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5
這是《頤和園》課文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頤和園》一課是四年級上冊第五組的第2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認真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達的方法。本課作者游覽順序向我們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景,進一步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使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和課文特點,采用版塊式教學,現將 教學設計思路說明如下:
第一環節:提出問題
此環節分四步來完成,第一步激情導入。介紹資料、欣賞圖片都是在調動起學生的情感,激起學生欣賞課文的興趣,起到“批文以入情”的效果。第二步復習導讀,明確學習重點。使學生的方向性更加明確。第三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第四步組織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讀書,同時標記讀出的不懂的問題,小組交流后再提出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學生讀書時教師只設計了一個問題:“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用﹏﹏畫出這些語句。”這樣的設計既符合四年級學生注意力分配還不十分完善的特點,又能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來體會作者的游覽順序,為后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整合問題
預設學生提問主要是詞語的問題,教師將學生的問題整合到品讀時的問題中來。
第三環節:解決問題
首先共同解決教師提出的關于游覽順序的問題,主要采用學生匯報師生共議的方式來解讀。師提要求:“匯報時先讀句子,再說來到了什么地方?”意在教給學生匯報的方法,同時訓練學生思維的有理有序性,使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理解句子的方法。
其次分版塊學習2——6自然段,因為這4個自然段每段都是集中寫了一個景點的景色,這樣設計便于學生理解語言,感悟美景,學習表達,同時也符合四年級學生思維易小塊集中的特點。
在分自然段學習時按三步進行:
第一步: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提出自學要求:讀這一段,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思考:從哪些詞句中能感受到景色的美,劃出這些詞句。
第二步:學生合作學習
自學后小組交流。
第三步:教師點撥學習
學生匯報,邊匯報教師邊點撥,邊組織學生讀、品、議。
自主學習的要求明確,有學習方法的指導,有語文工具性的彰顯——品味詞句,學習文字運用,同時緊扣單元的訓練重點,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體會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第三積累語言。組織學生選背其中的一個自然段,落實積累語言這一要求。
第四學習首尾段,明晰首尾照應的寫法,再重讀2——5自然段的首句,體悟全文的結構美,明晰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法。
第四環節:歸納概括。
師提示:課文學完了,頤和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看作者是怎樣寫的使你有這樣深的印象?能談談你的收獲嗎?這樣設計會使學生建立起完整的清晰的印象,通過自談收獲會將本課所學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中,為后文的練筆做好準備。
第五環節:拓展應用
組織學生回顧自己的游覽過的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一篇游記。學為所用,讀寫結合,促進學生的表達。
第六環節:生成創新
繼續搜集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9處景觀的資料。意在引導學生鞏固探究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受到情感的熏陶。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六環”“三步”的課堂教學精神,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