效的訓練。總之,不管哪個環節,都是以學生為主體,以積累和提高能力為目標,教師做好適時指導的角色,給學生創造發展的自由空間。(三)逐層深入:導學案的各個題型的設計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展開的,在課上的呈現方式依據導學案的順序來進行,學生從搜集資料到字詞、主要內容,再到品人物、體會情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們學習起來不覺得吃力或是過于簡單而沒有意思,反之,會不斷地向自己的能力進行挑戰,從而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收課
好的收課不是學生一點問題沒有的走出課堂,而是產生新的問題,進行閱讀探究的開始,因此在課末我出示《故鄉》中的一段話并激發讀書興趣:“到底發生了什么事讓作者有如此的感慨?課下閱讀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從里面找一找答案吧!”
高效課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背后是教課文到教語文的理念的轉變。假如我們的觀念還是拘謹在一篇篇的課文本身,高效課堂這樣一個語文人的追求,就永遠不會實現。因此,整節課不論什么形式呈現,都是為了一個目標:“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希望各位領導、老師能夠多提寶貴意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