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這是《在柏林》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在柏林》這是一篇微型小說,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戰爭的殘酷性。作者截取火車上短暫的一幕,以后備役老兵的一段話為小說情節的核心,隱去所有背景、過程的交代,而把慘烈的戰爭后果直接推到讀者的面前。小說的篇幅極短,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情節如此簡單,卻有著極強的可讀性。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品味文本中的詞句,理解作者蘊含其中的感情。 難點:小說如何運用抖包袱的手法將情節推向極致。
教學效果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創設情境。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中國還是外國,戰爭是人民生活中最殘酷的事。我們可以舉出許多反映戰爭的詩詞、文章或影視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國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種種苦難。談談令你印象深刻的反映戰爭的詩詞、文章或影視新聞作品。找準話題導入能使學生更快地進入文本的情境,為體會文章的主旨服務。 2.想象暢談。戰爭是統治階級之間利益的驅使。而在戰爭的陰霾下,處于戰爭中心的廣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在柏林”這個標題看上去很寬泛,留給我們很多想象的空間,教學時,我采用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質疑,帶著疑問走進文本。在未細讀文章之前,學生憑借著已讀過的文章或看過的影片可能對戰爭中人們的生活有各種想象,可以請學生自由發言,所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師可以適當引入戰爭給人民生活和精神帶來的苦難和摧殘,而后展開對文章的閱讀。戰爭是離學生們實際生活很遠的內容,而本篇文章又短小精悍,所以這一部分可以給出較充分的時間讓同學們暢所欲言,教師只需抓住學生的回答因勢利導引入文章即可。
3.品味主旨。文章敘述的是一列駛出柏林的列車上的事,而課文的題目取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首先,柏林是這場戰爭的策源地。作者將文章的背景置于這列由柏林開出的列車上,可以想見,遭受到殘酷戰爭的不僅僅是列車上后備役老兵這一家,老婦人由痛心到絕望到瘋狂的心路歷程,后備役老兵拋家棄妻的無奈和難以言說的巨大痛苦……這是戰爭中一個家庭的毀滅,更是千萬個籠罩于戰爭陰影下家庭的縮影。引導學生由點及面地感受文章深沉的主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