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6
這是《祖父的園子》評課稿,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領你們去一個充滿情趣、令人向往的地方。這就是——祖父的園子。(板書課題)讀題:笑瞇瞇地讀,無限向往地讀。
生:(齊讀)祖父的園子。
師:在祖父的園子里有一位可愛的小姑娘,老師非常喜歡她。你們呢?
生:(齊)我們也喜歡。
師:喜歡她什么?
生:喜歡她的天真、可愛。
生:喜歡她無拘無束的童年生活。
生:喜歡她調皮、淘氣。
師:連調皮、淘氣都喜歡!真好!我們今天上課就有了一個共同的基礎:我們都喜歡這個天真可愛、調皮淘氣的小姑娘。
我不知道同學們讀課文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老師在一遍又一遍讀課文之后,這個可愛的小姑娘的仿佛就站在我面前了,我真想抓住她的小手,輕輕地打她兩下!老師為什么想要打她呢?請同學們讀課文,幫老師找找打她的理由。
拿起筆,默讀,還可以快速瀏覽,這是一種到課文里去提取信息的讀書方法。找到一處就標上序號。課文大概有五個段落寫了這方面的內容。
(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劃。讀后交流。)
生:第4自然段:“祖父整天都在園子里……有時不但沒有蓋上菜種,反而把它踢飛了。”
師:多么淘氣啊!種菜,竟然把菜都踢飛了!
生:第5自然段。“祖父鏟地,我也鏟地。……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
師:這哪里是鏟地啊?把糧食鏟掉了,卻把狗尾草留著!
生:第13自然段:“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于是丟下黃瓜追蜻蜓了。……跟著蜻蜓跑幾步就又去做別的了。”
師:一會摘黃瓜,一會追蜻蜓,一會又去做別的。沒有一件事情,認認真真地做的。
生:第14、15自然段:“玩膩了,……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師:太調皮了!澆水都澆到天上去啦!
生:最后一段:“我玩累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
師:隨便找個地方,躺下就睡著了。在祖父的園子里,她整天就在瘋,在野,在胡鬧!
讀到這里,你的眼前有沒有出現一個天真可愛、調皮淘氣的小女孩。能跟我們說說她的樣子嗎?
生:我眼前出現了這樣一位可愛的小女孩:大大的眼睛,短短的頭發,赤著腳,一只手上拿著半截黃瓜,一只手牽著一條線,線上栓著一只缺胳膊少腿的螞蚱……
(點評:這節課從“笑瞇瞇地讀,無限向往地”讀題開始,進而建立起一個共同的閱讀基礎:師生都喜歡這個天真可愛、調皮淘氣的小姑娘。然后圍繞“幫老師找出為什么要打小姑娘的小手的理由”快速瀏覽課文,提取信息,勾畫要點,朗讀交流,初步建構起小姑娘天真、可愛、調皮的形象。教者的設計簡約巧妙,過程流暢有效,特別是“幫老師找找打她的理由”這個問題的設計,貼近學生心理,忍俊不止,堪稱經典。)
二
師:剛才我們用想象描述了一位天真可愛、調皮淘氣的小女孩。我們還可以用朗讀來表現她。在剛才選出的段落中挑一處你最喜歡的,讀一讀,然后讀給大家聽,用你的朗讀把小女孩的頑皮、淘氣、可愛的形象表現出來。
(學生自由朗讀后,找五位同學到臺前表演讀。按順序分別讀種菜、鋤草、摘黃瓜追蜻蜓、澆水、睡覺等五個段落。)
師:(啟發想象)你們現在一個個就是那個既調皮又可愛的小姑娘,你們正在哪里?
生:(齊)在祖父的園子里。
師:你們怕不怕?
生:(齊)不怕!
師:在這里,你們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所以,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要用你的朗讀表現出小女孩的調皮、淘氣。——如果誰能夠讀得讓老師真的想揍她,誰就成功了。
前一個同學讀的時候,后面的同學要認真聽,學習他讀書的優點。
生1:(讀第4自然段)
師:(對生2)他讀書有什么特點?
