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這是《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案例,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故宮博物院》是按照參觀順序,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贊頌。文本并不難,但說明文一向不太受學生歡迎,沒有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不夠吸引學生。這恐怕就是一個難點,難以上出彩來,會使得這堂課在全校所有公開課里暗淡無光。經過幾番斟酌和與師傅蘇老師的討論商量,我把課堂教學目標定為:1.積累字詞,掌握它們的音、形、義;2.圍繞“太和殿”閱讀,掌握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寫法;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寫作方法;4.了解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巨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難點定為: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2.以太和殿為例,把握本文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方法。
在布置預習作業時,讓學生先行閱讀文章,了解課文內容,并查找故宮相關知識,寫寫“我心中的故宮”的小文章,抒發對故宮的熱愛之情。這樣做,好處是讓學生對故宮有了更多的了解,課堂上也顯得從容。然而,竟然有個小變故,學生沒聽清我的作業要求,竟把小文章全交至辦公室,而我到了課堂才知道。本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抒發情感,并為進一步解讀文本做好鋪墊,不想竟泡湯,并給我拋下難題:怎么繼續課堂。我還是硬著頭皮讓學生發言,學生依據自己零星的記憶,草草說了一些對故宮的了解和感觸后,我也就只好強行進入下一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文意,并設置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得積極而流利,我高興進入下一環節——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文中有很明顯的體現作者游蹤的詞,我讓學生找到這些詞,然后完成故宮平面示意圖。學生完成比較輕松,但當我展現課件,由于投影儀的問題,屏幕上的平面圖不清晰,不能不引為憾事。這個重難點解決好了,就要突破另一個重難點,把握本文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方法,重點解析5-8段。我引導學生思考了如下問題:5-8段分別寫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內容?分別抓住什么特點來寫?第6段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以便讓學生體會故宮的特征,并進一步講用空間順序說明時要注意確定立足點和準確的方位詞,方便學生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后,順利進行說話訓練。幾個問題,都不太難,但學生的回答還是不夠準確到位,想來是問題設置順序有些不妥,而我引導也不夠。接著讓學生當導游,介紹太和殿,溫習知識,又訓練用空間順序說話。此時學生都埋頭寫,不敢大膽回答??煜抡n時,我匆匆讓一位同學展示自己的導游詞,下課鈴聲就響了,遺憾收場。
回想這堂課教學設計還不夠精心。有些枝節,無關緊要,大可以刪去。如通讀課文后,要學生回答問題,我設置的問題大多過于簡單,學生一看便知。張老師批評說這樣的問題大可以不要設置,要提一些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雖然課堂看上去熱鬧,實際上學生沒有學到知識,沒有開動腦筋,不可取;要把學生放在自己的心里,想想他們可能有問題。張老師批評極是,因為擔心學生冷場,給聽課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故意設置一些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容易回答,制造一種貌似熱鬧的氣氛,沒想到我這小伎倆,被張老師一眼看穿。再讓我上這一課,我想大刀闊斧,刪減枝節。初讀課文時,就應讓學生理清課文說明順序,不要那些簡單的問題。然后讓學生找出故宮的整體特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以太和殿為重點,再分析5-8段,找出能反映太和殿特征的語句,太和殿的特征就可以反映整個故宮的特征。最后讓學生當導游介紹太和殿,此前,我還是給學生講方位詞和立足點,并以第六段為例。之后我應展示太和殿圖片,學生雖然學過課文,但顯然空間想象力沒那么厲害,還是應當有直觀形象,學生才好介紹。這樣應該更為簡練緊湊,重難點突出。
課后我反思,除了教學設計不夠完美,我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課堂駕馭能力是我所欠缺的,別人的課堂往往能從冷場到熱場,而我的課堂往往相反。這應當與教師有關?;仡欉@堂課,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盡量予以評價,并盡量從細處著手。但學生一旦冷場,或者回答不出來,我往往缺乏熱情洋溢的鼓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這可能與我的比較冷的性情有關。在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時,往往做得不夠,這可能與我平常較少思考學生的想法和較少不斷設置小問題細問題有關。因此課堂學習氛圍不夠熱烈,回答問題不夠積極。日后我需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想法,思考他們的重難點,分解問題,設置小問題,多培養自己的引導能力和調控課堂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