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5
這是《搭石》第1課時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清波漾漾、理所當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我國著名詩人、作家劉章爺爺從小在農村長大,他的家鄉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可最讓劉章爺爺難忘的啊,不是這些美麗的風景,而是他家鄉的搭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劉章爺爺寫的文章第21課搭石。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學習生字詞
1.師:在學習課文課文之前,老師先檢測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出示詞語,學習生字詞:①自由讀②小老師領讀③檢測讀④齊讀(強調多音字“間”“漲”)
2. 指導書寫“暴”。
三、質疑課題,初讀課文
1.師:那同學們看看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學生質疑,師評價:同學們真會提問題)
2.師:我們的問題從課文中來,也應該到哪里尋找答案?(課文)非常好,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出示朗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四、研讀課文,感受美
師:答案找到了嗎?什么是搭石?誰來用課文中的話來說說。(學生匯報)其他同學找到了嗎?(出示相應句子)指導學生抓關鍵詞“平整方正”“二尺左右” 指導朗讀并體會家鄉人們的用心。
師:要是沒有這個搭石,人們是怎么過小溪的?(脫鞋挽褲)什么是脫鞋挽褲?就是說人們出工時要(脫鞋挽褲)收工時要(脫鞋挽褲)趕集時要(脫鞋挽褲)訪友時要(脫鞋挽褲)來來去去都要(脫鞋挽褲)一次又一次的脫鞋挽褲,你從這個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預設:麻煩、不方便)
師:那搭石好不好?(好)那我們一起再來感受一下搭石的好以及家鄉人們的用心。(齊讀)
師:我明白了,搭石用的石頭其實就是非常非常普通,非常非常常見的石頭,對嗎?(對)這么普通常見的石頭,卻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文用了一句話來概括,請同學們快速地找出來。“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是怎樣的一道風景?(出示圖片讓學生說)(預設:美麗的、特別的、難忘的……)
師:它美嗎?(美)美在哪?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4自然段,用美麗的波浪線畫出你認為美的句子?,F在請同桌之間把你認為最美的風景,讀給同學聽。
師:你最喜歡哪道風景?(指名)(強調“一行人”中“行”怎么讀?體育課上我們常排成很整齊的一隊,叫排成一行(háng)而這些在搭石行走的人叫一行(xíng)人。(齊讀“一行人”)你感受到了什么?誰跟他找的一樣,卻有不同的感受?(學生再說)我們說體會一段話要抓住關鍵詞,具體從哪些詞中體會到了什么?(預設:協調有序,仿佛看到了一行人在走搭石)那我們一起來走搭石怎么樣?(道具當搭石,找一組的同學進行演示,解釋“協調有序”)(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師:走搭石的人有沒有人指揮?(沒有)像這樣沒有人指揮,走得那么有序,動作保持一致,就叫做“協調有序”。而且這樣走出來的聲音是“踏踏的,像輕快的音樂。”(讓學生體會“輕快的音樂”,既有節奏又美妙動聽,誰能用朗讀把我們帶到這美妙的旋律當中?誰還想試試?還有兩個詞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什么叫“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重點解釋“綽”字。(出示解釋供學生選擇,出示圖片加深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這畫面美嗎?所以作者說“給人畫一般的感覺。”這是一幅都畫了些什么?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你能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嗎?(指導朗讀,讀時應該慢一些,溫柔一點。)誰還想來試試?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時候,發出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這是什么描寫?(動態)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屬于什么描寫?(靜態)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家鄉這道風景給我們帶來的美。(齊讀)
師:周老師把它變成了一首詩,誰能美美地讀一讀?(學生評價)誰來挑戰他?(學生評價)讀詩時聲音要高低起伏,我們一起配上音樂來試一試。(配樂朗讀)
師:真美,這是一行人走搭石的美景,這里讓我們感受到了劉章爺爺家鄉的風景很美。(板書:景美)那如果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呢?又是怎樣一幅情景,又是怎樣一道風景?(學生匯報)你覺得這道風景美不美?美在哪兒?(板書:尊老)具體是從哪個詞語體會到的?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誰有不同的體會?(理解“理所當然”。)
師: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這”在課文中指什么?當年輕人提著很多東西過河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他會……當年輕人有事,急著河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他會……也就是說年輕人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遇上老人走搭石,他們都會……因為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還美在哪?(學生匯報)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互相謙讓)想象當時的情景,兩人碰面會說些什么?(指兩個同學模擬)這種事是不是經常發生?具體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總會,一定會,不只一次,每次都這樣)這些事對家鄉人來說是多么平常的啊,理所當然啊,帶著自己的理解讀讀這段話,體會家鄉人謙讓和尊老的美好品質。(齊讀)
師:難怪作者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道風景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家鄉的景美,還讓我們感受到了家鄉人也很美。(板書:人美)他們美好的行為,美好的心靈,讓我們深受感動。在我們的課文中還隱藏著搭石給我們帶來的美,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這節課就上到這里。
作業:
1. 回家后把課文美美地讀一讀。
2. 尋找身邊的美。
板書設計:
21 搭石
景美 人美
謙讓 尊老
美中不足,以思促進
——《搭石》的教學反思
第十小學 周潔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像“搭石”一般在默默無聞中凸現。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我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欣賞、升華。以“美”作為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并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本節課圍繞“文中的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展開交流和討論。因為課文中蘊涵的美是有層次的,一是看得見的具體的風景美,二是看不見的家鄉人的心靈美。讓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我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也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美是永恒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教學,永遠是一項充滿遺憾的藝術。雖然在預設時考慮周全,但在實施過程中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一堂課下來,靜心思索,感覺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
我的語言不夠精煉,細節上處理的還不夠到位。如果語言再精煉些、自然些,這樣課堂會更生動。作為一名老師應學會聆聽孩子的心理和對話,這樣的課堂才是最美,我一節課只想著下一個環節是什么,該進行什么了,忽視了孩子的答案以及正確的引導,不夠靈活。《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多吸取豐富的教學經驗,升華自己的情感,鍛煉自己靈活處理課堂的能力,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努力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希望我可以在教學這條道路上積極鉆研,細心揣摩,戒驕戒躁,多吸取他人之優點,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取得更大的進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