生2:“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這一句讀得特別好,讀出了小姑娘的調皮和天真。
師:好,你接著讀下一段,讀出小姑娘的天真、調皮。
生2:(讀第5自然段)
師:(對生3)她哪些地方讀得好?
生3:她這一句讀得特別好:“其實哪里是鏟地,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其中,“亂鉤”這個詞,她讀得特別有味道,讓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師:你總結出一種很重要的讀書方法:突出關鍵詞,表達我們的情感。希望你在讀的時候,要注意并且處理好關鍵詞。
生3:(讀第13自然段)
師:(對生4)說說你的感受。
生4:她讀得很輕松,很隨意。從她的朗讀里,我感受到了一種自由的、無拘無束的氣氛。師:言為心聲!讀書,其實就是在表達作者的心聲。你在讀書的時候,把自己當成作者,象作者一樣的自由、快樂,你讀出來的聲音便是輕松的、無拘無束的。
生4:(讀第14、15自然段。讀到“下雨啰!下雨啰!”時,讀得有點拘束)
師:(對全體學生)你們想象中的小姑娘在向天空灑水的時候,是這樣叫的嗎?
生:不是。聲音應該更放開一些,膽子應該更大一些。
生:(拼盡力氣,向天空灑水,大聲喊)下雨啰!下雨啰!
師:全體起立。聲音應該更放開一些,膽子應該更大一些。先向天空灑一瓢水,然后大聲喊——
師:(對生5)你是最后一位,你學得最多,要讀得更好。
生5:(讀第20自然段)
師:果然讀得很好。我仿佛看到小女孩睡著了的樣子。讀到這里,你覺得小女孩怎樣?
生:頑皮、淘氣!
(評點:如何指導學生朗讀,如何讀出人物的形象,如何讀出個性的魅力,陳老師為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他在學生自由朗讀的基礎上,讓五位同學到臺前,按順序分別讀種菜、鋤草、摘黃瓜追蜻蜓、澆水、睡覺等五個段落,通過情境的創設,相機的引導,讓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語言環境中口誦心惟,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讀出了課文的層次,讀出了人物的情感,讀出了人物的特點,讀出了孩子們的獨特體驗。在這里,師生表現都很精彩——教師引得精彩:“在這里,你們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所以,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要用你的朗讀表現出小女孩的調皮、淘氣。如果誰能夠讀得讓老師真的想揍她,誰就成功了。”學生評得精彩:“這個詞,她讀得特別有味道,讓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她讀得很輕松,很隨意。從她的朗讀里,我感受到了一種自由的、無拘無束的氣氛。”)
三
師:假如你在家也是這樣的頑皮、淘氣,會有怎樣的后果?
生:我一定會被媽媽罵!
生:我會被爸爸痛打一頓。
師:但這個小女孩在祖父的園子里,這么淘氣,這么頑皮,祖父管她嗎?
她種菜把菜種踢飛了,祖父管不管?
生:不管!
師:她看到黃瓜就摘,吃了一半就去追蜻蜓,祖父管不管?
生:不管!
師:她澆水都澆上了天,祖父管不管?
生:不管!
師:她玩累了,隨便找個地方就睡了,祖父管不管?
生:不管!
師:她鋤草的時候把谷穗鋤掉了,祖父管不管?
生:管!
師:為什么其它的事情祖父都不管,只有小姑娘把谷穗當狗尾草割掉了,祖父才管?
生:祖父覺得那些事情都不重要。把谷穗當狗尾草割掉了,這件事比較重要。
生:祖父覺得糧食來之不易,從小一定要愛惜糧食。
師:有道理!讀課文的6-12自然段,看祖父是怎么管她的?跟我們想象中的“管”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會發現什么?
