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這是六年級上冊第九課《竹節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九課《竹節人》
教學目標:
1.認識“頹、疙、瘩”等13個生字,會寫“豁、凜、磕”等16個生字。會寫“威風凜凜、疲倦、跺腳”等18個詞語。
2.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體會作者語言的夸張色彩和幽默詼諧。
3.能概括故事情節,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對竹節人游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4. 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融入感情,表達看法。
教學重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節。
2.難點:
(1)通過學習“竹節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別人玩“斗竹節人”游戲的內容,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2)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融入感情,表達看法。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圖片、文字資料。
2.PPT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復習舊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竹節人》,誰能復述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呢?
2.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作者對竹節人游戲的喜愛和對童年生活的眷戀,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學習作者語言的夸張色彩和幽默詼諧,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一)小聲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完成表格。 閱讀目的 閱讀方法 關注內容 學習“竹節人”制作 學習“竹節人”游戲描寫 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1)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關注課文內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內容。
(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請同學們有感情的大聲朗讀課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獲得哪些信息?
(2)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呢?
(三)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2.請同學們快速閱讀3-19自然段。
(1)思考:竹節人是怎樣制作的呢?
(課件出示:竹節人圖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讓學生齊讀。)
(2)仔細閱讀課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談談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引導學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開的裂縫,像黃河長江,一不小心,鉛筆就從裂縫里掉下去了。”
(3)仔細閱讀課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寫作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引導學生談出這樣寫的好處。(營造出一種緊張、熱烈的氛圍,仿佛一場激戰即將開始,襯托出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激動心情。表現出孩子們對斗竹節人的投入、癡迷和喜愛。)
(4)反復閱讀課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運用了什么寫作方法?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研讀課文第三部分
3.請同學們瀏覽閱讀課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師把“竹節人”沒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師的行為?
引導學生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重點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正確看待老師的態度。
三、開展活動,升華主題。
1.播放短視頻《快樂的童年》學生談談觀后感想,并介紹出一種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
2.引導學生介紹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你的老師是什么樣的性格?和你發生過怎樣的故事,令你難忘?選擇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來講。
四、鞏固延伸,作業設計。
1.推薦閱讀:魯迅的《朝花夕拾》、蕭紅的《呼蘭河傳》。
2.小練筆:寫一篇有關老師的故事。
五、板書設計
9.竹節人
做竹節人 快速閱讀
斗竹節人 仔細閱讀
開篇點題 反復閱讀 樂趣
收竹節人
瀏覽閱讀
玩竹節人
教學反思:
1.讓學生搜集童年玩過的玩具和資料圖片,回憶美好的童年。運用課件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受,充分來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回憶每個學生的童年趣事,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談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