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這是《橋》一課課題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4月16日,五年段開展校本考研,程振清老師執教了《橋》一課。本課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先感悟內容,再學習表達,實現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感悟內容時先通過“這是一場( )的洪水。”引導學生體會洪水的瘋狂、肆虐、可怕、不可阻擋,接著通過“這是一位( )的老漢。”引領學生從字里行間去感悟老漢的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在感悟內容這一部分時有兩個亮點:一是通過說話練習引導學生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老漢以及兒子的高尚形象。二是配樂朗誦《一座橋》,將這堂課推向高潮,雖然老漢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他的光輝形象已經刻在了學生的心上。
當然,在感悟思想內容也有不足之處:一是時間安排不合理,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感悟內容上,導致后面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沒有足夠的時間。二是老師講得比較多,學生自己感悟的比較少,不能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個性化理解。三是教師給予得比較多,學生感悟得比較少。比如,1.這是一座什么樣的橋?2.這篇課文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程老師都是把問題的答案直接呈現給學生,而不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這篇課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內容的原因外,還因為作者在表達方法上的獨具匠心,但是很可惜,由于時間安排不夠科學,沒能進行相應地練習與運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