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6
這是九年級下冊《曹劌論戰》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曹劌論戰》是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教讀課文。《曹劌論戰》記錄了春秋時期著名的以弱勝強戰役——齊魯長勺之戰,但文章重點不是記錄長勺之戰的經過,主旨是論述曹劌關于戰爭的理論思想。文章緊扣“論戰”,取材精到,剪裁得當,突出中心,闡明戰爭的取勝之道,首先在于政治上取信于民,其次在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思想。語言精練有味,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平民政治家和軍事家形象曹劌的“遠謀”,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士人那種鐵肩擔道義的責任心,贊揚之情蘊含其中。本文選自于《左傳》,運用了中國傳統的史家筆法,充分體現了《左傳》“長于記事”的特點。
學情分析:
經過兩年半的學習,九年級的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文言知識,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篇幅短小,結合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不難做到。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翻譯,及時總結積累文言實詞、虛詞以及特殊句式。不懂之處,教師要給予指導,提醒學生要結合語境理解詞義,并進行新舊知識勾連,復習舊知,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掌握“犧牲、可以、再、獄”等古今異義詞。
2.探討魯國取勝的原因,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學習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法。
3.品味簡練有韻味的語言,把握曹劌人物形象,感受中國傳統士人的責任感與擔當精神。
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積累文言知識。因是線上學習,這部分重點實詞、虛詞和句式等知識點,在課前以“導學案”的形式下發,課上教師在屏幕上展示提問,學生線上回答,教師線上講解。學生不懂之處,可線上討論。
2.朗讀文本,理解內容,學習寫法。線上學習,朗讀環節不易完成,可將此環節與“品味語言,把握人物形象”環節結合完成。名家朗讀完成示范聽讀。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環節: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山東簡稱“魯”,人稱“齊魯大地”,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在長勺交戰,史稱長勺之戰。這是一次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三萬的魯軍戰勝了30萬的齊軍。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嗎?讓我們走進《左傳》,學習《曹劌論戰》 。
二、解題
曹劌:春秋時期魯國人,
論:“談論”,分析和說明事理,
戰:指“長勺之戰”
三、活動一:讀準字音
1.聽讀——讀準字音
曹劌 又何間焉 弗敢加也 小信未孚公與之乘 望其旗靡
2.聽名家朗讀、跟讀——讀清句讀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下視其轍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聽朗讀)
四、活動二:疏通文意
1.以“課前發放的文言知識積累”導學案為主,線上討論,師指導講析。
重要實詞:伐、加、情、屬
重要虛詞:其、以、之、焉
古今異義:、鄙、間、犧牲、可以、案、再
詞類活用:公將鼓之
特殊句式:何以戰? (倒裝句)
夫戰,勇氣也。(判斷句)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句)
(注:聯系舊知,結合本文,做一梳理,溫故知新,新學與復習融合。)
2.學生提問題,師生討論解決。
五、復述課文 理清思路
角度一,以曹劌的角度復述:請見---論戰---參戰---釋戰
角度二,以第三者的角度復述:迎戰—備戰—勝戰—評戰
(注:線上學習,學生無法復述,以圖表留空形式設計此活動)
第二課時
一、 檢測導入
出示鏈接本課的文言知識中考題,學生線上作答。
二、出示課時目標
1.探討取勝的原因,深入理解文本內容。
2.品味語言,把握曹劌、魯莊公人物形象。
3.了解《左傳》的精煉筆法與詳略安排。
三、活動一:以弱勝強 究其根源
長勺之戰,兵力懸殊,但魯國僅憑三萬人就取得了勝利,戰勝的根源是什么?
明確:曹劌作為指揮官,為這次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指揮作戰和戰后的釋戰看出,他能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善于把握時機,化劣勢為優勢,謹慎果斷出擊,這是直接原因,學生容易找出(課前學生做的練習題可以看出來)。
面對強大的齊軍,曹劌和三萬魯軍為什么愿意跟隨魯莊公出戰呢?
師屏顯戰役的背景材料,并且圖顯長勺的位置,看出齊軍已深深侵入魯國國境,即將兵臨魯國國都,文中“伐”字就點出戰爭性質。從戰前準備看,對曹劌提出的“何以戰?”魯莊公三答,而曹劌兩否定一肯定,得出戰爭取勝的根本根源是:政治上取信于民,魯莊公擁有“人和”。
四、活動二:品味語言 把握人物形象
1.結合文本,說說你眼中的曹劌
明確:戰前:戰中、戰后的言行可看出他是一個具有高超指揮才能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雖是平民,但有卓越的政治遠見,認為”政治上取信于民“才是取勝的根本;他能把軍事理論和實際指揮相聯系,認識到士氣的重要性,戰場上指揮若定,細致觀察,謹慎果斷出擊。更可貴的是他有責任心,有擔當,充滿自信。主動奔赴戰場,為國解難,緊扣“遠謀”,這是作者極力稱贊的對象。朗讀相關語句時需注意讀出人物的語氣。
2.結合文本,說說你眼中的魯莊公
明確:分析其言行辯證看,魯莊公是庸君而非昏君。朗讀相關語句時需注意讀出人物的語氣。
3.為什么要寫曹劌的同鄉?
小結:言行描寫中刻畫性格 對比中凸顯人物性格
(注:線下學習,提前布置成思考題,讓學生做,線上討論明確。)
五、明寫法 了解《左傳》
思考:后人曾以《齊魯長勺之戰》作為標題,又改用《曹劌論戰》,你認為哪個標題更好,為什么?
明確:文本詳寫曹劌戰前之論:‘何以戰?和戰后論取勝之道,略寫“長勺之戰”的經過,且側重于曹劌的戰場指揮。由此確定文章的主旨是論述曹劌的戰爭理論,標題契合主旨。
六、小結《左傳》:“長于記事”,“敘事”實錄,采用“春秋筆法”。 《左傳》寫戰爭,不局限于對交戰過程的記敘,而是深入揭示戰爭起因、醞釀過程及其結果,敘事剪裁得當。語言簡練有韻味,凸顯人物性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