(生默讀6-12自然段。邊讀邊圈劃。讀后討論交流)
生:祖父管他的小孫女跟我們想象中的不一樣,他沒有大聲呵斥,也沒有嚴肅批評。他是“慢慢地講給我聽”。
師:請同學們圈下“慢慢地講”這幾個字。透過這幾個字,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這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祖父。
師:太好了!讀書就要這樣,要透過文字,讀出蘊涵在文字背面的意思!請繼續交流你的發現。
生:我從“這是什么?”“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這兩個文句中看出,祖父是在一步一步的啟發他的小孫女。這是一位有耐心的祖父。
生:課文3次寫了祖父的笑。“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祖父還在笑”,祖父始終在笑著教育他的小孫女,絲毫沒有生氣。從這三個“笑”可以看出,祖父是從心底喜歡她的小孫女的。
師:是啊。祖父的笑是從內心發出的。一個怎樣的祖父,才會有這樣的笑?
生:一個理解孩子,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的祖父才會有這樣的笑。
生:只有疼愛子孫的祖父才會有這樣的笑。
生:只有和藹的祖父才會有這樣的笑。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祖父,感受到了嗎?
生:這是一位慈祥的祖父,和藹的祖父,疼愛子孫的祖父。
師:這是一位慈愛的祖父。
(點評: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陳老師就是一位問得巧的“智者”——“讀課文的6-12自然段,看祖父是怎么管她的?跟我們想象中的“管”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會發現什么?”引導學生緊緊扣住“慢慢地講給我聽”和“三個笑”理解篇章、描述形象、激發情趣、體會寫法、開啟智慧、感悟人生,學生發現了“祖父的和藹與慈愛”,發現了文字背后的意思,發現了漢語言的意蘊與魅力。在這里,長期以往,誰會說我們的學生不愛祖國語言?誰會說語文教學高耗低效?誰又會說學生不會學習呢?)
四
師:在慈愛的祖父的園子里,我追蝴蝶,吃黃瓜,抓螞蚱,我感受到全身心的——
生:自由!
師: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沒有人管我。我感受到自由帶來的——
生:快樂!
師:盡管我是那么調皮,那么淘氣,但慈愛的祖父卻給了我一個——
生:自由和快樂的園子。
生:慈愛的祖父給了我自由和快樂的園子。
師:我在這個園子里是幸福的。但幸福的不僅僅屬于我,連園子里的花朵,蜜蜂,蜻蜓,蝴蝶,小鳥,園子里的一切植物,一切動物,都是自由、快樂的。
再次讀課文,感受園子里花鳥草蟲的快樂、自由。讀后,我要請你們當花朵,當蜻蜓,當蝴蝶,向大家介紹你的快樂和自由。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情不自禁地向身邊的同學述說)
師:園子里的植物和動物們,你們快樂嗎?你們自由嗎?
生:我們很自由,我們很快樂!
師:請到前面來說說你的快樂和自由吧。
生:我是祖父園子里的一株玉米,我每天沐浴在燦爛的陽光里。蝴蝶在我身旁起舞,蜜蜂在我耳邊唱歌。我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我要是愿意長到天上,就長到天上,反正沒人管我。
生:我是一只快樂的蝴蝶,我在園子里隨意地飛舞。一會從墻頭飛進來,一會兒又從墻頭飛出去。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連太陽都不知道。
生:我是園子里的一株黃瓜。我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如果不愿意,就是一朵花也不開,一個瓜也不結,也沒人問。我要是覺得有點悶了,我會爬到架上去,有時候,還爬過墻頭,看看外邊的風景。
生:我是園子里唯一的一棵大榆樹。園子的西北角是我的領地,來了風,我先呼叫,來了雨,我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我的葉子就發光了,閃爍得像沙灘上的蚌殼一樣。
師:在祖父的園子里有說不盡的快樂、自由……
(點評:在祖父的園子里,小女孩是快樂自由的;在陳老師建構的語文課堂上,孩子們同樣是快樂自由的。瞧,孩子們讀著讀著,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情境,陳老師及時捕捉孩子們的思緒,滿足孩子們的需要,讓他們“當花朵,當蜻蜓,當蝴蝶”,并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快樂體驗和自由暢想。問題一出示,瞬息開啟了孩子們思維的門扉,點燃了孩子們想象的火種,孩子們的視野一下子變得敞亮起來,積蓄已久的情感之湖仿佛被投入一塊大石子,頃刻被激活了,富有個性、充滿詩意的語言如鮮亮的泉水汩汩涌出:“長到天上的玉米”夠大膽,“隨意飛舞的蝴蝶”夠愜意,“爬過墻頭的黃瓜”夠獨特,“呼風喚雨的大榆樹”夠詩意……這是智慧對話的課堂,這是師生心靈交融的課堂,這是充滿詩意的課堂,更是大家無限向往的課堂。)
五
師:課文的題目是《祖父的園子》,作者想表達的是自己在祖父園子里的快樂和自由。但課文為什么又用那么多的筆墨寫植物,寫動物們的快樂和自由?
