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2
這是《陶罐和鐵罐》課題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李老師課堂注重讓學生積累詞語。這堂課理解感悟了好幾個詞語,有“傲慢”、“輕蔑”“懦弱”“惱怒”“和睦相處”等。我感受最深的是引領學生理解“奚落”這個詞。首先李老師要求同學們先讀,讀得字正腔圓,接著指名讀,齊讀,等字音過關后。接著引導學生讀句子,理解“奚落”的意思——看不起、挖苦、諷刺,從找近義詞的方法中理解到位。然后深入理解課文,充分感悟文中鐵罐的傲慢,明知道陶罐不敢與之抗衡卻還要問,自然引出成語——明知故問,接著順理成章讓學生知道,這明知故問的目的就是存心讓陶罐出丑,故意給他難堪,這就叫——“奚落”。就這樣,李老師不僅在具體的一個語句中來理解詞語,而且在整體的語段中再次回首、關照關鍵詞語。不僅關注了詞語的本身意義,還關注了詞語的表現方式;不僅關注了詞語的深刻內涵,還關注了詞語在整個語段中的地位和價值,讓閱讀的厚度隨著詞語的深入理解逐步凸顯。
感受最深的是在課文的最后李老師讓孩子們討論的問題。他問到:這是一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孩子們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紛紛結合自身的理性分析,得出豐富多彩的答案。有的說:嘲笑別人就是嘲笑自己;有的說:不要拿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比;有的說不要光看別人的短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有的說:不要太驕傲,驕傲使人落后……孩子的思維活躍,發言精彩。原本以為,課堂會到此為止,然而李衛東老師卻再次拋出了一個問題:假如鐵罐沒有被氧化,永遠堅固,而陶罐卻碎了,此時他能不能看不起陶罐?一聽到這個問題,我腦中馬上浮現一個念頭:這就是名師與我們的區別。我們的孩子乍聽也愣住了,然而我們的李老師卻在全班沉默之后去引導孩子們朗讀“我們生來是盛東西的,并不是來相互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孩子們似乎恍然明白,作為罐子,其本質在于盛東西,在盛東西上是平等的,就應該彼此尊重,引申到人,也同樣如此,我們的尊重不應該因為對方的優、缺點而有所區別對待。看似波瀾不驚,可內心的情感卻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教學中的人性、人情與人文在潛移默化中有機融合,文章背后的意義被挖掘得淋漓盡致,拓寬的不僅是學生的視野,更是學生做人做事的本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