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這是《楊氏之子》教學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您好!
師:請坐。今天我們一起學一篇課文,課文的題目叫什么來著?
生:(齊聲)楊氏之子。
師:好,看于老師寫。
(師板書:楊氏之子)
師:同學們肯定有備而來,那咱們就來交流學習的心得、學習的體會,怎么樣?
生:好。
師:先告訴老師,你在自學的時候,這篇文章出自哪本書?這本書是誰寫的?這個問題明白的請舉手。
生:這篇文章出自《世說新語》,它的作者是南朝的劉義慶。
師:多清楚啊!收獲不少。讀一篇文章,我們一定要關注它的作者,這點非常重要。劉義慶是江蘇徐州人,是我的老鄉啊!我在學習的時候,不但記住了作者,記住了這本書的名字,而且我還進一步研究,既然這個楊氏之子那么聰明,那么厲害,那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呢?于是我翻了好多資料,請教了好多專家,終于知道這個小孩叫楊修。
(師板書:楊修)
師:但是,不是三國時候的楊修,(全場笑)是南朝人楊修,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后來非常得有成就。這是我在學習的時候弄懂的一個問題,比你們多得了吧?比你們收獲是不是多一點?
生:是。
師:我是怎么知道這一點的?通過看資料,通過請教別人,于是我比你多了點兒收獲。下面,咱們交流第二個問題。
(師板書:詣)
師:咱們交流對這個字的學習,它讀什么?
生:詣(yì)。
師:噢,都認識。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詣(yì)。
師:這個字在哪句話里面?找出來。
生:在“孔君平詣其父”里面。
師:整句話讀完。
生: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師:對了,在這句話里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孔君平詣其父……
(眾生朗讀)
師:好的。你在自學的時候,把它的意思弄明白了嗎?它是什么意思?
生:“詣”是拜見的意思。
師:“詣”是拜見的意思,還有補充的嗎?
生:“詣”在古代一般指下級對上級的參見。
師:你是在哪里得到這個解釋的?
生:嗯……書中。
師:書中,哪本書?
生:我看的課外書。
師:課外書。你已經很了不起了,來,握握手!
(師生握手)
師:你看,這就叫會學習。雖然他說地不是那么的準確,但是我在備課的時候,自己查閱了一些資料,我就比你們多了一點收獲。這個“詣”不是一般的“拜見”,而是指拜見長輩、拜見他尊敬的人。這位同學說的下級拜見上級叫“詣”,也有這個意思。看看,我們倆的收獲是不是比你們大呀?就要這樣學習。好,我們繼續交流。這篇課文里有一個詞,非常關鍵的一個詞……
(師板書:聰慧)
師:一個非常重要的詞,讀讀……
生:(齊讀)聰慧。
師:“聰慧”的“慧”,什么意思?
生:這個“慧”是智慧的意思。
師:不錯。古代這個“慧”字和“智慧”的“慧”通用。但是,我又進行了研究發現這個“慧”有八種解釋。第一個是仁愛,第二個是好處,第三個是善,第四是理……一共八個解釋,最后一個就是聰慧。看來,我的收獲又比你們多了點,是不是的?
生:是的。
師:這里的聰慧是指楊修聰明過人。我在備課的時候,有別的老師聽到我讀課文說:“于老師,最后一句讀得不對。”我不知道你們預習的時候最后一句話是怎么讀的?你們覺得該怎么讀?誰來讀一讀?
生:(朗讀)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他跟我讀得不一樣。我開始是這樣讀的——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我把“家禽”連在一塊兒讀了。那你告訴我,你為什么要分開來讀?
生:因為古代的禽是指鳥,夫子家是說您家的鳥。
師:噢,沒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那我連起來讀有什么不對嗎?
生:家禽挺起來就像是現在家里的牲畜。
師:不是牲畜。
生:家里養的牲口。
師:不是牲口。那是騾子、馬、牛,我們現在說的“家禽”是指什么?
生:家禽現在通常指的是雞、鴨、牛、豬等。
師:是指雞、鴨、鵝等,牛、羊那是牲畜。明白?
生:明白。
師:看來你們的預習比我好,這句話讀得比我好。我們再把這句話讀一讀,兒應聲答曰……
生:(齊讀)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棒極了。這點我是跟你們學的,你看我讀得對不對?(師朗讀該句)行嗎?
生:行。
師:看來交流非常必要。通過預習,通過自學,這篇古文的意思讀懂了沒有?
生:懂了。
師:懂了,這么自信?那好辦,我念一句古文,你們用白話文解釋一遍,行不行?