生:因為小姑娘在祖父的園子里是快樂的,所以祖父園子中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快樂的。
師:因為我的心是快樂、自由的,所以我身邊的一切在我的眼里都是快樂的,自由的。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寫作方法,叫做——
生:借物抒情。
生:寄情于物。
師:對!課文中像這樣借物抒情,寄情于物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我們再讀這些句子的時候,一定會有許多新的感悟。請看這一句:“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輕輕讀這一句。作者眼中的天空為什么是“藍悠悠的”“又高有遠”?
生:在祖父的園子里,作者是快樂的,所以在她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連天空都是 “藍悠悠的”。在祖父的園子里,作者是自由的,所以她覺得這里的天空都比別處的更加高遠。
師:再看一句:“白云來了,一大團一大團的,從祖父的頭上飄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上。”輕輕地讀,思考性地讀,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
生:祖父的園子是一個快樂的地方,連天上的白云都像下來看看、玩玩。
生:祖父是那么的慈愛,那么的和藹可親,白云一會在他的草帽上,一會又躲到他的身后,仿佛在和祖父捉迷藏呢。
師:作者把白云寫得很調皮,很淘氣,就像這個小姑娘。課文中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很多……
(點評:葉圣陶說:“如果不著眼形式方面,只在內容上去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獲少。”王尚文先生也堅持“語文教學的聚焦點應該是話語形式,即‘怎么說’,而非‘說什么’”。陳老師深諳語文教學的精髓,他站在寫作的角度來指導學生閱讀,在讀中學習精美的語言、精妙的構思、精致的布局,學習表達運用。他關注文本內容的理解,更關注文本語言及其表達形式;他關注“說什么”,更聚焦“怎么說”。教學中師生對“借物抒情,寄情于物”寫作方法的揣摩,進一步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對下面教學中進行“寫”的練筆張本蓄勢,實現了內容向形式的延伸,理解向表達的遷移,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可謂是“勞力少而收獲多”。 )
六
師:同學們喜歡祖父的園子嗎?你們渴望有這樣一個快樂和自由的園子嗎?我們可以在心中建立起這樣的園子。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起走進我們心中的園子……
這是一座快樂自由的園子。走進園子,你看到草地、小溪、山坡了嗎?看到樹林、花朵、蜜蜂、蝴蝶小鳥了嗎?如果有小溪,她一定在唱歌,如果有蝴蝶,她一定在起舞,你感受到它們的快樂和自由了嗎?
