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這是《13.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回顧質疑,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我繼續學習——生齊讀課題13《只有一個地球》。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你們對地球有哪些了解?
板書:美麗渺小 資源有限 無法移居
師:正是由于這種種的原因,文章在結尾處發出這樣的呼吁——
生齊讀最后一段: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吧!
師:如果把這段呼吁凝結成一句話是?
生: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師:為什么要精心地保護地球?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畫出能說明原因的句子,還可以和同學交流交流感受。
二、品詞析句,精讀感悟。
1、從渺小入手,體會保護的重要性。
生讀第二段: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是一個半
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大,不會再長大。
生:從這段話中我知道了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它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大。
師:哪位同學能抓住重點詞語談談自己的理解?
生:我從“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發現作者為了說明地球的渺小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而且“只有”更強調了這個數量在宇宙中微乎其微。
生:從“一葉扁舟”我發現這里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讓我們更形象的了解了渺小的程度。
師:地球對于我們人類而言可能很大,但在浩瀚的宇宙中它只是滄海一粟。(出示:太陽系九大行星圖)而且地球表面71%都是海洋,只有29%的陸地養育著60億人口,地球真是太渺小了,如果我們不去保護它,那么人類的活動范圍只能越來越小了。讓我們讀出對它的擔心和牽掛吧!(生齊讀第二段)
2、抓“資源有限”,體會保護的必要性。
⑴生讀第三段,并談體會。出示: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拿礦物資源來說,它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但是,如果不加節制地開采,必將加速地球上的礦產資源的枯竭。
生:從這段中我知道了礦物資源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形成,而人們卻不加節制地開采,地球上的礦產資源必將枯竭。
師:這句話中哪個詞更觸動了你?(生:不加節制)
師:什么是不加節制?(生:沒有限制)
師:這讓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地球是無私的,她向人類慷慨地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而人類卻不懂得珍惜。
師:你能說說她為我們提供了哪些資源嗎?(指名說:廣闊的土地,金燦燦的糧食,連綿起伏的山脈,茂密的森林,豐富的礦產,還有江河湖海……)人類的祖先在這顆星球上勞動生活,繁衍生息,并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而地球最終得到的是人類不加節制地開采和破壞。
生:老師我知道礦產資源的形成不僅漫長,還需要特殊的地質環境,它是不可再生資源,而且儲量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人類不合理開發利用,我們的子孫后代就會無礦物資源可用。
師:請看這組數據。(引入資料)
據有關資料表明
現礦產資源維持年數:銅22年;鐵61年;鋁164年;許多稀有資源僅可用10來年。
師:看到這組數據,你的心情怎樣?
把你的情感放入文中,大聲地讀出來吧!
⑵師過渡:第三段帶給大家這樣的理解和感悟,那么文章的下文又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呢?誰來給大家讀讀第四段?出示: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但是,因為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師:在你的朗讀中老師發現你把“本來”這個詞重點突出了,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本來”就是“原來”的意思,它強調了這些資源原先是可以再生的,而現在已經不可再生了。我想把這種強調體現出來。
師:這位同學在體會說明文用詞上很有方法,他首先解釋了——(生:意思)又點明了它的——(生:作用),另外一點就是它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好,同學們,我們把這個“本來”做個重點記號。
師:誰還想讀讀這一段,也讀出你想強調的詞語來 ?(生強調“但是”)
生:“但是”是個轉折詞,它把地球無私的奉獻與人類無情的破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發現的孩子。
師:誰還想讀出你的理解?(生強調“威脅”)
師:老師發現,你不僅重讀了“威脅”,還有些擔憂。
生:本來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是可以再生的,但是,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只至現在發生了很多生態災難,我們人類早晚自己害了自己啊!
師:這位同學已經在擔憂我們人類的命運了,這威脅都來自于——(生:生態災難)仔細搜索,我們生活中都發生了哪些生態災難?(生列舉)
師:這么多的生態災難,這個問題值得大家思考,讓我們把這些詞都重重的做個記號,用你那敏銳的心細細的品味品味這段文字吧!
師:你只是看到了這些生態災難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地球上的資源在逐漸的消失。
生:我仿佛看到人們在洪水中掙扎。
生:我仿佛看到人類正飽受饑餓與疾病的折磨。
師:我想看了這段視頻,你一定想說的更多。(播放有關生態災難的視頻)
師:你想說些什么?(人類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家園,不要再為欲望和貪婪痛下殺手了;為了我們的生存,請珍惜我們僅有的資源吧!)
師:同學們,讓我們通過朗讀把你的擔憂、告誡,甚至是憤怒讀出來吧!(指名讀第四段)
師:地球的渺小、自然資源的有限,地球的慷慨無私、人類肆虐的破壞……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板書:事實)難怪宇航員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生: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師過渡:面對這樣的事實,有人會說,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里有數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生:不能!
師:誰能從文中找出你的理由?
3、認識不可移居,再次提升保護意識。
生:因為“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師:這段中哪一個詞最先跳入你的眼簾?
生:至少。
師:誰能用上體會“本來”的方法,說說你對“至少”的理解?
生:“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強調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還只限于這個范圍,“40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說明文的嚴謹性。
師:你還想抓哪個詞談談你的理解?
生:老師我想從“40萬億千米”談談我的看法,在查閱資料時我知道了以目前一般飛機的飛行速度來估計,40萬億千米大約需要600萬年時間才能到達。這個時間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師:這位同學抓住一個數字談出了自己的理解,你是一個會讀書會思考的孩子。
師:同學們,你們看,前面陳述的都是事實,而這部分是作者提出的——設想。
師:設想就是假設,板書:假設,我們經常說用事實說話,為什么作者又做了這樣的假設?
生:就是打消人類無法移居的現實,突出保護地球的重要。
三、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師過渡:正因如此,文章的結尾才有了這樣的呼吁:
師生合作朗讀: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吧!
師:是啊,唯有這精心的保護,我們才會看到這樣美麗可愛的地球。看視頻:《美麗的星球——地球》
師:老師看到你們每一張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和快樂,這都源于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此時此刻:
出示:我想對地球媽媽說:
我想對人類說:
我想對自己說:
師: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媽媽含淚的微笑。珍惜地球、保護地球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因為我們—(齊讀:只有一個地球!),因為人類—(生齊讀:只有一個地球!)
四、作業。中國夢之健康海港
師:保護地球,珍愛地球是我們人類美麗的夢想,更是我們為實現“中國夢”應做的貢獻,請同學們聯系家鄉的實際情況,想一想我們該怎樣愛護家園,爭當一個環保小衛士?并把你的想法付諸于實際行動中。
五、板書
美麗渺小
13.只有一個地球 資源有限 事實
精心保護 不能移居 假設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