生:行。
師:好,聽好了。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
生: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他家的兒子九歲,十分聰明。
師:不用增減一個字,這就叫會說話,果然第一句話的意思弄明白了,再往下聽。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生:有一天,孔君平拜見他的父親,可是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他就叫出了這個孩子。
師:嗯,就把楊修給叫出來了。說得多好啊,預習得不錯。我們接著來,為設果,果有楊梅。
生:為他擺設水果……
師:誰擺水果?
生:楊氏子為孔君平擺設水果,水果中有楊梅。
師:不錯,再往下聽。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對他說:“這是你家的水果。”
師:不錯,有一點沒講出來,誰來補充?孔指以示兒……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小孩看。
師:聽見沒有?孔君平指著楊梅這個水果給這小孩看,這是你們家的水果啊!明白啦?“示”就是讓他看。你再說一遍,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給……給……
師:給誰看?給楊修看,說……
生:說……說這是你家的水果。
師:你的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膽怯,一個男子漢怎么這樣呢?同是一個班的學生,差距怎么那么大呢?站起來,大聲說。我說原文,你來用白話文解釋。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給楊修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
師:有進步,但是不大,但是說得很好 ,但是我很滿意。好,再往下聽,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那個小孩聽了立刻回答說:“我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
師:果然學得好啊!既然意思弄明白了,咱們交流交流朗讀。于老師讀了好幾遍,都能背下來了,你們自學的時候讀了幾遍?
生:有十幾遍。
師:肯定會背。是不是的?有備而來的同學一定會背。我先背還是你先背啊?你們先背?好,你先來!
(生一背誦全文)
師:掌聲送給她,棒極了!(生鼓掌)如果每一次上課都預習地那么好,老師就“下崗”了。(全場笑)還有誰來背?
(生二背誦全文)
師:掌聲也送給他。(生鼓掌)這位同學,請你說說你們班還有誰朗讀比你棒,你來推薦一個。
生:葉與楊(音)。
師:哪一位?請站起來。(該生起立)有同學推薦你,說你的朗讀很棒,現在請你把這篇文章背一遍。
(生三背誦全文)
師:果然聲音洪亮,字字鏗鏘有力,掌聲送給他。(生鼓掌)讀文言文雖然要注意停頓,但是聲斷,氣不斷,下面想不想挺于老師背誦啊?
生:想。
師:看我的表情,看我的動作。表情表情是表達情感的,表達意思的,還要注意我的動作。
(師走到黑板前,面向全體學生,朗誦課文)
師:《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手勢:數字九),甚聰慧(手豎大拇指),孔君平詣其父(雙手作揖),父不在(搖手),乃呼兒出。為設果(手指桌面),果有楊梅。(師沿著桌子來回踱步,目光注視桌面,并指著桌面)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作抬頭回答狀)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全場鼓掌)
師:我說得對不對?表情和動作能幫助你理解。像于老師這樣練一遍,好不好?每個人單獨練習。大家放開練,活潑一點,全體起立,我給大家起個頭——《楊氏之子》,開始……
(眾生朗讀,并模仿老師動作)
(讀畢,全場掌聲)
師:你看,加進了動作有意思嗎?請坐下,學語文很有意思的,不要那么拘謹。現在,你覺得你自學時候練的朗讀和于老師備課時候練的朗讀有什么不同嗎?有不同吧!是不是老師讀得比你們稍微好一點?
生:對。
師:那么有沒有人想要和我比試比試的?大膽地舉手,走到前面來。有誰?剛才這位男同學,來……
(生走上講臺)
師:是你背誦,我做動作呢,還是我背,你做動作?咱們一起做動作?
生:好的。
(生朗誦課文,輔以手勢)
師:還有同學嗎?你想來?
生:是的。
師:好的,我就喜歡毛遂自薦的。
(生上臺)
師:你叫什么名字?
生:陳則序(音)。
師:好,陳則序,你做動作還是我做動作?
生:石頭、剪子、布?
(全場笑)
師:什么意思?
(全場大笑)
師:你做動作還是我做動作?
生:我做吧。
師:好,來!我扮演楊修。
(生朗誦課文)
(全場鼓掌)
師:請回座位。(生就座)語氣很好,就是臉上沒有戲。小朋友,如果你學唱京戲,臉上就有戲了。(生笑)好,繼續交流。我在備課的時候讀到這一句——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手指板書:聰慧)讀到這個詞的時候,我腦海里跳出一個問題。請大家猜一猜這是個什么問題?
生:楊修,他怎么聰明?
師:聰明在哪里?咱們握握手,我們的問題相同。
(師與生握手)
師:這個楊修聰明在哪里啊?怎么能看出他聰明呢?最后,我在課文中找到了答案。你們找到了嗎?交流一下。
生:因為孔君平說楊修他們家姓楊,所以那個楊梅是他們家的果子。而楊修又以孔君平姓孔,繼而說孔雀是他家的鳥。
師:通過這件事說明楊修非常地聰明,是不是?
