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1
這是《紀昌學射》聽課課后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次聽課,老師執教的是四年級下冊《紀昌學射》。由于我對教材一無所知,所以在聽課時,聽出了教材的兩個“問題”:一是紀昌練眼力,練到“針刺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二是紀昌練習把細微的東西看大,結果他把小虱子看得“竟然像車輪一樣”。我當時覺得不可思議,這難道是正常的人嗎?這篇作品是寓言故事,又不是《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之類的神話作品,難道寓言也常用夸張的手法?
于是我通過查找資料,了解了寓言這種文體的一些特點:寓言是一種隱含著諷喻意義的簡短的故事,諷喻的意義,便是寓言給人的道理。因為寓言是把道理寄托在故事里,所以在表現手法上常常采用擬人、比喻的方法,有比較強烈的夸張性和諷刺性,寓言里角色的語言、行為、思想方式及結果都比較可笑,很適合兒童閱讀。我恍然大悟,原來教材中的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作品夸張手法運用的結果。
后來我又想,教材中的這則“現代版”《紀昌學射》,應當出自哪部文言書籍里。在網上一搜,發現教材果真是根據《列子•湯問第五》翻譯過來的,它是一篇略有刪減的譯作。古今文字兩相比較,結果就水落石出了。
這則寓言人們,無論學什么技術都沒有捷徑可走,都要從練習基本功入手;同時說明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踏踏實實、精益求精,就能到達光輝的頂點。把這則寓言的寓意遷移到我們的教學上來,遷移到做學問上來,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扎實練好教學基本功,作一名“紀昌”似的“射箭高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