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這是《大禹治水》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簡析】
《大禹治水》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冊十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講的是古時候洪水泛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大禹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過家門而不入”,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文章簡短易懂,語言精煉,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大禹的贊美。
【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善于形象思維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朗讀指導法和情境教學法,在讀中設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悟理,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加深對作品內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的新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聰明才智,以及他的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獻身精神。
【教學模式】
問題—探究—創新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質疑交流,指導朗讀,引發思考、合理想象、充分理解、體會提升。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回憶去年發洪水,(課件播放洪水泛濫的畫面)看了這個畫面,你想說什么呢?
(教師首先與學生進行輕松交談,活躍課堂氣氛,然后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使他們更樂于投入新課的學習。)
2、面對可怕的洪水,有很多人想去治理它。其中就有一位,他的名字叫做“禹”。(板書課題“禹治水”)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他治水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生字詞(出示生字詞)生相互評價。
3、再讀課文。
(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活動結合起來,本著《課標》中識字教學應識寫分流、多認少寫、字不離詞的原則,這個環節只對重點字詞加以指導。)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洪水給大地帶來了什么?
2、指名讀第一節。(播放課件)談感受
3、指導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4、抓關鍵詞填空,引讀:這洪水,一路咆哮,真是( ) ,它來到田野,農田被(
)莊稼( ) ,它來到村莊,房屋被( )、牲畜( )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這可惡的洪水,使人們失去了寶貴的糧食,失去了溫暖的家園,人們只好(
),再也沒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們多么希望(
) 。
5、小結:這兇猛的洪水,造成無數百姓無家可歸,多么悲慘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是誰出來治理洪水了?(鯀)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講述鯀用治水的故事。
2、鯀治住了洪水嗎?為什么?想象此時的大地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3、鯀為治理洪水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你怎么看待鯀這個人?
4、面對父親的遺囑,面對肆虐的洪水,面對人們期盼的眼神,禹心里是怎么想的?體會禹治水的決心。
(三)、學習禹治水
1、禹是怎樣治水的?找一找,畫一畫。學生自讀勾畫,小組交流
2、匯報
禹改變了父親的做法……東邊的大海里。
要點:?通過“開鑿龍門、挖通九河、壘壩引水”體會禹的方法之精妙,治水有方。
‚九在古代不是實指而是虛指
指很多的意思
3、治水多不容易呀!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艱難?
A 、晚上,……又出發了。
B、他的腳長年泡……拄著棍子走路
生談想法,師引導學生體會禹不怕困難的精神品質。
C、大禹吃的苦何止這些啊?你覺得他還吃了哪些苦?學生自由談。指導朗讀。
6、引導啟發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
是啊!禹為了制服洪水,禹真是歷盡千辛萬苦,付出了多少心血。請你想想,當他渴了----------,當他餓了--------,當他累了--------。為了治理洪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堅強的身影,印下了他堅定身上劃出道道血痕,雙腳浮腫潰爛。可他的心中自始至終有個聲音在對他說:“一定要把洪水治好!”對,禹就是這樣堅定!(齊讀第三自然段。)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課文第二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教學中讓學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困難?想象讓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想象讓大禹的形象逐漸飽滿。)
(三)、學習第四段
1、禹為了把洪水治好,歷盡了千辛萬苦,然而他做出的犧牲又何止這些呢?(出示第四自然段
)
2、指名讀。
A從“三十歲、四天、十年、三次”體會禹的舍小家為大家精神
B從“才、僅僅、就、卻”體會禹公而忘私的品質。
C想象禹三過家門不入的心理想法,引讀。
3、小結。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亞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尋求訓練點,利用想象來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其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四)、學習第五段
1、在禹的努力和堅定的決心面前,洪水被制服了嗎?指名讀。
2、引導學生對比大地在洪水前和洪水治理后的變化。
2、禹給人們帶來了如今的幸福生活,他們感念他、敬仰他,愛戴他,在他們的心中,這樣的人就是(英雄)。引導體會百姓“英雄”含義,體會“奉獻”。(板書)
三、總結全文
1、正是因為禹抱著“一定要把洪水治好的”決心,舍小家為大家,一心一意治理洪水,運用他的智慧,終于洪水在他的努力下被馴服了。面對這偉大的英雄,人們發自內心的敬佩他,尊稱他為“大禹”。(板書“大”)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在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同時,還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精神底子。)
2、是啊,真是因為大禹的無私奉獻,給人們帶來幸福安寧的生活,后世子孫在心間為禹高高豎立這座奉獻之碑。最后,讓我們深深地記住英雄的名字——大禹。
四、延伸拓展
像禹這樣擁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還有很多,你能說說嗎?
五、作業設計
課外閱讀推薦《愚公移山》。
(擴大閱讀面,增加積累,延伸語文課堂的寬度。)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以“一定要把洪水治好”這句話貫穿這個設計,重點從洪水的災害之重、百姓的渴盼、父親的遺愿引導學生體會禹堅定的決心。從禹治水的方法及遇到的困難讓學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艱辛,從“三過家門而不入”感受體會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
教學導入時創設情境,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我先聯系去年我市的洪災,出示了一組洪災的視頻,讓學生來談談感受,然后再來體會洪水給老百姓帶來的災害,體會老百姓的“無家可歸”,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禹”。在講解大禹治水經過時,特別抓住關鍵語句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幫助背誦這一方法效果很理想。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我引導學生從“三十歲、十年、四天、三次”數字中來體會大禹的舍小家為大家從“才、僅僅、就、卻”副詞中體會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學習第四自然段,用“治水成功后,大地變得怎樣?”這一問題引導理解禹的“英雄”形象內涵。此時大禹形象在學生的心中越來越豐滿,禹的奉獻精神深入人心,正是讓學生延伸拓展、暢談的時機。
這節課讀的形式有自讀、引讀、齊讀、指名讀,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在引讀上更下功夫,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從而更加體現學生的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