生:是的。
師:非常好!再說細一點,同學們看,這個“聰”字,什么偏旁?耳朵旁。會聽、有口有心叫“聰”。先從耳朵說起吧!這個楊修,他的耳朵怎么樣啊?
生:他的耳朵很靈,能聽出孔君平這句話里面的隱含意。
師:嗯,叫會聽,他能聽出孔君平的話中之意。那么,孔君平的話中話是什么?
生:他說楊梅是楊氏的果子。
師:孔君平的心里會怎么想?
生:楊梅的第一個字也是“楊”。
師:好的。(板書:楊梅)你看,孔君平是拿著楊修的什么開玩笑?
生:姓。
師:對了,他拿著楊修的姓開玩笑。孔君平想:“楊梅,楊修,楊修,楊梅,我何不逗他一逗啊!看看他是真聰明還是假聰明。”聰明的人都會聽,聰明的人耳朵都靈,你們也要會聽。這是第一點,第二點他的聰明表現在哪里?
生:楊修也根據孔君平的姓,提出了:“沒聽說孔雀是孔家的鳥。”
師:好嘛,你拿著我的姓開玩笑,我也拿著你的姓開玩笑。孔君平姓名孔,楊修就想到了什么鳥啊?
(師板書:孔君平 孔雀)
生:孔雀。
師:你看,他的腦子轉得多快呀!你拿著我的姓開玩笑,我也拿著你的姓開玩笑,這叫什么來著?
生:這叫以牙還牙。
師:還沒到那種嚴重的程度,還有更準確的詞可以形容。
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師:掌聲送給他。(生鼓掌)這叫學問啊!這叫會用啊!你怎樣待我,我也怎樣回敬你,這是楊修的聰明。同學們,我真得佩服你們吶!我在備課的時候就在想,他到底聰明在哪里——會聽、會說。你們也是這樣想的,給自己鼓鼓掌吧!
(生鼓掌)
師:我能行,只要動腦筋。咱們繼續交流,好不好?我在讀課文的時候冒出這樣一個想法,楊修不但聰明,而且——
生:而且他很懂禮貌。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對答如流,有不失禮貌。
師:很有禮貌。我用的詞和你們不一樣——九歲的楊修不但很聰明,而且非常的有教養。有教養不僅僅是禮貌。想一想為什么于老師說他有教養,而你們說他有禮貌?
生:因為他沒有直接頂撞孔君平,而是婉轉地說:“我可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
師:說得多棒啊!他沒有直接說:“那這樣說孔雀是你家的鳥。”而是很婉轉地說:“沒聽說孔雀是你家的鳥。”
生:他的回答不僅禮貌,還表達出了他的意思——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鳥,那楊梅又豈是我家的果。
師:好。(生鼓掌)他不但很婉轉、很有禮貌,還回敬了孔君平,而且話中還暗含了否定的意思。真是聰明絕頂啊,絕頂聰明啊!多有教養的孩子!他的有教養還體現在哪里?
生:他用問的方式把問題提給孔君平的。
師:這點說過了,還有嗎?
生:楊修在孔君平來他家做客的時候,為他擺上了水果。
師:多少水果?
生:嗯……
師:是一種水果嗎?
生:不止一種,應該有一大盤水果。
師:而且品種比較多。你看,楊修多懂待客之道。九歲的小孩,家里來客人,沒有大人的吩咐,就端來好多水果。熱情、大方、彬彬有禮,這就是九歲的楊修。
生:一般人在聽到孔君平的戲言時會在他沒說完的時候就插嘴,而楊修卻是等到他把話說完,這里也看出他很有教養。
師:雖然他聽出了孔君平的戲言,但還是等他把話說完再回答。你果然十分了得,請問尊姓大名?
生:陳則序(音)。
師:姓陳,今年幾歲了?
生:十二歲。
師:陳氏之子,十二歲,甚聰慧。(生鼓掌)就這樣學習,自覺地學,好多東西不要老師教的。下面,于老師要布置一個非常難的任務——故事新編。魯迅先生就根據好多古文,好多傳說寫了一本書叫故事新編。我們今天就根據這篇短文來個故事新編。文言文是高度精煉的,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師手指左手邊同學)
師:現在請這三排同學把課文中的第一句話擴展開來,寫成一段話。參考課文中的插圖,他的模樣、穿戴,重點描述一下他的外貌。中間的這三排同學負責第二、三句話,也就是到“果有楊梅”為止。現在請中間的同學起立。
(中間的同學起立)
師:你們看我的手勢,注意聽我說。孔君平到了楊修的家口是誰給他開的門?進門落座了之后是誰把楊修叫出來的?楊修端來水果,他們又是怎樣對話的?你們的任務很艱巨,要展開想象。好,請坐!最后兩排同學,孔君平和楊修對話課文中只說了一人一句,而實際上不會這樣的。請你們想一想并展開一段精彩的對話。
(眾生練習,師巡視并與同學交流)
師:好,我們先請第一組的同學來講。有誰?好,你來,到前面來講。
(生上臺)
生:在梁國有一戶大家庭,家中有一個九歲的兒子。他的兩頰透出粉色,紅色的雙唇,筆挺的鼻子,一雙丹鳳眼,一對柳葉眉,一臉清秀。他頭上纏著頭繩,身上披著件黃色長袖衣衫,外罩一件藍紫色大褂,腰間系著一條綠色綢帶,下著棕灰色長褲,腳蹬布鞋。他雖然只要九歲,卻很聰明,很有禮貌。
師:嗯,寫得真不少。就是有一句話于老師不贊同,有誰知道是哪句話?你們沒聽出來嗎?