這是一座只屬于你自己的園子。在園子里,你可以盡情地玩耍,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你是自由的,你是快樂的……
好。睜開眼睛,拿起筆,把你的心中的園子寫下來。時間10分鐘。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10分鐘后,交流)
生1:我的心中有一座快樂、自由的園子。
園子里有一片草地,草地上長著各種顏色的小花。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嗡嗡地鬧著。蜻蜓停在一朵帶著露珠的花朵上,仿佛在告訴花朵昨夜做的好夢。
園子的中間有幾棵白楊樹,風來了,它們先唱歌,雨來了,它們先冒煙。陽光下,它們的葉子閃閃發亮,每一片葉子上似乎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跳動。
我在園子里瘋跑,打滾,踢球,放風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時,也可以什么也不做,躺在白楊樹的下的草地上,看藍天上白云悠悠飄過,聽枝頭小鳥的歌唱。沒有做不完的作業的煩惱,沒有補習班的煎熬,也沒有媽媽沒完沒了的嘮叨……
陽光透過樹葉,灑到我的臉上。在輕風的撫摸下,我一會就睡著了……
生2:這是一座快樂、自由的園子。她只屬于我自己。
園子里有一片果樹林。秋天來了,果樹的枝頭,果實累累,像掛著一個個小燈籠,紅的,黃的,橘紅的,還有半紅半綠的。蝴蝶在林間穿梭起舞,知了藏在枝頭快樂地鳴叫。園子里彌漫著果實的芳香。
果樹林的盡頭是一條小溪。溪水清澈見底,一群小魚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玩,它們一會兒賽跑,一會兒捉迷藏。
在這園子里,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時,我在園子里散步,呼吸帶著果香的新鮮空氣。有時,我在小溪邊寫生,讓小魚游到我的紙上。有時,我在果樹林里追蝴蝶,捉知了。有時,我爬上果樹,摘幾只新鮮的水果,飽餐一頓。
在園子里,我無憂無慮,沉浸在快樂和自由中。
……
(點評:陳老師是“全程閱讀教學”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在閱讀教學中不僅理解語言,更要在運用語言、學會表達上下功夫。他不惜化10分鐘,讓學生以“我心中自由快樂的園子”為題寫一段或幾段話,有見地,有氣魄,有境界。教師在指導寫的過程中,對于時機的把握,情感的激發,思路的引領,可謂是匠心獨運。在大家的期待中,學生心中一座座“自由、快樂的園子”從模糊到清晰,從膚淺到深刻,從簡單到豐滿,從平常到神秘,那獨特的想象,詩意的語言,純真的情感,細膩的描述,讓人驚奇,讓人向往,也讓人欣慰。)
七
師:一座座快樂自由的園子,多么令人向往啊!可是,我們心中的自由、快樂的園子在哪里?你們有這樣的園子嗎?每天放學回家,你們做些什么?節假日,你們又在干什么?
生:每天放學一回家,我就寫作業。晚飯之后,還要繼續寫,一直要寫道九點多種,有時候甚至要到十一點以后。
師:真是寫不完的作業啊!
生:我除了寫作業,還要上興趣班。周一學鋼琴,周三學美術,周五學圍棋,周六、周日學英語和數學。
師:真的好累好累呀。
同學們,祖父的園子中的小女孩生活的年代離我們快100年了。100年前的小女孩有著快樂自由的童年。小女孩自由、快樂的園子是祖父給她的。100年后的今天,我們卻找不到這樣的快樂自由的園子,我們只能在家庭和學校之間奔波,失去了童年的樂趣。我們的父母、老師為什么不能給我們這樣的園子?難道是他們不愛我們嗎?
(學生沉默、思索。一會兒,有學生舉手)
師:不用回答,課后去思考。并把你的思考寫在《我心中的園子》的后半部分。
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對小女孩祖父園子的熱愛,帶著我們對心中園子的憧憬,也帶著我們對現實生活的思考,結束這節課吧。
(點評:當學生沉浸在自由快樂的心中園子里的時候,陳老師把學生又帶回到現實之中,現實中的園子是怎樣的呢?這里充滿了忙碌、勞累、枯燥、沉重。理想與現實,過去與現在,心中與眼前,為什么落差這么大?這究竟怎么啦?“我們的父母、老師為什么不能給我們這樣的園子?難道是他們不愛我們嗎?”教者的發問,再一次激起孩子們深層的思考,也引發了我們大家的思考。)
總評:
聽完特級教師陳金才執教的《祖父的園子》,我想起一句廣告語:簡約而不簡單,忙碌而不盲目,放松而不放縱,取舍之間,彰顯智慧。教者從三個層面:即“走進小女孩快樂、自由的園子”——“走進花鳥草蟲快樂、自由的園子”——“走進自己心中快樂、自由的園子”,引領孩子們由詞句到整篇文章,入情入境,表演誦讀,感悟品評,想象思考,讓學生、聽者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祖父的園子,體驗那份快樂與自由,品味那份詩意與純真,暢想那份和諧與美好。教者在為學生建構“心中快樂、自由的園子”的同時,也為我們一線小學語文教師建構了一座快樂而自由的“閱讀教學的園子”。這是一座怎樣的“園子”呢?生活在這座園子里的孩子們該怎樣學習呢?
