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5
這是《魚我所欲也》課后教學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總的來說,這節課是在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下進行的,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課程理念,并且學生在充分與文本、與同學、與教師的對話中品味了孟子的“仁”“義”思想,學習了孟子雄辯的寫作方法,以及文言知識,從中體驗了孟子這位老師侃侃而談的大家風度和超脫的大智慧。
首先,這位老師用對話的方式串聯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師生的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者始終注意了用對話的方式,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表現。教師出示幻燈片,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引起學生思考,教師的引領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后又讓生生之間的對話在恰到好處的時機展開,學生合作探究也就自然呈現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特別是教師與學生積極交流體會課文,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勁頭,讓學生成為了真正的學習主體。
其次,這節課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注意了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培養。有人說:新課改就是讓學生上課熱熱鬧鬧,就是只要過程不要結果。這位老師不是這樣的,她注重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這位老師注意了基礎知識的積累:文言文中的字、詞、句的理解,議論文中的論證方法,中心論點的提出方式等,這些學生應掌握的東西。教學中把這幾個方面的內容認真抓扎實、抓落實了,就會讓學生學有所得。同時,注意了新的教學方式的引入,比如讓學生先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之后分小組合作探究…這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進程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
當然,這節課也有值得改進的地方:比如對生活的鏈接還可以再拓展開些,讓學生舉出更多的事例,讓其在具體事例的佐證下,對“舍生而取義”的現實意義理解得更深些,這將會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就是我從中感悟到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