(師環視四周)
師:你寫的是男孩還是女孩?
生:男的。
師:男孩,“柳葉眉”就不太合適,那是形容女孩的眉毛的。(生笑)改成“濃眉大眼”怎么樣?
生:好。
師:好,請坐,再請個同學說說。
生: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他們家里有一個九歲的孩子,名叫楊修。他長著一雙靈動的眼睛,一個中等大小的鼻子……
師:鼻子也有高等、中等之分?
(全場笑)
生:他的嘴唇紅紅地,雖然嘴巴很小,但是伶牙俐齒,能說會道……
師:我最欣賞這個詞“伶牙俐齒、能說會道”,為后面做了伏筆。
生:他的頭上扎著一塊布……
師:頭上應該是頭巾。
生:他的頭上扎著一條藍色的頭巾,身穿一套寬大但是得體的衣褲,楊修不僅長得討人喜愛,還十分聰明呢!
師:好。于老師給你個建議,寬大和得體不能在一起,或者改成他穿了一身得體的衣服。好嗎?
生:好。
師:掌聲送給她。
(生鼓掌)
師:描寫得很精彩。第二組,誰來讀?
生:一日,孔君平來看楊修的爸爸,到了他家門前,孔君平敲了敲門,一位夫人緩緩走來開門,此人正是楊修的媽媽,她把孔君平請進了門,擺上了茶點……
師:不,請進了客廳,要不然茶點往哪兒放啊?
生:待孔君平說明來意后,楊修的媽媽答道:“真不好意思,我相公出去了……”
師:相公,太好了,會用相公這個詞。(生笑)
生:孔君平卻不顯得失落,因為他早已聽說過楊修的過人才智,便說:“那就請您把楊修叫來,好嗎?”母親叫來了楊修,楊修果然出身在書香之家,很乖巧的從母親手中接過水果,遞給了孔君平,這其中就有他愛吃的楊梅。
師:精彩,非常地精彩。(生鼓掌)同學們的想象力非常的豐富。我特別贊賞這個詞——失落,雖然楊老先生不在家,他并不感到失落,因為他可以看看他的兒子。失落這個詞用得好,請坐。來,另一位同學上來。
生:一天,風和日麗,山上飄著楊梅的香味……
師:停,他還沒忘了寫上季節,楊梅成熟的季節。
生:孔君平由于有急事趕到楊氏府上。孔君平敲開了他家的門,孔君平問傭人……
師:這個“孔君平”可以省略。
生:他問傭人:“您家老爺呢?”傭人答道:“我家老爺有公事,不在府上。”孔君平說:“那么我去見見他的兒子吧!”
師:把“去”劃掉。
生:那么我見見他的兒子吧!于是,孔君平在傭人的帶領下來到了會客廳。落座以后,孔君平說:“真不知道這小家伙是高了,還是胖了?”這時,楊修端來一大盤水果,有桃、李、楊梅,放在桌上請孔君平吃。
師:換個詞——請孔君平品嘗。
生:請孔君平品嘗,孔君平連連拱手道:“不客氣,不客氣。”
師:掌聲送給他。
(生鼓掌)
師:看來這位同學也非常懂得待客之道。最后一組,誰來?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給楊修看,說:“這楊梅是你楊氏的水果。”話音剛落,楊修立刻回答:“我可從沒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孔君平聽了大吃一驚,果真是名不虛傳呀!“對不起,我剛才失禮了。”楊修道。孔君平說:“不要緊,趕明兒你到我家來看,我的確是養了一只孔雀。”
(全場笑)
師:他果然喜歡孔雀。
生:楊修回答:“好啊!我也帶上您最喜歡吃的楊梅。”說完,兩人哈哈大笑。
(全場鼓掌)
師:有情有趣,想象力十分的豐富,請回座位。現在請同學們看著于老師,老師送給你們三句話,第一句話字是寫出來的,第二句話書是讀出來的,第三句話作文是做出來的。記住了沒有?下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