這是一座充滿情趣的園子。“學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條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蘇霍姆林斯基語)如何保持孩子智慧“土壤的潮濕”、為孩子情感“細小的根須”提供滋養?如何“悉心保護細小的根須”,為孩子的生命催生出鮮艷的智慧花朵?走進陳老師的語文課堂,你不得不欽佩教者前瞻的“生本”教學理念,這無形的“生本”教學理念折射在一個個教學細節上,孕育于教師所創設的一個個教學情境之中。教師簡約巧妙的設計、富有情趣的提問、詼諧幽默的評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學生充滿童趣的表演、惟妙惟肖的朗讀、放飛心靈的訴說,無不彰顯了生命的活力。
這是一座孕育智慧的園子。吳忠豪教授說:“一個智慧的語文教師懂得對知識的責任。智慧的課堂不是炫耀教師自身的知識,教師的責任在于引導學生探尋并進入知識殿堂的路徑。”是的,精彩的有智慧的語文課,不在于教師講授無數個知識點,而在于學生提出更多的為什么;不在于教師運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于設計的課堂有無其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于他們是否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在于學生對自己的發展是否有足夠的自信。陳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有智慧的語文教師,他信奉這樣一句名言:“課堂智慧是兒童心靈的太陽。課堂的求真務實是真之基,課堂的和煦溫馨是善之源,課堂互動的五彩繽紛是美之光。智慧課堂的本質是真善美的統一。”(楊再隋語)在他的課堂上,沒有教材的繁瑣分析,沒有教師的強勢牽引,沒有師生的淺層問答,有的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有的是師生深層的心靈訴說,有的是學生奇妙的想象、理性的思考、精彩的言說和真情的流淌。
這是一座關注成長的園子。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孩子的發展”,這個“發展”應體現在知識、能力、情感等多方面,語文課堂應更多的體現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提高上。文本中的祖父是一個教育能手,對小女孩,他知道什么事情不管,什么事情該管;在祖父的園子里,小女孩的身心是自由快樂的,因為慈愛的祖父給了她一座快樂自由的園子,在這里,連玉米、黃瓜、蝴蝶、小鳥等動植物都是快樂自由的。以至于100年以后的今天,孩子們還感受到“祖父”的慈祥,聽到他爽朗的笑聲。陳老師也是一位教育高手、教學能手,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對文本或大膽取舍,或切換段落,或整合資源,在此基礎上設計簡明流暢的教學流程,使學生主動、充分、自由而有創意地學習。細品陳老師的“生本語文課堂”有四個特點:一以活動為起點,他精心設計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努力實現全員、全面、全程參與學習。二視自由為關鍵,教學中,教者充分給予學生富有彈性的學習內容,自由的支配時空,自主的選擇機會,自我的評價機會。三以民主作保證,教者自始至終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建立資源分享的伙伴關系,真心實意地熱愛、信任和激勵學生。四以需要做動力,文本解讀,教者了解學生,切合實際,滿足需要;課堂提問,教者充分調動學生,發展個性,體驗需要;學習語言,教者不斷培養興趣,激發動機,提升需要。從孩子充滿童趣的朗讀中,從惟妙惟肖的角色扮演中,從富有個性的想象練筆中,我們聽到了他們歡樂的笑聲、自由的呼吸,我們看到了鮮艷的語言花朵、豐碩的智慧之果,我們也感受到孩子們情智的豐滿、人格的健全、精神的成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