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這是八年級上冊第14課《故宮博物院》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祖國傳統的建筑藝術,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2.了解行蹤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道德、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的說明順序。 2、學習了解故宮博物院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自學—合作---探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1分鐘)同學們,一提起北京,大家就會想到什么?(長城、故宮、圓明園、天壇、頤和園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古城,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故宮,大家都不陌生。那是皇帝和他的嬪妃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嚴禁老百姓進入,因此又叫紫禁城。面對這組充滿神秘感的建筑群,大家想不想了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紅墻黃瓦的巍峨宮殿,去領略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的風采。
(二)檢查預習:(學生主持)
1、關于字詞:(小黑板展示,學生完成,教師檢查)(5分鐘)
矗立(chù) 鰲頭(áo) 湛藍(zhàn) 琉璃(liú) 鎏(liú)金
蟠龍(pán) 中軸線(zhóu) 金鑾殿(luán) 擊磬(qìng) 玉璽(xǐ)
肅穆(mù) 上諭(yù) 額枋(fāng) 藻井(zǎo) 迥然不同(jiǒng)
玲瓏:精巧細致。 湛藍:深藍。 布局:全面安排。 肅穆:嚴肅而恭敬。
幽雅:幽靜而雅致。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和諧動聽。 井然有序:形容整齊的樣子。
2、學生搜集故宮知識展示
3、朗讀展示(師生共同完成,出示問題思考)
(三)、整體感知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學生根據問題回答,其他同學評判,教師糾正、補充)(15分鐘)
1、本文是一篇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是故宮博物院。記得在學習《中國石拱橋》時,曾明確:說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宮博物院的哪些特征來寫?請迅速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答案: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2、本文大體是按照游覽參觀路線,著眼于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到北,依次介紹建筑物。作者沿著參觀路線來介紹的,請你列出路線圖來。
明確:天安門 端門 午門 漢白玉石橋 太和門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廣場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 神武門
或者:以天安門為起點,穿端門,進午門,過漢白玉石橋,來到前三殿。依次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華殿合稱為“前朝”。然后繼續向北,簡單介紹了位于中軸線上的“內廷”建筑: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御花園。最后出順貞門到神武門而離開故宮。
3、本文采用了哪一種說明順序?
明確: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游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的。
4、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理解課文總說、分說相結合的特點。
明確:第1、2段是總說,概括介紹故宮的位置、歷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總體布局和藝術風格。
中間(3~15)是分說。根據故宮的特點,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廷兩部分分別加以說明。前朝主要介紹“前三殿”,先介紹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紹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內廷主要介紹“后三宮”,分乾清宮(12)、交泰殿、坤寧宮(13),接著總結介紹后三宮的彩畫圖案(14)和御花園(15)。
最后一段對故宮作總的概括,再次強調其藝術特點。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一,使讀者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
(四)、學生再讀課文,合作交流:(同桌互助或前后桌討論)(20分鐘)
1、 課文重點介紹的對象是什么?
明確:太和殿。
2、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
明確:太和殿是故宮的核心,是皇帝寶座所在地,是舉行重大典禮、皇帝受朝賀的地方。同時它又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其雄偉壯麗的外觀,布置精美的內景,和諧統一的布局都體現了故宮建筑的風格特點,因此無論是歷史意義還是藝術價值都最具代表性。
3、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
明確:對太和殿,先寫使三大殿成為統一整體的臺基——臺基修建得很高(三層臺基高七米),并且設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個圓雕龍頭),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寫太和殿外觀氣勢雄偉(是故宮最大的殿堂),色彩壯麗(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的斗拱、額枋、梁柱,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內部裝飾的莊嚴富麗(金鑾寶座、雕龍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裝飾著多姿多態的龍);最后從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說明它在設計方面的象征意義——過去封建皇帝憑借雄偉的建筑顯示威嚴。
4、學生精讀5~8段,思考:
(1)、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 6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
歸納:從殿外寫到殿內,是從外向內的空間順序;寫殿內設置也按照空間順序寫。
(2)、第六段總的順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兩個“立足點”,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它的說明重點是什么?
明確:兩個“立足點”分別是方臺和雕金蟠龍。下面以方臺為立足點,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兩旁寫。上面以雕金盤龍為立足點,依次向下、向周圍寫。重點說明太和殿的用途。
(3)、文章強調中軸線用意是什么?
明確:說明建筑意圖——把皇帝寶座安在中軸線上,以象征皇權。
(4)、在文中為什么多次寫到龍?
明確:主要寫龍的原因有兩條:一是說明對象的特征決定的。故宮建筑突出龍,對故宮的說明也突出龍。二是龍的象征意義決定的。歷朝歷代皇帝都把龍作為自己的化身。皇帝自命為真龍天子,也是皇權的象征,突出龍,也就是突出皇權的威嚴。
(5)、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六、小結:(2分鐘)
故宮博物院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紹的東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如果全部說明,難免太多太雜,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軸線,采用空間說明順序,運用總——分——總的寫法,突出重點,詳略分明,使讀者對路線、方位、各組建筑物的特點與聯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條理十分清楚。說明對象“故宮博物院”給我們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七、作業。(2分鐘)
1.按照空間順序向別人介紹你們的學校,要求重點突出,總說分說結合。
2.從你家到學校有幾條路,最近的路該如何走?請向同學們介紹,歡迎他們到你家做客。
板書設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