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2
這是《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康美二小劉老師帶領著我們提前走進富有韻味的秋,走入詩的意境,隨著劉老師的娓娓道來,我仿佛聽到了秋日的琴聲在緩緩奏響,風踩著落葉“沙沙”作響,……詩歌語言凝練,帶給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劉老師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讀書,在讀中感悟秋、品味秋、表達秋,讓每個人如入秋之韻。
一、朗讀理解秋
讀是語文最基本最主要的實踐活動,詩歌教學更是如此,劉老師的基本定位非常準備,那就是讀,有感情地讀,讀出感悟,在讀的同時想點什么,說點什么,就是收獲。
二、活動品味秋
這節課沒有瑣碎的分析,沒有生硬的說教,學生對美的感悟表現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聽、找、說、悟、寫,多器官共用,學生的學習是緊張有序的,是生動活潑的,他們興致勃勃,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秋天的美。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拓展表達秋
這個課堂中,劉老師倡導個性化閱讀,積極引導大膽發表不同見解,與生共舞。在理解課文時學生讀讀說說,逐漸感悟到詩歌蘊含的美,劉老師再請學生仿寫課文,仿寫再現了學生理解感悟,也訓練學生口頭表達。
幾點小小的建議與大家商榷:
一:劉老師給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邊讀邊想像,若在讀的效度上再加點工夫,比如:讀第一節時,學生讀出黃葉飄飛,讀出依依惜別;讀第二節時,學生讀出“振動翅膀”的原因,讀的增長會更加明顯。
二:詩歌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濃縮成一股精煉的美,富有無窮的想象,讀著讀著,只覺滿齒余香。如何學生體會詩歌在遣詞造句的凝練,是我們都值得探究的話題,當然,可能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難了一點!
三:略讀課文該怎么略,略讀課文教學應該體現哪些理念?教學的尺度又該如何把握呢?略讀課文教學不像精讀課文那么嚴格細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詞學句等許多頭緒,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但在閱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要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略讀課上,學生應該有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機,把在精讀課上習得的閱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還應該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讀書心得的機會。在教師的指導要促進學生的自學,兩者相結合。略讀課上,學生學得更自主、更開放,教師說得更少、更精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